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意难平

关灯
    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即刻传旨,急召一众心腹大臣入宫议事。

    待大臣们鱼贯而入,在殿中整齐站定,朱元璋猛地一拍御案,怒声喝道:“朕近日听闻,竟有人胆大包天,在暗中勾结各方势力,妄图动摇我大明的根基!你们皆是朕的心腹肱骨,务必给朕彻查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搅弄这朝堂风云!”大臣们见状,纷纷跪地,齐声领命,声音响彻大殿,在空旷的殿内久久回荡,不敢有丝毫懈怠,生怕稍有差池便触怒龙颜。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另一处深宅大院中的林墨,正眉头紧锁,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他派出去的亲信,如同训练有素的猎犬,陆续带回了至关重要的情报。

    经多方打探得知,燕王朱棣与朱元璋之间的矛盾,已如潜藏在冰层下的汹涌暗流,随着时间推移,日益加深。

    朱棣常年驻守边疆,麾下兵强马壮,在塞外之地拥兵自重,其势力逐渐壮大,这般行径早已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觉,帝王心中对这位手握重兵的儿子,多了几分猜忌与防备。

    而那神秘莫测的道衍和尚,宛如隐匿于黑暗中的鬼魅,一直在朱棣身边暗中煽风点火,蛊惑其谋反,企图以一场惊天巨变颠覆如今的朝廷,重塑天下格局。

     得知这些消息后,林墨只觉如临深渊,每一步抉择都似踏在薄冰之上,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倘若助力朱棣,虽说这契合了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可朱元璋尚在人世,其雷霆手段举世皆知,届时朝廷定会视林墨为叛逆,倾尽举国之力对台岛展开疯狂围剿,百姓恐将深陷战火,流离失所。

    但若是拒绝朱棣,以这位王爷的性子,一旦恼羞成怒,难保不会即刻挥师东向,对台岛发动强攻,台岛本就孤悬海外,兵力、资源相较中原王朝处于劣势,真要兵戎相见,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两难的泥沼中,林墨彻夜未眠,屋内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

    经过一番翻江倒海般的深思熟虑,林墨终于决定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铺开纸张,研好浓墨,再次给朱棣回信,字里行间透着谨慎与坚定:“王爷,若您能保证在事成之后,保我台岛百姓平安,并且给予我们一定的自治权,我便考虑与您联手。

    ”信送出后,林墨并未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

    他深知,唯有自身强大,方能在这乱世中多一分底气。

    于是,林墨即刻下令加强台岛的军事防御,每日天未亮,军营中便响起阵阵操练声,士兵们在教官的督促下,挥汗如雨,长枪闪烁寒光,刀术虎虎生风。

    同时,他安排专人四处搜罗粮草,加固军械库,储备大量精良的武器,力求在风雨将至时,台岛能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外敌。

     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朱棣答复的日子里,林墨仿佛置身于无尽的暗夜,整日忧心忡忡,被浓重的阴霾彻底笼罩。

    他无比清醒地知晓,自己所做出的这个决定,恰似于万丈深渊之上行走在一根纤细的钢丝之上,周遭狂风呼啸,危机四伏,稍有一丝一毫的疏忽与差池,便会瞬间坠入那万劫不复之地,粉身碎骨,化为齑粉。

    而他手中所掌握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更是台岛的未来。

    台岛的命运走向,此刻就如同悬于一线之间,仅仅在他这一念的权衡与抉择之下,便极有可能被彻底改写,开启一段截然不同、或光明或黑暗的全新篇章……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着一个契机。

    朱棣会答应林墨的条件吗?朱元璋又是否会提前察觉到朱棣的阴谋,从而引发一场腥风血雨?林墨和台岛,能否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全身而退?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喜欢我何时可以回去请大家收藏:()我何时可以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