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既然太子不行,二皇子如何?

关灯
    灵堂内,皇帝上完香后就站在一旁默默不语。

    宋朝暗自瞥了他一眼,复又低着头在他身后静静站着。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突然叹了一口气,道:“刘畅在狱中自尽了。

    ” 宋朝闻言没有说话依旧低垂着头。

     “朝儿,你陪朕出去走走吧。

    ” 他突然轻声叹道,随后转过了身子。

    宋朝闻言抬起头来,正巧看见了他的脸,顿时怔住了。

     昔日神采奕奕的面容,今天却显得过于憔悴,宋朝看在眼中只觉得他像是突然间苍老了许多岁。

     似是注意到宋朝眼中的诧异,皇帝淡淡笑了笑,说:“走吧。

    ” 宋朝轻点了点头,跟着他出了灵堂,然后将他带进了一个僻静的院子。

     推开那扇门,这间屋子的陈设很简单,只有桌椅茶具、一张床、一盘棋。

    虽是如此,但皇帝并不觉得宋朝怠慢了自己,径直走了过去。

     两人入座后,便有小厮奉上了两盏茶,然后向火炉中添了新炭。

    做完这些后后,他们就都下去了,走时顺便捎带上了房门。

     屋子里的炭火烧的正旺,逐渐驱散了严寒。

    两人谁也没有开口,只是静静对坐着。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许久后,宋朝终于开了口:“父亲每次回来,闲来无事时,总是喜欢待在这里与臣一起下棋。

    ” 他说这话时,眼神中充满着怀念。

    皇帝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听到这话动作一顿。

    他将茶盏放在一旁,抬眼仔细端详起宋朝,目光说不出的复杂。

     宋朝也抬起头与他对视,不卑不亢。

     “朕好久没有和你下过棋了……” 皇帝含笑望着他,目光看向一旁的棋盘,询问道:“今日正巧有空,来一局?” 宋朝应了一声,两人走到棋盘桌旁坐下,宋朝执白子,皇帝执黑子,两人就这样在棋盘上厮杀了起来。

     “镇国公已经世袭三代,你将来封公怕是要靠自己了。

    ” 皇帝放下一子,平静的开口,但目光始终注意着他,不肯放过一个表情。

     宋朝神色始终是淡淡的,他没有开口,将白子落下后便坐在一边等着皇帝落子。

     此时,棋盘上黑白两方正紧紧胶着,不分伯仲。

     “那又如何?” 良久,宋朝抬起眼睛,“自己的前程,自是要自己去挣。

    ” 皇帝听后似是有些微诧,抬起头观察了他半晌,见他神色不似作假后轻轻笑道:“也是,虎父无犬子,依你的能力,封公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 不知想到什么,他突然道:“听闻小辞在北疆也经常上战场?” 宋朝不明白他为什么会突然问起这个,但还是如实回答了他。

     “一个姑娘在战场上打打杀杀的成何体统,还是让她留在京中定定性吧。

    ”皇帝道,“阿璟与朕年少相识,他的女儿我自会疼爱,待到合适时机,朕会为她安排一门好亲事,定然不会委屈了她。

    ” 一子落下,皇帝说话声音突然一顿,视线落在宋朝脸上,试探似的开口问道:“你觉得太子如何?” “你与太子是知己,若是你的妹妹嫁于他……” 宋朝听后心里一紧,立刻跪在地上堵住了他后面要说的话,“臣绝无此心!” “臣与太子年少相识,虽是至交好友,但臣绝无攀附之心!宋家,只效忠于皇上。

    ” 皇帝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确认他眼中坚定不假后这才起身扶起他,笑道:“你看看你,朕不过随口一提罢了,怎么就吓成这副模样。

    ” 宋朝轻扯起嘴角没有说话。

     “既然太子不行,二皇子如何?” 见皇帝还在问,宋朝心中有些微怒,但面上不显,还是表现的很平静。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皇帝,一字一句道:“宋辞、不会嫁给任何一位皇子,宋家、不会站队!” 他的眼中充满坚定,坚定的让皇帝看了说不出一句话来。

    他定定看着宋朝,似是在思索他话中的真假。

     宋朝见状再次跪了下去,眼中浮现出伤感。

    “皇上,臣父亲临终之愿便是我与妹妹平安喜乐。

    可宋朝许身报国,恐怕无法以自身喜乐为重,所以,臣只愿妹妹能此生顺遂……” 说着,他的声音突然哽咽起来:“女子一生最大的事便是婚嫁,臣不想她卷入这是非中来,所以,臣恳请皇上能允许舍妹婚姻自主!” 说罢,他重重磕下一个头,抬起时,一滴泪自他眼角滑落。

    他就这样直直望向皇帝,再一次开口道: “求皇上成全!” …… 皇帝哪里见过这样的宋朝,听了这话他只觉得心中一阵难过。

     王孙贵族之间大多是各大家族间的联姻,哪里有什么快乐可言。

    就连皇室,也不曾有谁单纯因为爱情而结缘过。

     宋家三代皆为国捐躯,如今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女儿…… 脑海中突然闪过那日宋辞倔强的脸、想到躺在灵堂中的镇国公夫妇,皇帝的心突然就软了下来。

    他在心中轻叹一口气,罢了罢了,便由着她吧! “朕答应你。

    待到小辞及笄后,便下一道圣旨,准其自主婚配。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朝听到“及笄”二字时心中猛然一沉,但眼下这已然是他做出的最大让步。

     君无戏言,虽说中间留了些余地在,但最终看的还是宋辞的意思。

    想清楚这点,宋朝立刻便谢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