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道衍献计燕王,朱棣准备去京师

关灯
    削藩,如何是好?” 道衍嘴角微微一动,说道:“王爷前往京师,若行一事,必然无忧。

    ” “哦?何事?” 朱棣问道。

     道衍缓缓说道:“大张旗鼓,广告市民与诸军。

    ” 朱棣默然。

     道衍的方法,便是携民众与军队之心前往京师,一旦朱棣身陷京师,必然会引起北平民众与军队不满,到时候,北平便彻底乱了。

     而这个结果,可不是朱允炆可以承受的。

     “如此说来,本王去一趟京师便是。

    ” 朱棣打定主意。

     道衍含笑道:“王爷不必担忧,若是进入京师,未尝不是机会。

    五军都督府中,与王爷亲近者众,若可以走动一二,或可为日后……多做准备。

    ” 朱棣平静地点了点头,在留道衍用过午膳之后,便安排人护送道衍返回庆寿寺。

     行走在燕王府的朱棣,看着站岗的马三宝说道:“准备下,过两日随本王入京。

    ” “遵命。

    ” 马三宝肃然答应。

     京师,武英殿。

     朱允炆召翰林院待制王绅,道:“国子监乃是朝廷人才重地,然回顾太祖之时,国子监所出英才寥寥,朕深感痛惜。

    希望你可进入国子监,担任博士,自监生之中遴选出机辩、锐新、富学之才,以充朝廷。

    ” 王绅应下,道:“臣定不辱命。

    ” 国子监祭酒程师周,司业张智对于王绅的到来自是欢迎,安置妥当之后,便各自忙碌。

     王绅并非是迂腐之人,心中清楚,皇上想要的人才是机辩、锐新、富学之才,绝非是空有学问,而无能力之士。

     可机辩、锐新、富学之人,哪里又容易找? 王绅思虑再三,终定下了安排,去了点薄厅找了一份国子监监生名录,并其往日表现与考核进行调查。

     国子监的监生肄业后是可以直接被朝廷授予官职的,但监生的生活,并不好过。

     按照明代规制,国子监监生每个月初一、十五休假两天,其他时间,不是上课,便是自习。

     比如说初二、初三会讲,初四背书,初五、初六复讲,初七背书…… 不是会讲、便是背书与复讲。

     一个月中,大致十三天的时间都在背书,八天复讲,剩下的便是自修、检查学业、参与活动之类的时间。

     相对后世不要求死记硬背的素质教育(应试改革后),国子监可谓将死记硬背发挥到了极致。

     每个监生都必须熟记文词,通晓义理,三天一检查,每次检查,都需要背诵大诰百字、本经百字、四书百字…… 背不过去,打十板。

     别误会,这十板子可不是打手心,而是打屁股…… 每个月还要写六篇作文,经义二道,四书义二道,诏诰、表章、策论、判语内科二道…… 想偷懒都不行。

     对于明初的国子监而言,监生还算是用心的。

     不过,很多监生是正统儒学之士,俗称: 书呆子。

     喜欢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