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灯
    海无奈道:“殿下,这朝廷选定的赴任日期,哪里是能改动的。

    ” 永嗔瞪起眼睛,虽还是个小豆丁,却有股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气,“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能改动?” 林如海见这他大有挽起袖子就去找皇上改圣旨的样子,忙道:“这次升迁乃是皇上给的大恩典,路途遥远些,臣也是甘之如饴的。

    ” 永嗔暗道:我当然知道你是甘之如饴啊,但我可不是啊! 林如海见他脸色郁郁,以为他不舍师生之情,不禁心中感动,难得放下身份之别,温声道:“臣与殿下有此一年师生之谊,已是极大的缘分。

    臣去后,但望殿下潜心向学、志高弘毅。

    所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永嗔一听他又来劝学,立时一个头两个大。

    他倒明白林如海这番话完全处于一片善意,盖因林如海本人在科举上得了极大的好处。

    到了景隆帝这时候,开国那批以军功起家的权贵们,都纷纷走在“转型”的道路上了,从武功转文治。

     林如海本人属于成功转型,走上康庄大路的;像贾府那种,就属于后继无人,子孙不肖只能日渐落败的。

     只是永嗔乃是皇子,对于读书倒没什么迫切的需求,他自己喜欢读的书本那就看起来,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然而景隆帝哪里会跟儿子们在读书这件事上讲什么兴趣,不管多么枯燥无聊的古文,一概要他熟读背诵。

     永嗔笑道:“先生走那一日,我要去送行。

    ”把关于读书的话题给岔开了。

     林如海自然不会拒绝。

     可是永嗔万万没想到,回怡春宫跟母妃一说,竟然不许他小寒后一日出宫给林家送行。

     “母妃,好母妃,亲母妃……”永嗔摇着淑妃的手臂。

     淑妃笑着点点他额头,道:“你便是喊出天仙来,也是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