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8(1)
关灯
小
中
大
为,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非常重要,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据介绍,此次活动期间,两市正在同期举办“青岛—长滩友城大学生笔友交流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让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建立笔友关系,通过书信往来,深入交流彼此的学习、生活和文化。
自2020年发起至今,该项目已连续举办四届,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参与其中,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和经验。
据悉,“未来在青年-美国长滩大学生青岛行”是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长滩-青岛友城委员会作为友好城市交流项目会共同发起。
中国青岛与美国长滩自1985年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在经贸、港口、教育、人文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此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加深了两市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为中美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
(完) 一辆流动餐车让成年残障孤儿“圆梦” 在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门口,停放着一辆名为“圆梦号”的蓝白色流动餐车。
10名残障青年在相关工作人员指导下,走上餐车成为服务员,轮流负责收银、食物和饮品制作、打包以及清洁等工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出品时间稍长,但并不妨碍不少珠海市民慕名前来“打卡”:“那里的工作人员特别好,顾客还未走到餐车边,他就急忙进去,等着客人点单”“看着努力工作的青年们,我也更热爱生活了”...... “实现成年残障孤儿就业,是我们长久以来的心愿。
”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朱正香介绍,该中心主要收留抚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儿童,残障比例高达90%。
据了解,部分福利院孤儿在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曾尝试走进社会工作,但因人际交往、社会融合、专业技能等问题大多以失败告终。
“我想有一个工作机会。
”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青年阿岸用手语认真比划着。
为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为此作出努力与探索。
早在2013年,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就建立职前训练“海博创业坊”。
平日,在社工和导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尝试学习制作蛋挞、奶茶等点心茶饮,开展厨艺、洗车等训练,培养职业技能。
“与普通人不同,这里青少年的职训学习是以月,甚至是以年来计算,看起来简单的拉茶环节,他们学习了两年。
”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社工陈仲宝说。
2023年,珠海市民政局把成年孤儿就业作为调研课题,确定“就业圆梦”计划作为解决问题的“小切口”,帮助成年残障孤儿融入社会。
具体而言,“就业圆梦”计划在改造无障碍环境、优化操作流程、细化操作工序、做好岗位匹配及操作培训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厨艺、礼仪、手工等技能培训,并适时开展职业评估、情绪支持、心理辅导,帮助成年残障孤儿稳步适应工作岗位。
近日,在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售卖面包点心和咖啡饮品的“圆梦号”餐车正式运作。
陈仲宝介绍,餐车10名青年有着不同层面的发展障碍,大部分只能通过简单字或词汇、生活手语表达,比如“好”“谢谢”“欢迎”“拜拜”;而在制作方面,通过拆分工序、反复练习巩固记忆,他们能在支持下完成咖啡、烘焙蛋挞等餐饮制作。
试运营首月,“圆梦号”营业额达8万余元,毛利润4万余元,初步实现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去年12月20日,10名服务员有序排队、签字,领取辛勤工作换来的第一笔合计两个月的“劳动津贴”。
据了解,津贴金额由社工通过记录观察店员的工作时长、工作表现,结合10个维度开展综合评估打分确定。
阿乔表示:“我打算存钱买一部手机。
”阿岸用手语分享道:“这份工作我很喜欢,感谢大家的支持帮助,希望团队越来越好!” “我们希望‘就业圆梦’计划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朱正香表示,近年来,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通过实施“就业圆梦”计划等多种形式,累计帮助15名残障孤儿实现了“保护性就业”。
珠海将不断探索完善保护性就业平台,帮助更多面临就业和职业发展问题的青年。
(完) 喜欢地球online速览请大家收藏:()地球online速览
据介绍,此次活动期间,两市正在同期举办“青岛—长滩友城大学生笔友交流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让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建立笔友关系,通过书信往来,深入交流彼此的学习、生活和文化。
自2020年发起至今,该项目已连续举办四届,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参与其中,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和经验。
据悉,“未来在青年-美国长滩大学生青岛行”是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长滩-青岛友城委员会作为友好城市交流项目会共同发起。
中国青岛与美国长滩自1985年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在经贸、港口、教育、人文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此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加深了两市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为中美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
(完) 一辆流动餐车让成年残障孤儿“圆梦” 在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门口,停放着一辆名为“圆梦号”的蓝白色流动餐车。
10名残障青年在相关工作人员指导下,走上餐车成为服务员,轮流负责收银、食物和饮品制作、打包以及清洁等工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出品时间稍长,但并不妨碍不少珠海市民慕名前来“打卡”:“那里的工作人员特别好,顾客还未走到餐车边,他就急忙进去,等着客人点单”“看着努力工作的青年们,我也更热爱生活了”...... “实现成年残障孤儿就业,是我们长久以来的心愿。
”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朱正香介绍,该中心主要收留抚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儿童,残障比例高达90%。
据了解,部分福利院孤儿在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曾尝试走进社会工作,但因人际交往、社会融合、专业技能等问题大多以失败告终。
“我想有一个工作机会。
”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青年阿岸用手语认真比划着。
为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为此作出努力与探索。
早在2013年,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就建立职前训练“海博创业坊”。
平日,在社工和导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尝试学习制作蛋挞、奶茶等点心茶饮,开展厨艺、洗车等训练,培养职业技能。
“与普通人不同,这里青少年的职训学习是以月,甚至是以年来计算,看起来简单的拉茶环节,他们学习了两年。
”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社工陈仲宝说。
2023年,珠海市民政局把成年孤儿就业作为调研课题,确定“就业圆梦”计划作为解决问题的“小切口”,帮助成年残障孤儿融入社会。
具体而言,“就业圆梦”计划在改造无障碍环境、优化操作流程、细化操作工序、做好岗位匹配及操作培训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厨艺、礼仪、手工等技能培训,并适时开展职业评估、情绪支持、心理辅导,帮助成年残障孤儿稳步适应工作岗位。
近日,在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售卖面包点心和咖啡饮品的“圆梦号”餐车正式运作。
陈仲宝介绍,餐车10名青年有着不同层面的发展障碍,大部分只能通过简单字或词汇、生活手语表达,比如“好”“谢谢”“欢迎”“拜拜”;而在制作方面,通过拆分工序、反复练习巩固记忆,他们能在支持下完成咖啡、烘焙蛋挞等餐饮制作。
试运营首月,“圆梦号”营业额达8万余元,毛利润4万余元,初步实现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去年12月20日,10名服务员有序排队、签字,领取辛勤工作换来的第一笔合计两个月的“劳动津贴”。
据了解,津贴金额由社工通过记录观察店员的工作时长、工作表现,结合10个维度开展综合评估打分确定。
阿乔表示:“我打算存钱买一部手机。
”阿岸用手语分享道:“这份工作我很喜欢,感谢大家的支持帮助,希望团队越来越好!” “我们希望‘就业圆梦’计划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朱正香表示,近年来,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通过实施“就业圆梦”计划等多种形式,累计帮助15名残障孤儿实现了“保护性就业”。
珠海将不断探索完善保护性就业平台,帮助更多面临就业和职业发展问题的青年。
(完) 喜欢地球online速览请大家收藏:()地球online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