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见到受伤的姜老三

关灯
    十文钱,这就花去二百一十五文钱。

     镇子比较小,这家粮铺也捎带着卖油盐酱醋,姜如意挑选一番,又花去二百八十五文钱,凑了正好半两银子。

     姜老爹有心帮忙付钱,无奈身上全部银两给了大儿子,让带去县城看诊了。

     两人卖完粮食和油盐,又辗转到了杂货铺,锅碗瓢盆也是必需品,杂货铺不卖铁器,去掉锅,杂七杂八的又去掉了一百文钱。

     姜老爹和如意两人拎着大包小包,走进镇上那间弥漫着烟火与金属气息的铁铺。

    店内,炉火熊熊燃烧,铁匠师傅光着膀子,肌肉在汗水的映照下泛着古铜色的光泽,正挥舞着铁锤,一下又一下地敲打着铁砧上那块通红的铁块,清脆而有节奏的打铁声回荡在整个铺子。

     看到眼前场景,姜如意在现代生活惯的人没觉有什么,姜老爹是半个读书人,注重于男女大防,转脸对跟在一旁的如意说:丫头,你在门口等我,我进去买。

     姜如意无奈的点了点头,入乡随俗嘛! 在这个架空朝代,铁器属于管制物品,铁锅自然价高。

    姜老爹虽然为读书人,却也和田地打了半辈子交道,并不迂腐,在与铁匠师傅经过一番议价后,最终以150文钱成交。

     姜如意带来的二两银子,早上买包子花去了20文钱,加上这些一共去掉了770文钱,还剩下不少。

     如意心中算了下,一个肉包子在现代是3块钱,在古代是3文钱,一两银子大概是现代的1000块钱。

     买完东西,姜老爹和如意两人,背上铁锅,大包小包的,艰难的往镇口走,那边下午有回村的牛车。

     村中瘸腿的老姜头不便下地劳作,早前就买了头牛,打造了一辆牛车,车厢虽然简陋,但足够宽敞,能坐下很多人,每逢集市,老姜头就拉着村中人一块儿赶集,每人一趟收一文钱,一大早出发,等到人齐的时候就回程。

     姜老爹和如意走到牛车前,已经坐满了人,老姜头正要启程回去,姜老爹快走几步,拦下了牛车。

     村中几位大娘、婶子挪了身子,让出两人可坐下的空位,又七嘴八舌的问:“如意怎么买这么多东西?你爹的腿怎么样了?” 姜如意实在消受不起这些大娘、婶子的热情,一边保持微笑,应付着回话,一边朝姜老爹投去求助的目光。

     就这样,在一片家长里短声中,姜如意坐着慢吞吞的牛车,欣赏着古代田园风光,走向回村的路。

     喜欢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请大家收藏:()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