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日记
关灯
小
中
大
我们是准备先从动物实验开始的,
首先我们的科研团队计划把成分分析仪,和立体构造仪结合在了一起构造了一个蓝图室,主要用途是获取生物蓝本,
而在蓝图室的另外一侧,我们则是利用3d打印的原理,建造了一座培养基,用以对蓝图样本的3d打印。
在将这两者组合之后,克隆仪成功问世,这一步进行的很顺利,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不过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不需要攻坚,只是把已有的技术组装到一起。
接下来一只可爱的兔子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我们将它放入了克隆仪,第一步获取蓝图很顺利,我们的电脑上有着这只兔子的所有数据,只是惊人的是,只是一只兔子的存储数据便达到了1P,但在全世界科技的支持下,这点存储量并不是什么难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在培养基的打印仓里,按照蓝图所示,放入碳,氢等生物组成元素, 在多次确认无误之后,克隆开始, 我们很惊喜! 在培养基里,兔子的原貌在一比一还原,但随着过程的进行,我们的惊喜逐渐消失, 兔子没有任何活性,甚至于它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没有活性,我们只是克隆了一只死去的兔子, 不, 说死并不准确,兔子的所有细胞并没有任何曾活过的证据, 我们后又试了植物,依旧如此,我们克隆的好似只是披着动植物外壳的石头。
不久,这个项目被迫中止。
我当时就有种直觉,一定是差了某种"物质",才会导致这种结果, 毕竟如果我们真的探明了所有物质,且还原了空间结构之后,按理说一定能成功克隆。
只是当时我无法判断差了什么,毕竟那台成分分析仪已经代表了科技的顶端,任何元素都能被检测出来。
如今我倒是知道差了什么了,那就是规则,李达的三界论终究只是省略版, 在三界论中,规则的本质是物质密度小过界限的物质,密度太小,质量过轻,根本无法被检测,但祂是切实存在的, 祂参与了生命的进程,祂融入了细胞之中。
由此所有动植物的生命来源便得以解释,不同的规则融入了不同的成分,方才形成了不同的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而规则真正的具体存在形式究竟是什么呢, 祂拥有极小的密度,极轻的质量,参考我的研究,更像是一种概念,好似程序员的编程一般, 满足了条件a就会导致结果b, 好比只有活着的动植物才有死亡的概念,而石头等金属,因为不满足活着这一条件,自然也就没有死了这一状态。
因此,或许所有的规则以人类的认知来说,大致是一段具备着由a到b的概念。
在思考这件事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爱因斯坦的观点,物质不能被加速到光速,但他自身所写的相对论中,物质被加速到光速,甚至于超光速并不违背, 即使是在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了顶点的风婴之前,也从未发现过达到光速的粒子,在此时我便有一种预感,或许当物质被加速到光速之后,它应该已经发生了质变,或许这时的物质应该叫做规则,。
参考于越小的粒子被加速的上限会越加拔高,而越小的粒子,质量也会越小,体积的本质是其内在粒子的活动范围, 那么如果单纯以物理学的角度思考,当密度越来越小,若想满足体积越来越大,那么其内的粒子运动应该越来越快, 亦或者说,正是祂们所持有粒子能达到的几倍光速,几百倍光速,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无限速度,才导致祂们能近乎在同一个时刻影响着宇宙万物,因为祂们的粒子能在一瞬间从这头到那头。
因此,本宇宙能超越界限的两种方式,呼之欲出, 其一是达到黑洞密度, 其二则是达到光速。
而这,也是光无处不在的原因,只要在地球任何地方,满足光所具备的条件,那么光自然会产生,因为光早已把我们笼罩。
之所以黑洞才无法散发出光,大概是来到‘湖’外已经失去了能产生光的先决条件, 也就是不满足a,所以无法生成b。
曾经的我思考至此
在将这两者组合之后,克隆仪成功问世,这一步进行的很顺利,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不过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不需要攻坚,只是把已有的技术组装到一起。
接下来一只可爱的兔子成为了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我们将它放入了克隆仪,第一步获取蓝图很顺利,我们的电脑上有着这只兔子的所有数据,只是惊人的是,只是一只兔子的存储数据便达到了1P,但在全世界科技的支持下,这点存储量并不是什么难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在培养基的打印仓里,按照蓝图所示,放入碳,氢等生物组成元素, 在多次确认无误之后,克隆开始, 我们很惊喜! 在培养基里,兔子的原貌在一比一还原,但随着过程的进行,我们的惊喜逐渐消失, 兔子没有任何活性,甚至于它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没有活性,我们只是克隆了一只死去的兔子, 不, 说死并不准确,兔子的所有细胞并没有任何曾活过的证据, 我们后又试了植物,依旧如此,我们克隆的好似只是披着动植物外壳的石头。
不久,这个项目被迫中止。
我当时就有种直觉,一定是差了某种"物质",才会导致这种结果, 毕竟如果我们真的探明了所有物质,且还原了空间结构之后,按理说一定能成功克隆。
只是当时我无法判断差了什么,毕竟那台成分分析仪已经代表了科技的顶端,任何元素都能被检测出来。
如今我倒是知道差了什么了,那就是规则,李达的三界论终究只是省略版, 在三界论中,规则的本质是物质密度小过界限的物质,密度太小,质量过轻,根本无法被检测,但祂是切实存在的, 祂参与了生命的进程,祂融入了细胞之中。
由此所有动植物的生命来源便得以解释,不同的规则融入了不同的成分,方才形成了不同的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而规则真正的具体存在形式究竟是什么呢, 祂拥有极小的密度,极轻的质量,参考我的研究,更像是一种概念,好似程序员的编程一般, 满足了条件a就会导致结果b, 好比只有活着的动植物才有死亡的概念,而石头等金属,因为不满足活着这一条件,自然也就没有死了这一状态。
因此,或许所有的规则以人类的认知来说,大致是一段具备着由a到b的概念。
在思考这件事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爱因斯坦的观点,物质不能被加速到光速,但他自身所写的相对论中,物质被加速到光速,甚至于超光速并不违背, 即使是在人类科技已经发展到了顶点的风婴之前,也从未发现过达到光速的粒子,在此时我便有一种预感,或许当物质被加速到光速之后,它应该已经发生了质变,或许这时的物质应该叫做规则,。
参考于越小的粒子被加速的上限会越加拔高,而越小的粒子,质量也会越小,体积的本质是其内在粒子的活动范围, 那么如果单纯以物理学的角度思考,当密度越来越小,若想满足体积越来越大,那么其内的粒子运动应该越来越快, 亦或者说,正是祂们所持有粒子能达到的几倍光速,几百倍光速,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无限速度,才导致祂们能近乎在同一个时刻影响着宇宙万物,因为祂们的粒子能在一瞬间从这头到那头。
因此,本宇宙能超越界限的两种方式,呼之欲出, 其一是达到黑洞密度, 其二则是达到光速。
而这,也是光无处不在的原因,只要在地球任何地方,满足光所具备的条件,那么光自然会产生,因为光早已把我们笼罩。
之所以黑洞才无法散发出光,大概是来到‘湖’外已经失去了能产生光的先决条件, 也就是不满足a,所以无法生成b。
曾经的我思考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