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李鸿章

关灯
    备昂贵,还得请洋人来教,万一他们留一手呢?” 李鸿章摆了摆手:“这是难事,但总得有人去做。

    我们先把厂子办起来,派人去学,慢慢摸索。

    就说这造船,咱们造出来,既能运货,战时还能当战船,利国利民啊!” 又有人问:“大人,可这要是触了守旧派的霉头,他们在朝堂上弹劾,咱们可怎么应对?” 李鸿章目光坚定:“我自会据理力争。

    如今都火烧眉毛了,还守着老一套,大清迟早要完!咱们得为子孙后代谋条出路。

    ”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鸿章四处奔走,积极推动洋务运动。

    1865年,他在曾国藩支持下,收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原来的两个洋炮局合并,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制造枪炮、弹药、轮船等,这成为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原料、运输等困难,1872年,他又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唐廷枢、徐润等商业人才纷纷加入,开启官督商办模式,为民族工商业发展探路。

     李鸿章还大力推动矿业发展,1878年创办开平矿务局,引进西方采煤技术和设备,所产煤炭不仅供应北洋水师等,还投入市场,获利颇丰,对抵制洋煤进口意义重大。

     为了加强通信,1880年他设立电报总局,任用盛宣怀为总办,架设天津到上海的电报线,此后电报网络逐渐扩展,极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促进经济与军事交流。

     在兴办洋务的过程中,李鸿章也遭遇了诸多阻力。

    守旧派们对他的改革措施嗤之以鼻,认为学习西方是“离经叛道”,会破坏祖宗的成法。

    他们在朝堂上对李鸿章百般弹劾,试图阻止洋务运动的推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天,李鸿章正在朝堂上,一位御史突然站出来,指着他道:“李鸿章,你搞的这些洋务,皆是奇技淫巧,背离祖宗之道!堂堂大清,怎能学那些蛮夷之法?” 李鸿章不慌不忙,上前一步:“御史大人,时代变了。

    如今列强的坚船利炮就在家门口,我们若还守着老祖宗的冷兵器,如何御敌?祖宗之法是为了保我大清江山社稷,如今学习西方技术,正是为了更好地守祖宗之土,护百姓安宁!” 又有大臣冷笑道:“哼,你这是崇洋媚外,引进洋人技术,万一被他们控制了怎么办?” 李鸿章神色严肃:“我们学技术,是为了自强,不是依赖洋人。

    我们派人留学,自己建厂,就是要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若因噎废食,才是真正的短视!”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李鸿章。

    就在他为洋务运动呕心沥血之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光绪二十年,日本蓄意挑起战争,派遣舰队在黄海海域袭击北洋水师。

    李鸿章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水师,在这场海战中遭受重创。

     丁汝昌率领将士们奋勇抵抗,但由于装备和战术上的差距,最终还是未能挽回败局。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