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册立(下)

关灯
    虽然还称不上大家,但这字中的气魄神韵非常人能比。

    ” 沈熙之哈哈大笑:“正然啊,你这张嘴还是那么会夸人,老夫昔年只是个落拓秀才,比不上你们这些饱学儒士,不说我那个喜好书法的儿子,现在就连我那孙儿在书法上的造诣也能甩我八条街远。

    ”说完便招呼李宗义到一旁坐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宗义先扶着沈熙之坐下,然后才坐在一旁,桌上已摆放好两杯热茶,李宗义看着桌上的两杯茶笑着说道:“师相这是早就料定只有我一人前来吗?” 沈熙之微微一笑:“我听人说你换了便服来我这,就料到孟益不会进门,他这个人呐,在礼部泡了一辈子,仪礼规制繁文缛节最是斤斤计较,所以他这个人也最爱多想处处计较,难免不爽利,其实他进不进来都无所谓,老夫行事无不可对人言。

    ” “师相磊落!”李宗义紧着恭维了一句。

     饮了一口茶后,沈熙之问道:“陛下身体如何?” 李宗义赶忙说道:“陛下一切都好,这次我来燕京,陛下特意让我来看望师相。

    ” 沈熙之听了李宗义的话并没有如常理般谢恩,反而直接问道:“可我听说,陛下近年来操劳国事,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近年来更是药石不断,易感风寒?” 李宗义听完面色一滞,沈熙之说的是实情,但平日里大家也只是私下里议论一下,尤其现在沈熙之是外藩之臣,如此直白的问话,李宗义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

     沈熙之见李宗义不答,也不为难,接着问道:“朝廷那边对燕藩的看法如何?” 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李宗义思索了一下,索性横下心,不再绕圈子说场面话,直接说道:“陛下还是倾向于亲近燕藩的,朝廷上虽有些异议,但大体上还是认为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削弱其余四个宗藩。

    尤其是狼子野心的秦王,燕藩毕竟是外藩,北地这些年又遭蹂躏,元气未复,时常还有蒙古掠边扰境,对朝廷也恭顺,所以大多数人还是想着依靠燕藩安定北方。

    这次燕王上表请立世子,陛下特意召集了朝内重臣闭门商议,最终决定派我前来,表示对燕王的礼重,表示朝廷对燕藩的亲近之意。

    ” 沈熙之见李宗义如实作答,脸上的笑容愈发真挚,却没有对李宗义的话做什么评价,反而说起了另外一件事:“你对孟益不陪你来见我是怎么想的?” 李宗义着实要被沈熙之搞糊涂了,但出于对沈熙之的敬重还是如实说道:“近年来,朝廷也听到风声说如今的燕王对师相有所忌惮,所以扶持了秦弛来打压师相,但今日看来,燕王对师相还是信任非常的,所以今日孟尚书敢让我独自来见师相。

    ” 沈熙之饮了一口茶,随后说道:“平衡朝堂,是为君为王者应尽的本分,朝堂之上一家独大,哪怕为首者没什么想法,下面的人可不一定。

    臣强主弱,必生祸端,所以王上扶个秦弛出来我其实很高兴。

    当然还有一点是当今的王上天性惫懒,有个秦弛牵制我这个老家伙也省我天天念叨他,他可以过得舒服些。

    ” 说着沈熙之看向李宗义,“说这些,是想借你的口告诉朝廷,当今的燕王是个能守住基业的,但也无甚进取之心,自然对朝廷没什么威胁,还能帮朝廷守住北方,免受蒙古侵扰。

    你也说了,陛下和朝廷既然也想要亲近燕藩,依靠燕藩,那就做事爽利些!近年来,朝廷答应给付的军费粮饷屡有拖欠,本来答应承担燕境边军五成的军饷,今年的给付不足应拨的三成,辽西军已经两年没有发饷了。

