第20章

关灯
    既而曰:“鄙哉,?n?n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 【译文】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一会儿又说:“声音铿铿的,真没劲,没有人了解自己,那就算了呗。

    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踩着石头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

    ”孔子说:“说得真干脆,我没话可说。

    ” 【解析】这段话历来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不过差别不算太大。

    “深则厉,浅则揭”出于《诗经》的《国风?邶风?匏有苦叶》,在拙作《说春秋》第四部第143章有这首诗。

     从楚国回到了卫国,孔子的雄心壮志被打击得所剩无几,不过还是常常顾影自怜,自艾自怨。

    背草筐的人说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别人不了解你就算了,搞得跟怨妇一样干什么?有人了解你用你,你就去发挥自己的能力;没人了解你,你就过自己的日子,有什么好抱怨的? 【现实解说】深则厉,浅则揭。

    再接上“摸着石头过河”就更完整了。

    总之,接受现实,解决问题,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坚守不现实的理想。

     5.19(14.38)★★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译文】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

    ”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解析】其实全世界都知道孔子所推行的政治主张不可能实现,孔子自己也知道。

    从楚国回到卫国,孔子成为一个被同情被可怜同时被嘲笑的怪老头。

     【现实解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别以为自己有性格,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

     5.20(11.2和11.3)★★★★★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译文】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

    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

    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 【解析】这是孔子老年回到鲁国之后,回顾历史发出的感慨。

    尽管话不是这个时期说的,可是内容是这个时期的,因此放在这里。

     这里提到的这十个人,因为是被孔老师特别提到的,因此被后代称为“孔门十哲”。

    应该说,孔子在对弟子的评价上还是很公正的,譬如他很不喜欢宰我,也不喜欢冉有,可是这里都提到了他们,承认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才能。

     说起来,好像最没用的就是德行了,尽管孔子把它放在第一位。

    德行的几个人都没有什么成就,混得都不怎么样,对孔子的学说也没有做出什么贡献。

    反而是后面的几类人比较风光,嘴皮子利索的子贡不仅富甲天下,而且擅长外交,在各国都受到极高的礼遇。

    孔子去世之后,子贡出资出人极力鼓吹孔子和孔子学说,孔子去世后的盛名多半要归功于子贡;冉有在季孙家做管家,也是做得扎扎实实,不仅自己得到了富贵,还帮助师兄弟们过上好日子;子夏后来到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