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妖和尚

关灯
    紫禁城的清晨,厚重云层仿若绵软棉絮,将日光筛成丝丝缕缕,轻柔地倾洒在巍峨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

    琉璃瓦闪耀着粼粼金光,飞檐斗拱仿若欲振翅腾飞的瑞兽,为这座承载无数历史风云的古老皇城,披上一层神圣且庄重的金色华裳。

    然而,这看似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表象之下,一场足以撼动朝堂根基的风暴,正于暗中悄然汇聚、缓缓酝酿。

     朱元璋,这位从乱世泥沼中崛起、以铁血手腕铸就大明江山的洪武皇帝,此前缠绵病榻多日,病情一度危笃,令满朝文武忧心忡忡,亦引得朝堂局势暗流涌动。

    谁料,命运似在此刻悄然扭转,朱元璋的病情竟奇迹般地好转。

     这日,当那扇沉重的殿门缓缓推开,身着明黄龙袍的朱元璋,步伐稳健、精神矍铄地步入朝堂。

    他身姿挺拔,周身散发着与生俱来的威严。

    朝堂之上,一众大臣们先是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惊得呆立原地,眼中满是不可置信,随即纷纷“扑通”跪地,整齐划一,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声浪在空旷的朝堂内久久回荡。

     朱元璋目光仿若炬火,冷峻且锐利,逐一审视着朝堂上的每一位臣子,那目光似能洞悉人心深处的隐秘。

    须臾,他开口,声音洪亮,仿若洪钟鸣响:“朕这一病,卧于榻上,却也让朕看清了诸多事。

    你们可知道,这朝堂之上,竟潜藏着不少心怀叵测、包藏祸心之人!”话语掷地有声,仿若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众人的心间。

     话音刚落,他大手用力一挥,仿若下达一道不容置疑的生死裁决。

    刹那间,几名身形魁梧、神色冷峻的侍卫,如猎豹般迅速行动,押着几位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官员出列。

    这几位官员,此刻面色如纸般惨白,毫无血色,双腿发软,浑身止不住地颤抖,犹如狂风中的残烛。

    他们“扑通”一声,瘫倒在地,口中慌乱地求饶,声音带着哭腔:“陛下饶命啊!臣等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心!求陛下明察!” 朱元璋见状,冷哼一声,那声音仿若从九幽地狱传来,满是不屑与愤怒:“哼!你们在暗中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妄图扰乱朝堂纲纪,动摇我大明根基,朕岂会轻易饶恕你们这般恶行!来人,拖下去,斩!”话语中透着决然,不留丝毫余地。

     此言一出,整个朝堂瞬间陷入死寂,空气仿若都凝固了。

    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眼神中满是惊恐与庆幸,暗自庆幸自己未曾卷入这场惊心动魄、关乎生死存亡的朝堂风波。

     处理完这几位官员后,朱元璋决意安抚朱棣,以稳固朝堂局势。

    他当即传下旨意,召朱棣火速进京。

    待朱棣抵达,便宣其至御书房单独召见。

    那御书房内,烛火摇曳,静谧中透着一丝凝重。

    朱棣踏入房门,身姿挺拔,旋即跪地,行以大礼,声若洪钟:“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坐在案几之后,目光如炬,凝视着朱棣,眼中神色复杂难辨,既有对儿子多年来戍守边疆、屡立战功的期许与赞赏,又隐隐含着对其勃勃野心的警惕与担忧。

    “老四,”朱元璋开口,声音沉稳,“你常年镇守北疆,风餐露宿,为我大明抵御外敌,立下赫赫战功,朕心中满是欣慰。

    ”朱棣听闻,连忙俯身,恭敬说道:“儿臣不敢居功,保家卫国,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此乃儿臣分内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