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趁三皇子不在,赶紧册封太子!
关灯
小
中
大
突厥想战,那咱就奉陪到底。
” “不过即便战,也不能硬战。
” “他们突厥可以不在乎士卒之性命,我大隋不能。
” “故此朕准备,先全面防御,待高句丽战事结束,让太子和李靖一起挥师西进,一百五十万大军,一战覆灭了整个突厥草原。
” “届时,东突厥也好,西突厥也罢,让他们悉数纳入我大隋版图。
” “各位以为如何?” “如此倒也可行,只是这样的话,会不会让陛下落得个穷兵黩武之名声?” 房玄龄他们思索了下,然后房玄龄才担心询问。
“就是啊陛下,咱们到处都在征战,这恐怕对您名声有损吧?” 杜如晦他们也跟着颔首,就连观王杨雄,这次也没反对。
毕竟历朝历代,对这种动不动就喜欢征伐的皇帝,评价可都不高。
就连秦皇汉武,也经常被人说是穷兵黩武。
就更不要说其他皇帝了。
“管他呢?朕只活当世。
” “至于朕死后,那就不是朕该操心的事了。
” “此事就这么定了,阿史那钵苾和托胡海就先返回突厥,暂时做个内应吧。
” “其他事,咱们三日后朝会再议。
” 但杨广却一笑说道,听的杨雄他们也很无奈,然后杨雄才颔首说:“行,那就依陛下所言。
” “只是陛下,您是否该册封太子了?” “正好趁着三皇子不在,咱将他册封了,如此一来,最多也就是他一人不知他的身份罢了。
” “这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也都能安心了。
” 杨雄其实早就在琢磨此事了,只是皇帝没回来,他也没办法。
但现在既然皇帝回来了,他肯定得建议一下了。
甚至就连房玄龄他们,听到这也都眼前一亮说:“对啊陛下,趁着三皇子不在,赶紧册封太子。
” “总归现在朝中,知晓三皇子存在的文武大臣也有不少,完全可以册封了。
” 若说杨雄只是建议的话,那么房玄龄他们,可就是热切期盼了。
毕竟他们才是太子党,是太子心腹。
既然是心腹,他们肯定想让杨安的太子之名,落到实处。
“册封太子?” “这倒也确实是个机会,只是这么大的事,太子不露面合适吗?” “而且还有太子印玺宝册要接,他不在,谁来接?” 但杨广却有些迟疑了。
他倒是不反对现在册封杨安为太子,甚至他也觉得这是个机会。
可关键就在于,杨安本人不在,太子的印玺宝册没人接呀? “这有甚不合适的?” 可房玄龄他们却一笑,然后房玄龄才解释说:“三皇子为国征战,这本就属于特殊情况,无可厚非。
” “至于说太子印玺宝册没人接这事?” “臣以为,可以让人代接,陛下觉得呢??” (册封太子,一般来说确实需要本人在场,但特殊情况也可不用,只要有人代接印玺就行,比如明宪宗,唐肃宗,还有汉朝几位幼年就被册封的太子,都是他人代替的,这些咱是查了资料的。
)
” “不过即便战,也不能硬战。
” “他们突厥可以不在乎士卒之性命,我大隋不能。
” “故此朕准备,先全面防御,待高句丽战事结束,让太子和李靖一起挥师西进,一百五十万大军,一战覆灭了整个突厥草原。
” “届时,东突厥也好,西突厥也罢,让他们悉数纳入我大隋版图。
” “各位以为如何?” “如此倒也可行,只是这样的话,会不会让陛下落得个穷兵黩武之名声?” 房玄龄他们思索了下,然后房玄龄才担心询问。
“就是啊陛下,咱们到处都在征战,这恐怕对您名声有损吧?” 杜如晦他们也跟着颔首,就连观王杨雄,这次也没反对。
毕竟历朝历代,对这种动不动就喜欢征伐的皇帝,评价可都不高。
就连秦皇汉武,也经常被人说是穷兵黩武。
就更不要说其他皇帝了。
“管他呢?朕只活当世。
” “至于朕死后,那就不是朕该操心的事了。
” “此事就这么定了,阿史那钵苾和托胡海就先返回突厥,暂时做个内应吧。
” “其他事,咱们三日后朝会再议。
” 但杨广却一笑说道,听的杨雄他们也很无奈,然后杨雄才颔首说:“行,那就依陛下所言。
” “只是陛下,您是否该册封太子了?” “正好趁着三皇子不在,咱将他册封了,如此一来,最多也就是他一人不知他的身份罢了。
” “这满朝文武和天下百姓,也都能安心了。
” 杨雄其实早就在琢磨此事了,只是皇帝没回来,他也没办法。
但现在既然皇帝回来了,他肯定得建议一下了。
甚至就连房玄龄他们,听到这也都眼前一亮说:“对啊陛下,趁着三皇子不在,赶紧册封太子。
” “总归现在朝中,知晓三皇子存在的文武大臣也有不少,完全可以册封了。
” 若说杨雄只是建议的话,那么房玄龄他们,可就是热切期盼了。
毕竟他们才是太子党,是太子心腹。
既然是心腹,他们肯定想让杨安的太子之名,落到实处。
“册封太子?” “这倒也确实是个机会,只是这么大的事,太子不露面合适吗?” “而且还有太子印玺宝册要接,他不在,谁来接?” 但杨广却有些迟疑了。
他倒是不反对现在册封杨安为太子,甚至他也觉得这是个机会。
可关键就在于,杨安本人不在,太子的印玺宝册没人接呀? “这有甚不合适的?” 可房玄龄他们却一笑,然后房玄龄才解释说:“三皇子为国征战,这本就属于特殊情况,无可厚非。
” “至于说太子印玺宝册没人接这事?” “臣以为,可以让人代接,陛下觉得呢??” (册封太子,一般来说确实需要本人在场,但特殊情况也可不用,只要有人代接印玺就行,比如明宪宗,唐肃宗,还有汉朝几位幼年就被册封的太子,都是他人代替的,这些咱是查了资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