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爱与温暖
关灯
小
中
大
在那个动荡而特殊的时代,土改的浪潮席卷了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农民协会开办的夜校,成为了许多贫苦农民追求知识的希望之光。
然而,对于朋友的母亲来说,尽管她去过几回夜校,却因为家庭的责任和孩子们的相继出世,最终未能真正握住那支象征知识的笔。
那时,朋友正在附近的一所学校念初中。
一个深秋的夜晚,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他写完作业,正准备收拾文具时,抬头忽见母亲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正默默地看着他。
那一刻,他心神一凛,仿佛感受到了母亲内心深处的渴望。
他轻轻地问:“妈,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吗?”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期待。
母亲的回答却令他感到心疼:“我没念过书,不会写。
”说完,母亲低下头,继续缝补着衣物,仿佛那是她一生的宿命。
他默默地拿出一张非常干净的纸,工工整整地写下母亲的名字。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笔递给母亲,鼓励她学着写。
母亲放下手中的衣服,迟疑地接过笔,那只曾经操持家务的手,此刻却微微颤抖着。
她颤颤巍巍地写下了那个她一生中最熟悉却又最陌生的名字。
然而,那些字却像是摆在沙地上的根根枯枝,“梅”字里的两点,隔得很远,仿佛是对视着的两只泪眼。
母亲写完后,流露出一种自惭与羞涩。
她放下笔,说:“写得不像,不写了。
”但朋友,那个十三岁的儿子,却极力称赞着母亲的努力。
他紧紧握住母亲的手,鼓励她再写几遍。
于是,母亲又一次提起笔,用力地写着,每一笔都充满了执着。
母亲的手背青筋突出,那是生活的印记,也是
农民协会开办的夜校,成为了许多贫苦农民追求知识的希望之光。
然而,对于朋友的母亲来说,尽管她去过几回夜校,却因为家庭的责任和孩子们的相继出世,最终未能真正握住那支象征知识的笔。
那时,朋友正在附近的一所学校念初中。
一个深秋的夜晚,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他写完作业,正准备收拾文具时,抬头忽见母亲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正默默地看着他。
那一刻,他心神一凛,仿佛感受到了母亲内心深处的渴望。
他轻轻地问:“妈,你会写自己的名字吗?”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期待。
母亲的回答却令他感到心疼:“我没念过书,不会写。
”说完,母亲低下头,继续缝补着衣物,仿佛那是她一生的宿命。
他默默地拿出一张非常干净的纸,工工整整地写下母亲的名字。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笔递给母亲,鼓励她学着写。
母亲放下手中的衣服,迟疑地接过笔,那只曾经操持家务的手,此刻却微微颤抖着。
她颤颤巍巍地写下了那个她一生中最熟悉却又最陌生的名字。
然而,那些字却像是摆在沙地上的根根枯枝,“梅”字里的两点,隔得很远,仿佛是对视着的两只泪眼。
母亲写完后,流露出一种自惭与羞涩。
她放下笔,说:“写得不像,不写了。
”但朋友,那个十三岁的儿子,却极力称赞着母亲的努力。
他紧紧握住母亲的手,鼓励她再写几遍。
于是,母亲又一次提起笔,用力地写着,每一笔都充满了执着。
母亲的手背青筋突出,那是生活的印记,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