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李世民又被整emo了(未完待续……)

关灯
    毕竟她阿兄又不是她阿耶,和她血脉羁绊要打个折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或有人说,历史上李治也很疼她,虽然封地换了,却给她很大的补偿,汤沐邑增至五千户。

     看汤沐邑的价值不能光看数量,也得看质量。

    富饶地方一户纳税的价值顶穷乡僻壤好几户。

     王黄淼淼没有查到历史资料在大唐时期到底是衡山郡的经济价值高还是新城郡的经济价值高。

     所以也不能论断小公主换了封地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

     王黄淼淼替小公主选择了新城郡是这么考虑的:王黄淼淼肯定会给小公主的封地做基建。

     比如发给当地住户空间培育出来的高产种子,比如将空间培养出来的优质牲畜发给住户饲养,比如在她的汤沐邑周围种上果树和有经济价值的药草…… 为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小公主汤沐邑的税收比例是不方便擅自调整的,肯定要按照国家统一标准,随大流。

     但是老百姓的产出多了,他们纳税后自己剩得更多,所以不用降低纳税依然可以保证他们过上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

     等比例的税收下,小公主的收益越大,小金库就会越加充盈。

     王黄淼淼要打造的是这种双赢的局面。

     如果封地是衡山郡,历史已经证明小公主留不住了,王黄淼淼可不想建设了一溜儿十三刀的,最后都成了给他人做嫁衣裳,自己落得个白玩儿。

     她金手指那么大,就算是穷乡僻壤她也能建成一个世外桃源,她更想替小公主挑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地方,闷声发大财。

     王黄淼淼也给常山公主的封地如法炮制地基建了一下。

     这么多女儿,别管嫡的庶的,都提前给了,也不差这一个了。

     只是给常山公主的封地就是最低标准三百户,没有额外增加食邑。

     因为王黄淼淼把小公主当亲女,常山公主当养女,所以对她们封地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小公主封地王黄淼淼是当自家产业打理的,有的时候王黄一家在大唐的花销,就从小公主的封地出。

     比如王黄志宏和褚遂良他们去教坊吟诗作对,喝酒听曲儿啥的。

     总不能每次出去玩儿之前都得先去搞个钱吧。

     当然,如果王黄一家搞的钱没花了,也会直接入小公主的账。

     一家人也不是说非得要做到同居共财,还是要给彼此留出财务自由,但是也不能老说两家话,别财异居。

     但是常山公主封地的收入,王黄一家半点儿不沾。

     所以小公主来到封地的时候,看到的就一幅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田园牧歌风光。

     五月,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

     大片大片的金黄麦田绵延远方。

     农夫农妇边唱着轻灵婉转的民歌儿,边一脸喜悦的把沉甸甸快垂到地上的麦穗割下来放进筐中。

     五六岁大的小屁孩儿们提着小篮子,在收获过的麦田里捡拾麦穗儿。

     麦田的边缘种着枇杷树,此时也滴了嘟噜地挂满了金黄的果实。

     枇杷树是公家的,并非私产,谁都可以摘着吃,是王黄淼淼给百姓的福利。

     干活儿累了,到地边摘两个枇杷吃,水灵灵,甜滋滋的,别提多得劲儿了。

     树上早就猴着七八个顽皮的小男孩儿小女孩儿了,一边往自己嘴里塞,一边往口袋里装,一边扔给下面的弟弟妹妹。

     新城郡周围的村庄种满了桑树榆树,方便养蚕。

    附近的山头上因地制宜地种满了果树、桑竹、木材、药材。

     本来川蜀之地气候就好,适合植物生长,再加上时不时地王黄淼淼给下点儿灵雨啥的,植被也就越发的茂盛了。

     王黄淼淼知道灵气对野生动物有致命的吸引力,还特地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敲打了附近的野生动物,不让他们下山为祸百姓。

     当然,作为报酬,王黄淼淼也给深山老林下了几次灵雨。

     可以说为了小公主的封地,王黄淼淼真的是付出了不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每个村庄都设有村学,让百姓的孩子接受教育。

     当然是要接受儒家的正统教育了,学一些忠君爱国的思想。

     啥时代不上政治课?让老百姓吃饱饭,不是为了让他们有力气当乱臣贼子的。

     王黄淼淼给当地政府扔下一本天工开物,让他们组织能工巧匠自己去悟,看看能不能做出更省力气的工具。

     王黄淼淼倾向于把新城郡打造成一个非遗传承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手工业制造。

     王黄淼淼不打算现在搞什么工业革命。

     但凡不是九漏之鱼,就会知道政治书上提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也不忘提醒大家科技是把双刃剑。

     科技是带来了技术的革新,但同时也带来厄尔尼诺现象、酸雨、雾霾等等负面影响,还有生产关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