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师,先生

关灯
    胡承荫这个旁听生才在南岳分校呆了没几天,就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这个彻头彻尾的理科生第一次真正领略文科学科的魅力。

    他听闻一多先生的“诗经”和“楚辞”,先生慷慨激昂的气度和渊博的学识让胡承荫深深折服;他听吴宓先生的“欧洲文学史”,吴先生认真的板书和浪漫的天性也让他印象深刻;还有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和钱穆先生的“中国通史”,先生们学富五车的深厚学养让胡承荫大开眼界。

     但最让胡承荫印象深刻的是罗庸先生讲的“杜诗”和英籍教师燕卜荪讲的“英国诗歌”和“莎士比亚”这两门课。

     杜甫生逢离乱,一生动荡,留下许多感怀身世之作,因此罗庸在讲杜诗时时常以诗歌借鉴当下。

    一次罗先生教《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他一开始先读原诗: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罗先生吟完诗,沉吟了片刻,接着说: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黄鹄哀鸣不止,不知道自己将去向何方。

    我们此刻又身处何种境地呢?敌骑深入,平津沦陷,我们流落到这深山之中,却不知能在此处安身到几时呢?” 说完,罗先生轻轻叹了一口气,课堂里鸦雀无声,只有窗外的秋风不停地拍打着窗棂,发出粗噶的响声。

    家国离乱,不需要更多解释,这些在少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