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说得很好,下次别说了

关灯
    是夜,月明星稀。

     烛光下,魏征伏案奋笔疾书,坚毅的脸庞上,带着些许疲惫的神色。

     连日奔驰,他终究是在这一天赶了回来。

     自从那年,将自己年仅五岁的长子送回巨鹿老家,他已经连续错过儿子十个生辰了。

     这一次,可决不能再错过了。

     一想起这个孩子,魏征心里便多少有的愧疚。

     当初转投李世民,不得不说是一场豪赌。

     福祸未知,生死未卜,他自然是要为魏家留下一支血脉。

     长子嫡孙,本就承担着这份责任。

     这些年,他如履薄冰,侍奉在唐王左右,终究得逢明主,得以伸展胸中抱负。

     如今接回长子,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也算是天随人愿了。

     这次巡视山东,魏征也是感触颇多,一口气连续写了十几封奏折,直到蜡油耗尽,这才停了下来。

     “父亲,该用饭了。

    ” 吱呀一声,房门打开。

     一个长相清秀的少年端着食盘走了进来。

     魏书瑾,字思瑜,是魏征第二个儿子,自幼随父生长于长安,酷爱书法,尤好草隶。

     盘子里的食物很简单,一碗稀粥,外加一碟醋芹。

     魏征点了点头,先是喝了一小口米粥,这才用手指捏起一颗芹菜,放入口中慢慢咀嚼起来,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魏征优哉游哉地吃着醋芹,口中吟唱着《论语》,孔子赞颜回的桥段。

     望着这一幕,魏书瑾眼神一亮,朗声道: “在我看来,区区颜回又算得了什么,我观父亲,好有一比,如战国之苏秦,以舌为刃,攻伐天下,腰悬六国相印……” “过了,过了,苏季子乃千古名士,为父岂能与之相提并论……” 魏征抚须微笑,脚尖却不由自主地晃动起来。

     房间内,魏书瑾的声音继续响起。

     “又好比,楚国之屈原,以命为剑,赤胆忠心,英灵祭江畔,投江这种事情,可是门学问,父亲您可知道窒息那感觉……” 这一次,魏征身子一僵,像是喉咙卡着什么,剧烈地咳嗽起来。

     “三闾大夫一片丹心可昭日月,是有些可惜了。

    ” “其实要我说,和父亲最相像的,莫过于汉武之太史公了,都是以笔为刀,直言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