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到地方了

关灯
    们村的知青点其实能挤一挤。

    ";张嫂说道,";你们女知青都住一个屋,男知青住另一个屋。

    "; 胜利大队的知青点坐落在村子西头,是两间大土房。

    院墙不高,大门是用木板钉的。

    知青们刚来时这里还很破旧,经过几年整修,总算能住人了。

     院子不大不小,一进门就是几畦菜地。

    知青们种着青菜萝卜,茄子辣椒,虽然面积不大,但也能解决些吃菜问题。

    院子角落有口老井,井台是水泥砌的,旁边支着一根木杆晾衣绳。

    井边还有个水泥洗衣台,方便大家洗衣服。

     房子分东西两间,东边住女知青,西边住男知青。

    每间屋子都是一个大通铺,能睡六七个人。

    炕上铺着厚厚的稻草,上面再铺褥子。

    墙上贴满了标语和剪报,还有知青们从城里带来的照片。

     屋里摆设很简单:一张长板桌,几条长凳,一个简陋的衣物架。

    每个人的箱子都整齐地摆在炕边。

     厨房在两间房中间,一个大灶台,上面支着两口大铁锅。

    知青们轮流做饭,平时都是一锅咸菜,一锅粥。

    案板和灶具都是公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门的饭盒和筷子。

     后院有两个土坑厕所,用芦苇编的帘子当门。

    夏天洗澡要去河边,冬天就在厨房烧热水擦洗。

    柴火堆在后院墙根下,盖着油毡布防雨。

    农具也放在后院,锄头铁锹一应俱全。

     看到居住环境,荞麦和江月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

    总比分散住在村民家里强。

    他们在知青点放下包裹又坐着牛车去村部。

     到了村部,赵根生让大家在屋里坐会儿。

    屋里已经有几个村干部在等着了。

     ";这是我们村的会计王大庆,妇女主任李巧云...";赵根生挨个介绍。

     介绍完后,赵根生拿出两个信封:";这是你们的安家费,每人30块钱。

    村里先借给你们口粮每人20斤细粮,20斤粗粮,从工分里扣,不够的话可以自己买。

     带上自己的口粮,一行人往村西头走去。

    路上,荞麦看到村民们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有的还光着脚丫子。

    相比之下,她的衣服虽然普通,但起码是没有那么多补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巧云领着荞麦和江月,李盼弟进了女知青屋。

     屋里已经住了六个女知青,看到她们进来都很热情。

     ";你们来了!快进来坐!";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笑着说,";我叫李春,是女知青这边的负责人"; 其他几个女知青也纷纷做起了自我介绍。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话,气氛顿时热闹起来。

     ";咱们九个人睡一个大炕,晚上可以暖和些。

    ";江月拍了拍炕沿说。

     荞麦打量着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