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关灯
小
中
大
永湛代父祭天。
按说祭天这种事情,交给他,是一种信重与信号。
然而太子永湛一回京,却又接了圣旨,要闭门读书。
这闭门读书太子永湛原是熟悉的。
当初在木兰围场,德妃系痛下杀手,他与永嗔九死一生、侥天之幸活下来,永嗔按原定计划去了西北,他与诸位年长皇子却是被要求闭门读书。
这是风急浪涌之时,景隆帝惯用的御下之道。
然而如今德妃系垮台,朝中并无大事,何处起了疾风呢? 只怕是景隆帝心中。
一晃眼,十六皇子永沂载誉归来,已又是一年半载过去了。
景隆帝在勤政殿接见永沂。
太子永湛赶到的时候,永沂的汇报已经接近尾声,更有十八皇子永叶在旁、童言童语逗得景隆帝龙颜大悦,勤政殿内外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
见太子永湛来,景隆帝指着永沂对他道:“你十六弟这次去江南,着实辛苦了一场。
” 永沂躬身笑道:“儿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谈不上辛苦。
”又道:“听闻太子殿下才从泰山回来?这才是真辛苦。
” 太子永湛微笑着同他客气了两句。
一时两人寒暄毕了,却见十八皇子永叶仰着脸在景隆帝跟前儿背书,“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童声清脆,竟是《尚书·五子之歌》。
《尚书》固然是贵族子弟与学者必读的大经大法,却更是帝王学习为君之道的典籍。
景隆帝大笑,夸赞道:“何时将《尚书》都背了?连朕都不知。
” 太子永湛在侧含笑看着,见永沂若有所指地看过来,神色不变。
景隆帝痛笑了一场,抚着幼子发顶,笑道:“皇儿早慧,不输乃兄啊。
”这说的是与永叶一母同胞的勇郡王永嗔。
皇帝叹了口气,道:“他若是再有你这份懂事,朕如今便不必如此为难。
”
按说祭天这种事情,交给他,是一种信重与信号。
然而太子永湛一回京,却又接了圣旨,要闭门读书。
这闭门读书太子永湛原是熟悉的。
当初在木兰围场,德妃系痛下杀手,他与永嗔九死一生、侥天之幸活下来,永嗔按原定计划去了西北,他与诸位年长皇子却是被要求闭门读书。
这是风急浪涌之时,景隆帝惯用的御下之道。
然而如今德妃系垮台,朝中并无大事,何处起了疾风呢? 只怕是景隆帝心中。
一晃眼,十六皇子永沂载誉归来,已又是一年半载过去了。
景隆帝在勤政殿接见永沂。
太子永湛赶到的时候,永沂的汇报已经接近尾声,更有十八皇子永叶在旁、童言童语逗得景隆帝龙颜大悦,勤政殿内外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
见太子永湛来,景隆帝指着永沂对他道:“你十六弟这次去江南,着实辛苦了一场。
” 永沂躬身笑道:“儿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谈不上辛苦。
”又道:“听闻太子殿下才从泰山回来?这才是真辛苦。
” 太子永湛微笑着同他客气了两句。
一时两人寒暄毕了,却见十八皇子永叶仰着脸在景隆帝跟前儿背书,“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童声清脆,竟是《尚书·五子之歌》。
《尚书》固然是贵族子弟与学者必读的大经大法,却更是帝王学习为君之道的典籍。
景隆帝大笑,夸赞道:“何时将《尚书》都背了?连朕都不知。
” 太子永湛在侧含笑看着,见永沂若有所指地看过来,神色不变。
景隆帝痛笑了一场,抚着幼子发顶,笑道:“皇儿早慧,不输乃兄啊。
”这说的是与永叶一母同胞的勇郡王永嗔。
皇帝叹了口气,道:“他若是再有你这份懂事,朕如今便不必如此为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