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5(1)

关灯
    深化金融改革,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工作。

    (完) 香港河套区南端社区隔离设施用地将改作兴建港深创科园大楼 中新网香港1月5日电香港特区政府5日公布,为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发展,将会释出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南端约5公顷用地,进行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第一期第一批次的5座大楼的建造工程,全力建设河套合作区香港园区。

    第一期第一批次发展共涉及8座大楼,首3座大楼正由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有限公司兴建中,并会按原定时间由2024年年底开始陆续落成。

     特区政府表示,为贯彻善用社区隔离设施的原则,将会有序转移上述用地上的社区隔离设施至其他合适地方重组再用,主要会转移至特区政府的多个工程项目工地,以便用作工地办公室及相关设施,例如工地员工休息室、物料储存室等。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将安排施工单位短期内开始转移上述设施,预计第一季内完成。

    其后土木工程拓展署将于该5公顷用地展开土地平整工程,让第一批次余下5座大楼的建造工程尽快启动。

     至于河套区中央援港应急医院,特区政府表示,医院管理局(医管局)自2023年4月起运用设施作日间放射诊断服务,大大缩减病人的轮候时间和纾缓公立医院放射科服务的压力。

    2023年10月起,该设施已进一步提供微生物化验、内视镜检验和睡眠测试等服务,以提升公营医疗服务的服务量。

    这些举措广受市民欢迎,医管局会继续更好利用应急医院的专门医疗设备配套,不断探索与医疗密切相关的用途,以满足香港医疗的需要。

     特区政府表示,早前已公布元朗潭尾、青衣和新田社区隔离设施的使用安排,将会陆续为其他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作出后续安排,分阶段释出用地或原址善用设施作其他用途,并按部就班、适时有序公布和实行有关工作。

    特区政府的目标是要保持香港面对疫情变化的应对能力,同时顾及香港的经济、民生和社会需要。

    (完) 中国科大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获重要进展 中新社合肥1月5日电(记者吴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获重要进展,有望为当前十纳米以下芯片中的缺陷检测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NaturePhotonics)5日在线发表了该进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重要进展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王亚等人提出基于信号关联的新量子传感范式,实现对金刚石内点缺陷的高精度成像。

     最近二十多年时间里,量子传感的发展已经使得很多物理量的测量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以磁测量为例,当前实现结构解析的量子传感范式需要对标记的自旋探测目标进行量子操控,然而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无法直接操控。

    此外,当多个探测对象信号重叠相互干扰,单个量子传感器将无法对信号进行有效提取与分析。

     为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量子传感范式,并基于自主发展的制备技术,可控制备出相距约200纳米的三个氮-空位色心作为量子传感系统,通过对随机电场探测展示了这种新的量子传感范式。

     研究团队使用类似于卫星定位的量子定位技术,成功对微米范围内16个点缺陷进行了定位,定位精度最高达到1.7纳米。

    基于这种关联分辨和精确定位的能力,研究团队还实现了对每个点缺陷电荷动力学的原位实时探测。

     这一成果展示了基于量子技术的超高灵敏度缺陷探测,可对0.01ppb级别的缺陷浓度(一千亿个正常原子中出现一个缺陷)进行探测。

    这比目前最灵敏方法的探测极限提升两个量级以上。

    (完) 喜欢地球online速览请大家收藏:()地球online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