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航海受阻
关灯
小
中
大
林墨拖着远航归来的疲惫身躯,步伐却依旧坚定地踏入皇宫大殿。
他的面容带着海风与烈日留下的痕迹,皮肤黝黑粗糙,可那一双眼睛里,却闪烁着兴奋与自豪的光芒,仿佛藏着整个星辰大海。
在他的面前,堆积如山的奇珍异宝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色泽浓郁的香料,散发出的奇异香气弥漫在整个大殿,萦绕在众人鼻尖;璀璨夺目的珠宝,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引得众人频频侧目;还有那些形状各异、从未在大明土地上出现过的作物种子,静静躺在锦缎之上,似乎在无声诉说着远方未知世界的神秘与奇妙。
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
大臣们纷纷围拢过来,有的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满脸惊叹地仔细打量着这些从未见过的稀罕物,嘴里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对林墨此次远航的壮举赞不绝口,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未来因航海而繁荣昌盛的景象;而有的大臣则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川”字,脸色阴沉得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站在一旁,双手背在身后,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似乎在暗自盘算着什么。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以礼部尚书王大人为首的保守势力按捺不住,站了出来。
王大人身着华丽朝服,向前迈了一大步,整理了一下衣袖,恭恭敬敬地向朱元璋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挺直腰板,高声说道:“陛下,此次林大人远航,虽说带回了这些看似珍贵的奇珍异宝,可陛下您是否深思过,这一趟远航耗费了我大明多少钱粮?招募能工巧匠,哪一个不是精挑细选,花费重金聘请?打造坚固海船,从选材到建造,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钱财投入;筹备物资,从食物到淡水,从武器到航海器具,无一不需要巨额开支。
而且,海上航行,本就危机四伏,变幻莫测,稍有不慎,便是狂风巨浪,船毁人亡。
一旦发生意外,损失的可都是我大明精心培养的精锐水手,还有那些来之不易的宝贵物资啊!臣斗胆进言,这航海计划,实在是劳民伤财,断不可再继续下去了。
” 王大人这番话,宛如一颗重磅炸弹,“轰”地一声在朝堂之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刹那间,整个大殿仿若炸开了锅一般,议论声此起彼伏。
那些平日里或沉稳持重、或谨小慎微的大臣们,此刻纷纷按捺不住,有的微微颔首,脸上露出认同之色,毫不犹豫地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则三两成群,彼此交头接耳,脑袋凑在一起,小声嘀咕着,附和着王大人的观点。
他们七嘴八舌,话语中满是忧虑:“这航海之事,茫茫大海无边无际,狂风暴雨、暗礁险滩,稍有不慎便船毁人亡,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是啊,耗费如此多的钱粮,招募工匠、打造船只、筹备物资,可换来的不过是些不知所谓的奇珍异宝,投入与产出全然不成正比,实在是得不偿失。
” 林墨一听,心中顿时焦急万分,仿佛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
他急忙向前,快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略显凌乱的衣衫,恭恭敬敬地向朱元璋行了一个大礼,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王大人只看到了航海的耗费和风险,却忽略了其背后潜藏的巨大益处。
此次远航,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与海外诸多岛屿建立了联系,成功打通了贸易通道。
就拿这些香料来说,在我大明,那可是千金难求,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若是能将这贸易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源源不断的香料流入大明,必然能为我大明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
而且,我们还带回了这些新的作物种子,这些种子可是蕴含着无限可能。
只要我们悉心培育,在大明的土地上成功种植,必定能丰富我们的粮食种类,增加粮食产量,造福天下百姓。
” 王大人听了,不屑地冷哼一声,反驳道:“哼,说得倒是轻巧!贸易贸易,那些海外之人皆是蛮夷,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出尔反尔?今日与你友好通商,明日说不定就翻脸不认人。
而且这些新作物种子,谁知道能不能在我大明的土地上种得活?就算侥幸种活了,又能有多大的产量?会不会适应我们的气候和土壤?这一切都只是你美好的臆想罢了,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
” 林墨不慌不忙,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自若的神情,不卑不亢地拱手向王大人作揖,而后缓缓说道:“王大人,此番远航,我们在与海外诸多岛屿的土着往来交流的漫长过程中,切实而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我大明文化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向往与崇拜。