    河北久遭外族蹂躏,本就穷弱,财政捉襟见肘,一直勉力支撑,朝廷若还是如此扣扣索索,真不拍有朝一日蒙古人再次扣关南下,屠戮中原?” 说到这沈熙之重重叹了一口气:“我老了,你头发也白了,陛下的年岁也长了,既然决定了要弱宗藩,那就必须依靠燕藩稳住北方,燕国倒了,光凭大同军顶得住蒙古人吗?还是你们指望山东的齐王为朝廷保驾护航?” 李宗义这才明白沈熙之的意所指处,沉吟了片刻说道:“师相,朝廷这些年来对燕藩多有信重,自然是看中当今燕王对朝廷的忠心,但就像您刚才说的,人都会老的,如今的燕王不也要立储了吗?今天的燕王没有野心,能为朝廷一心一意的守住北方,明日的燕王呢?朝廷也是怕养虎为患啊!” 沈熙之冷哼了一声:“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既要又要,两边不靠,最终怕不是要落个鸡飞蛋打。

    当年太祖宠爱当今圣上,又舍不下秦王,犹豫不决拖拖拉拉,我屡次劝其立储都不听我言,若是当初听我所言早下决断,无论是立秦王还是立今上,何至于有今天的局面。

    你是知道的,我当初是力谏立秦王为太子的,先忠武王也是!但是太祖崩逝后,今上领兵返回洛京,先忠武王决定扶保今上,而后是我去劝服的秦王接受朝廷的敕封,俯首称臣,为什么?因为今上当初领兵回京,手上拿着太祖的传位诏书,又以封王裂土得到了如今的齐王、吴王、楚王的支持。

    我和先忠武王若是再支持秦王,必然会打的血流成河,蒙古人也必然借机南下,那么就不如扶保今上,强压秦王低头,以此来避免兵祸,保住大虞的基业。

    如今也是如此,无论怎样,北方不能乱,我已经黄土埋到脖子了,我不能再看着中原陆沉,你明白吗,正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宗义起身一拜,说道:“师相,学生明白了,我会将师相的意思转达给陛下,只是如今朝廷也难,河东行省需要支撑大同守军入不敷出,江西行省勉强能自给自足,收不上什么赋税,秦王虎视眈眈,朝廷需要重兵防备,齐王吴王楚王也都是不省心的,朝廷也难啊,不过师相放心,学生回去一定与陛下陈明利害,尽力周旋,尽量将今年应拨付燕军的军饷送到。

    ” 沈熙之见此摆手让李宗义坐下,“有你这句话便好!” 二人又闲谈了许久,及至傍晚用过饭后,李宗义才从沈府离开,之后的几天皆是与孟益等商定册立大典事宜,时间一晃,就到了九月十五大朝之日。

     祥嘉十四年九月十五,燕王于这一天清晨于朝天殿内召开大朝,举行燕王世子的封册大典。

    朝天殿内,燕维疆身着冕服坐于王座之上,燕行云亦着冕服跪于大殿中央,文武官员肃立于大殿两侧,大虞礼部左侍郎李宗义立于陛阶之上,宣读天子诏书: 维祥嘉十四载,岁在丙申,大虞 皇帝陛下 诏: 燕王长子燕氏行云,天资聪颖,德品无暇,风猷昭茂,好文修武。

    今应燕王所请,册立为燕王世子,以继国统。

    特命正议大夫资治尹礼部左侍郎李宗义颁赐册书。

     钦此 燕行云叩首行礼:“臣叩谢天恩!” 李宗义走下陛阶,将册立诏书交予燕行云,燕行云再拜,将册书交予礼官。

    光禄大夫柱国燕王行在中书省左丞相沈熙之为燕行云换戴王世子冠。

    正奉大夫正治卿燕王行在礼部尚书孟益为燕行云奉上世子金印。

     随后燕行云向燕维疆行叩拜大礼,起身后走上陛阶,于燕王左侧跪坐,文武百官跪拜行礼,齐声道贺:“臣等为燕王贺,为世子贺!” 喜欢燕颂请大家收藏:()燕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