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策问(上)

关灯
    在辽西顺风顺水,所有人都对殿下毕恭毕敬,但这主要是因为殿下世子的名头和定远侯王公武大人的治军之严,加上辽西一直以来面临被裁撤的风险,军饷粮草多有拖欠,殿下此来补发的欠饷,以后一段时间内辽西的粮饷想来也不会拖欠,所以辽西上下都乐意哄着殿下您这位财神爷。

    看似红红火火花团锦簇,所到之处无不拜服,但这里面恐怕没有一个人肯为殿下卖命,能真正为殿下所用的还是殿下带来的那些亲卫。

    而想要将辽西真正掌控,殿下就必须在辽西建立令人瞩目的军功。

    在下听闻殿下自请出镇辽西时曾放言要继承先王遗志收复辽东,想来殿下也想到了这一点,收服辽东,或者说先拿下辽东沈阳万户所下辖的广宁府,殿下才真正有资格被辽西的将士们看在眼里,装在心里。

    立下足够大的军功,让这群关外虎狼看到殿下的壮志与韬略,他们才可能为殿下所用,甚至于哪怕将来王公武大人不支持殿下,他们依然会站在殿下一边。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听到张恪的最后一句,燕行云眼中神色微微一闪,说道:“张恪,你可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啊!” 听到燕行云如此说,张恪微微一滞。

    他没想到燕行云对自己一开始拥兵自立,协军夺位的言论都无反应,却对自己暗示架空王公武的言辞有所顾忌。

    张恪不禁心想,自己选的这位主子倒真是一位务实之人。

    不过燕行云说完之后也没有多说什么,示意张恪接着说下去。

     张恪又喝了一口茶水,斟酌了一下词句,接着说道:“殿下想要在辽西立功,那么仅凭现在辽西的军力是万万不能的。

    而朝廷也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拿出更多的钱来让殿下在辽西招兵买马,那么一切还是要靠殿下自己在辽西这块贫瘠之地上下功夫。

    所以我为殿下献上五策,一曰兴商,二曰肥民,三曰屯田,四曰练军,五曰友外邻!” 说完这些,张恪又看燕行云的反应,只见燕行云听完只是一副若有所思之相,而无太多的表示,也没有追问,内心微微有些尴尬。

     张恪只得调整一下心情,接着解释道:“这五策环环相扣,我来为殿下一一细解。

    第一兴商,两辽虽是关外苦寒之地,但也有其独特的物产,人参,皮货,木材等等皆是关内紧俏的货品。

    而关外也需要大量的粮食,香料、茶叶以及盐铁。

    历来都有不少的行商往来,倒卖物资获利颇丰,自太祖北伐将蒙古人驱逐出关后,各地都收紧了关防。

    自蒙古大汗蒙哥兵败死于钓鱼台,蒙古内乱不断,阿里不哥虽然最终成了蒙古大汗,但和西部的钦察、窝阔台、察合台、伊利四大汗国关系微妙。

    四大汗国只是名义上尊奉阿里不哥,所以蒙古人没有了西域的粮食铁器供应。

    阿里不哥死后,蒙古人又经历了一次内乱,最终阿里不哥的幼子刺甘失甘成了新任蒙古大汗。

    而阿里不哥的长子明里帖木儿虽夺位失败,但最终刺甘失甘也无法将其剿灭,只得封他为辽阳王,令他统治自上都以东的土地。

    可想而知,如今殿下的对手,这位蒙古的辽阳王更加的缺少来自关内的物资。

    ” 听着张恪的话语,燕行云的眉头越皱越紧,终于忍不住打断了他:“张恪,你说这些做什么?难道你想让我倒卖盐铁粮食给蒙古人?现在的蒙古人本就是一群饿狼,养肥了他们我不要说收服辽东,骨头都要被这群饿狼嚼碎了咽下肚去,说不定蒙古人势大之后还会破关南下,你是要我通敌卖国吗?” 说到此处,燕行云猛然停住,他忽然想起张恪一家背负的就是通敌卖国的罪名,自然不可能劝他这个燕王世子去暗通蒙古。

    燕行云自觉有些失语,心中有了微微的歉意,所以停住了话头,等着张恪解释。

     张恪听到燕行云的质问,并没有惊慌失措的解释,反而笑着说道:“殿下的养气功夫还是没有练到家啊,我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