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励精图治姬发

关灯
    读,后面更精彩! 姬发深吸一口气,昂首挺胸,朗声道:“传令,全军班师回朝!” 此次孟津观兵,虽未即刻燃起伐商战火,却让姬发对各方势力底细了若指掌,同时也成功检阅了自身军队的实力与士气,为日后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积累下弥足珍贵的经验与教训。

     姬发归周之后,愈发勤勉有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国家治理的大业之中。

    他不顾王室尊贵之躯,亲自下到田间地头,与百姓们同沐风雨,并肩劳作。

     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播撒五谷,且大力兴修水利工程,确保农田灌溉无忧。

    在修建水利工程时,姬发亲自勘察地形,与工匠们探讨方案,他指着一处河道:“此处地势低洼,若筑堤于此,可引河水灌溉那片广袤农田,又能在雨季时防洪,诸位以为如何?” 工匠们纷纷点头称是,在姬发的带动下,百姓们踊跃参与,工程进展顺利。

     在军队训练的校场上,他推陈出新,颁布新法,不仅着力强化士兵们的体能体魄,更注重提升其战术素养与战斗意志。

    他时常深入军营,与将士们同甘共苦,食则同桌,寝则同榻,以自身的言行鼓舞士气。

     一日,在训练场上,姬发见一位年轻士兵的枪法略显生疏稚嫩,便毫不犹豫地亲自上前示范。

    他手持长枪,身姿矫健,一招一式皆显功力:“此招需刚柔并济,力与巧相辅相成,方能于战场之上克敌制胜。

    ”士兵目睹姬发的高超技艺,心中满是崇敬,不禁连连点头。

     与此同时,姬发在外交舞台上亦是长袖善舞,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周边那些对商朝心怀不满的部落和小国暗通款曲,建立起紧密联盟,使得商朝愈发孤立无援。

     他曾派使者前往犬戎部落,送上厚礼,晓之以理:“纣王无道,天下共愤,我周国欲兴正义之师,若贵部落能与我等携手,推翻暴政,共享太平之日不远矣。

    ” 犬戎部落首领深受触动,最终与周国结成同盟。

    他还与南方的一些小国互派使节,交流文化与技艺,促进了地区间的融合与发展。

     岁月如流,商朝纣王的统治愈发昏庸无道,恰似一艘在狂风暴雨中迷失方向的破船,急速驶向覆灭的深渊。

    他大兴土木,建造奢华宫殿,耗费无数民力财力,只为满足一己私欲;又沉迷于酒色,荒废朝政,致使朝廷上下奸佞当道,忠良之士备受排挤迫害。

     妲己惑乱宫廷,如妖姬祸水,怂恿纣王做出诸多荒诞不经之事,酒池肉林便是其罪恶见证,朝纲由此崩坏,社稷风雨飘摇。

    百姓们在他的残暴统治下,生活困苦不堪,仿若置身于无尽炼狱,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而此时,周国却在姬发的精心治理下,如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光芒万丈。

     终于,商周之间那决定命运的决战如暴风雨般来临。

    牧野之战前夕,姬发与纣王有了一次剑拔弩张的会面。

     纣王站在那虽华丽却透着衰败腐朽气息的宫殿前,眼神中仍残留一丝傲慢与不屑:“姬发,你以为凭你小小周国就能撼动我大商根基?简直痴心妄想!” 姬发昂首挺胸,义正言辞,声若雷霆:“纣王,你倒行逆施,残害百姓,早已背离天道人心。

    我周国兴正义之师,只为替天行道,拯救苍生黎民。

    ” 纣王怒极反笑,笑声中却难掩心虚:“哼,天道?朕乃天子,朕之言即为天道。

    ” 姬发冷冷直视纣王,目光如炬:“你且看看这天下,百姓怨声载道,诸侯离心离德,你的商朝气数已尽,灭亡只在朝夕之间。

    ” 纣王恼羞成怒,不屑地挥了挥手:“休得在此胡言乱语,朕的大军定能将你等蝼蚁之辈剿灭殆尽。

    ” 牧野之战,风云变色,战火纷飞。

    周国的军队仿若猛虎出山,以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冲向商军。

     商军虽人数众多,看似阵容庞大,实则一盘散沙,乌合之众。

    其士兵大多是被纣王强行征来的奴隶和俘虏,心中本就对纣王满怀怨恨,怎会甘心为其卖命赴死? 两军刚一交锋,商军阵脚便如崩塌的堤坝,大乱不止,士兵们纷纷倒戈,转身投向周国军队。

     姬发见此天赐良机,毫不犹豫地率领精锐之师,如出鞘利剑,奋勇杀敌,径直冲入敌阵核心,其势不可阻挡。

     在那硝烟弥漫、喊杀震天的战场上,姬发挥舞长剑,剑光照亮天际,他高声呼喊:“将士们,为了天下苍生不再受苦,为了太平盛世早日降临,杀!”其声雄浑激昂,如洪钟大吕,响彻整个战场,激励着周国将士们如汹涌潮水般奋勇向前。

     纣王见大势已去,绝望地逃回朝歌,最终在鹿台之上,于熊熊烈火中结束了他罪恶滔天的一生,曾经盛极一时的商朝就此灰飞烟灭,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残垣断壁。

     姬发率领大军踏入朝歌,望着这座曾经繁华无比如今却破败不堪的都城,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他即刻下令安抚百姓,打开粮仓,将巨桥仓的粮食如甘霖般散发给饥肠辘辘的百姓,让他们得以饱腹充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