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星夜乘舟奔河下 女子家学惊少爷

关灯
    “轿子,过來。

    ”小龙招手雇了一頂轿子。

     沈少爷依依不舍地回头又看了一眼总督府,那威风凛凛的狮子默默注视着他,对面谯楼上灯笼随风摇曳。

    主仆二人一路向西,夜色阑珊的山阳县城不多一会儿被他们甩在身后。

     夏天的夜晚是迷人的,天空中星罗棋布,像一颗颗光闪闪亮晶晶的夜明珠一样,美丽极了。

    月光是那么皎洁,那么温柔,映照着沉静的河面。

    运河两岸芦苇丛里不时传来青蛙的叫声,那调皮的萤火虫飞来飞去点缀着这寂静的夜晚。

     “停轿,少爷到船码头了。

    ”小龙掀开布帘大叫,下轿付了银子,沈少爷下了轿放眼望去。

    河西的万家灯火渐已熄灭,远处的田野在月光的衬托下,像被铺上了一件银色的轻纱。

     “租船喽。

    ”随着小龙一声吆喝,一条小船从河对岸快速划来。

     “少爷,来了!”一个女子的声音传来。

     船家是个三十出头的女子,一开口沈少爷就知道她是个泼辣女人,也难怪要想在男人堆里分口饭吃,不如此也不行。

     “上河下。

    ”小龙谈拢了价钱后说。

     “少爷舱内坐稳。

    ”女子掉头摇橹。

     “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曾休。

    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

    ”沈少爷想起了大学士邱浚路过千年古镇河下时写的这首诗。

     “少爷,我们家为啥叫河下呢?”小龙突然问了句。

     “想知道?” “想。

    ”小龙眼睛一闪一闪的。

     “好,那我就来讲给你听听。

    ”沈少爷打开了话匣子。

     河下位于县城西北三里,是山阳城的一大集镇。

    用文字把河下这名载入史册的是吴进(1714-1795年),他在《山阳志遗》卷四中,写淮安大水的文字后面写下后跋:“水漫河下暨盐河北一带,河下水深七、八尺……” 到了嘉庆年间,河下人曹镳著的《淮城信今录·张廷杰传》中也曾提及河下:“家在郡北郊外,俗呼曰‘河下’云。

    ”可见河下一名原是群众口头俗称,并非官定名称,但这时已逐渐被文人承认而载入书籍了。

     河下北据大河天险,西握运道要枢,地处两河之间,故以河下名之。

    至于为什么叫“下”呢?段朝端认为河下与河北是对称的,应该叫河南才对。

     河下位于大河两面,地势北高南低,居民住宅地势愈南愈低,习惯以上下称之,故称河下。

    据今天的地形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