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6(3)

关灯
    “霸总”宠客“老炮”翻红哈尔滨冰雪旅游不止赢在热情 自称“东北大葱”的哈尔滨市民刁婥开车免费接送游客,她说:“游客都来哈尔滨了,我们都变夹子音了。

    ”7岁的女儿兴奋地喊:“妈妈,我要和你一起去。

    ”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发布5日发布《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4)》,哈尔滨市荣膺“2024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

    在开年第一个网红城市,游客享受“霸总”宠爱,冰雪旅游“老炮”翻红,哈尔滨不止赢在热情。

     “尔滨”变成夹子音东北人骨子里温柔 半个多月前,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因“退票事件”冲上热搜。

    开园首日当头一棒,被“削蒙了”的哈尔滨没说二话,退票、致歉、加班加点让游客打上冰滑梯。

     此后,“花式”宠客。

    一轮直径5米的圆月在索菲亚教堂上空升起,“直男”哈尔滨在听取“哇”声一片后,从“兜里”掏出鸵鸟、热气球、气垫船、保暖大棚……赢得叫好又叫座。

     刷视频看到这些有泪点又有笑点的现象,刁婥既想游览“陌生的尔滨”,又想把风景让给游客,更想融入其中。

    于是,她在车友群里张罗“爱心顺风车队”,数十台私家车“应援”。

     路上,两个南方大学生不敢上车,怯生生地问:“真的不要钱吗?”刁婥说:“只要你们记得哈尔滨的好就行了。

    ”她在车友群里提醒:“大家嗓门小点,咱东北人骨子是温柔的。

    ” 冻梨摆盘前年就有用心服务终于被看到 哈尔滨人齐宇在外地安家,也被吸引加入“探亲游”大军,他说:“我本来想住在冰雪大世界房车营地,没想到2月份的房都被订完了。

    冻梨摆盘了,我都没吃过。

    ” “其实,冻梨在前年就摆盘了。

    ”哈尔滨壹烤城烧烤店经理董文奇说:“最开始,我们按东北人的吃法,把冻梨整个放在小碗里用冷水化冻,南方客人不会吃,所以化好了切开摆盘。

    我们一直很用心在服务,只是有些用心的细节终于被看到而已。

    ” 冰雪节前夕,哈尔滨江山国际旅行社接到游客的感谢信,副总经理崔志国说:“因为导游帮游客找到了遗失物品,我们还会赠送游客防寒用品、纪念品等。

    入冬以来,外地游客订单量达到历史同期最高。

    ” 顶流不止赢在热情60余年冰雪文化厚积薄发 老牌冰雪旅游名城“新晋顶流”,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止赢在热情,哈尔滨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1963年,中国冰灯艺术在这里起源。

    冰雪大世界举办了25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举办了40届。

    作为中国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城市,底蕴丰富。

    作为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开放包容。

     今朝“盛况”,源于60余年冰雪文化和冰雪精神的厚积薄发。

    千里冰封的江面上,采冰人用传统的工具采集冰材;寒风凛冽的隆冬里,艺术家用高超的技艺精雕细琢。

    建设者冻僵的手,服务者谦卑的心,不断优化的服务意识和市场环境,令哈尔滨冰雪旅游“金子发光”。

     从市场反馈来看,哈尔滨接住了“泼天的情谊”。

    此前也有“相似的剧本”,文旅局长走红、淄博烧烤出圈、天津跳水风靡……在互联网时代,创新营销方式诚然会赢得瞬时流量。

    黑龙江同样巧借新媒体平台撬动热潮,涌现出红专街早市、万人雪地蹦迪等网红打卡地。

     更进一步,体验为王、用户至上则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流量。

    “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在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说。

    可见该省“以客为先、以客为尊”的服务意识。

    当地官方倡议“当好东道主”,令游客感受到了人情味儿。

     冰雪旅游为经济“上大分”期盼吸引人才投资兴业 “哈尔滨人太热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