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星夜乘舟奔河下 女子家学惊少爷

关灯
    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

     河下地名大约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先有黄河,然后才有河下这一名称。

    宋元以前,由此北望墟落荒凉,弥望皆州渚。

    它与军事要塞、交通枢纽的末口、北辰堰,同处淮河岸边,紧密相连,随着末口的繁盛而繁盛,甚至在一段时期超过末口。

    (刘怀玉) “少爷,我也知道一点河下的事。

    ”女子听完突然开了口,“听我爷爷说过一些。

    ” “噢,说来听听。

    ”沈少爷好奇地说。

     女子一边奋力摇橹,一边大声说起来。

     那年南宋黄河夺淮,末口不能通漕,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明代运河西岸按省设立很多造船厂,工部于此设立抽分司,派官员监造统一的宽底大船。

    船厂造船的物料,很大部分由河下市场供给。

     《淮城信今录》记载,河下的竹巷、绳巷、板厂街、钉铁巷、打铜巷、粉章巷等街市,当年经营这些行业而得名的。

    河下市场当然不仅限于此,还经销本地特产淮红布、绿豆酒、皮鼓、鎏金铜器等。

     吴老爷的店就在估衣街打铜巷,专营采缕文榖的。

    (刘怀玉) “不错不错,你这小大姐不简单。

    ”沈少爷夸赞道,“受教了。

    ” “哪里,我哪有少爷学问深?”女子笑了笑说道。

     沈少爷逆水行舟,哗哗的水声,船浆击打水的声音特别动听。

    想着五月节就要和徐小姐成亲,他眼前浮现出徐小姐娇美动人的形象,忍不住笑出声来。

     “少爷,你笑什么?”小龙被笑声弄懵了。

     “没笑什么。

    ” “噢,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 “你知道什么了?”少爷摸了摸小龙的头问。

     “少爷,一定是想,想——一个人。

    ” “机灵鬼,你还真以为你聪明啊?走,下船了。

    ”沈少爷看到了御码头,他躬身走到船头。

     “小龙我们河下自古代起,出了许多名人。

    汉代的文学家枚乘,他擅长写赋,其子枚皋,唐朝诗人赵嘏都是河下人。

    河下古枚里知道吧?赵嘏自称家在枚皋旧宅旁边。

    ”沈少爷如数家珍。

     拾级而上主仆二人爬上了河堤,北边河下街主干道湖嘴街两边静悄悄的,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少爷,我们回来晚了,老爷夫人肯定生气了。

    ”小龙忐忑不安地说。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