他们初见我们的丝绸时,那细腻的触感、精美的织纹,让他们眼中满是惊叹与喜爱,轻轻抚摸着,仿佛捧着
他的面容带着海风与烈日留下的痕迹,皮肤黝黑粗糙,可那一双眼睛里,却闪烁着兴奋与自豪的光芒,仿佛藏着整个星辰大海。
在他的面前,堆积如山的奇珍异宝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色泽浓郁的香料,散发出的奇异香气弥漫在整个大殿,萦绕在众人鼻尖;璀璨夺目的珠宝,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引得众人频频侧目;还有那些形状各异、从未在大明土地上出现过的作物种子,静静躺在锦缎之上,似乎在无声诉说着远方未知世界的神秘与奇妙。
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
大臣们纷纷围拢过来,有的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满脸惊叹地仔细打量着这些从未见过的稀罕物,嘴里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对林墨此次远航的壮举赞不绝口,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未来因航海而繁荣昌盛的景象;而有的大臣则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川”字,脸色阴沉得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站在一旁,双手背在身后,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似乎在暗自盘算着什么。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以礼部尚书王大人为首的保守势力按捺不住,站了出来。
王大人身着华丽朝服,向前迈了一大步,整理了一下衣袖,恭恭敬敬地向朱元璋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挺直腰板,高声说道:“陛下,此次林大人远航,虽说带回了这些看似珍贵的奇珍异宝,可陛下您是否深思过,这一趟远航耗费了我大明多少钱粮?招募能工巧匠,哪一个不是精挑细选,花费重金聘请?打造坚固海船,从选材到建造,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大量的钱财投入;筹备物资,从食物到淡水,从武器到航海器具,无一不需要巨额开支。
而且,海上航行,本就危机四伏,变幻莫测,稍有不慎,便是狂风巨浪,船毁人亡。
一旦发生意外,损失的可都是我大明精心培养的精锐水手,还有那些来之不易的宝贵物资啊!臣斗胆进言,这航海计划,实在是劳民伤财,断不可再继续下去了。
” 王大人这番话,宛如一颗重磅炸弹,“轰”地一声在朝堂之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刹那间,整个大殿仿若炸开了锅一般,议论声此起彼伏。
那些平日里或沉稳持重、或谨小慎微的大臣们,此刻纷纷按捺不住,有的微微颔首,脸上露出认同之色,毫不犹豫地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则三两成群,彼此交头接耳,脑袋凑在一起,小声嘀咕着,附和着王大人的观点。
他们七嘴八舌,话语中满是忧虑:“这航海之事,茫茫大海无边无际,狂风暴雨、暗礁险滩,稍有不慎便船毁人亡,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是啊,耗费如此多的钱粮,招募工匠、打造船只、筹备物资,可换来的不过是些不知所谓的奇珍异宝,投入与产出全然不成正比,实在是得不偿失。
” 林墨一听,心中顿时焦急万分,仿佛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
他急忙向前,快速整理了一下自己略显凌乱的衣衫,恭恭敬敬地向朱元璋行了一个大礼,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王大人只看到了航海的耗费和风险,却忽略了其背后潜藏的巨大益处。
此次远航,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与海外诸多岛屿建立了联系,成功打通了贸易通道。
就拿这些香料来说,在我大明,那可是千金难求,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若是能将这贸易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源源不断的香料流入大明,必然能为我大明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
而且,我们还带回了这些新的作物种子,这些种子可是蕴含着无限可能。
只要我们悉心培育,在大明的土地上成功种植,必定能丰富我们的粮食种类,增加粮食产量,造福天下百姓。
” 王大人听了,不屑地冷哼一声,反驳道:“哼,说得倒是轻巧!贸易贸易,那些海外之人皆是蛮夷,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出尔反尔?今日与你友好通商,明日说不定就翻脸不认人。
而且这些新作物种子,谁知道能不能在我大明的土地上种得活?就算侥幸种活了,又能有多大的产量?会不会适应我们的气候和土壤?这一切都只是你美好的臆想罢了,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
” 林墨不慌不忙,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自若的神情,不卑不亢地拱手向王大人作揖,而后缓缓说道:“王大人,此番远航,我们在与海外诸多岛屿的土着往来交流的漫长过程中,切实而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我大明文化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向往与崇拜。
他们初见我们的丝绸时,那细腻的触感、精美的织纹,让他们眼中满是惊叹与喜爱,轻轻抚摸着,仿佛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