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关灯
小
中
大
死的是个外国人,就像邓伟说的,事情大了。
方木猛地抬起头,四处环视,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东西。
邓伟知道他在找什么,又递过一个物证袋,里面是一块手表,同样污秽不堪,时间正好停在下午5时5分5秒上。
两个穿着雨靴的警察跳进猪圈,费力地把尸体抬出来,放在院子中央的一块塑料布上。
死者身高一米七左右,全身糊满烂泥。
法医一边戴上手套,一边皱着眉头说,“邓伟,你先忙你的,这个样子,”他指指尸体,“估计得验一阵子。
” 邓伟点点头,带着方木走进了屋子。
穿过乱七八糟的摆放着炊具和农具的堂屋,他们进了里屋。
里屋同样灯火通明。
一个干瘦的农民模样的人老老实实地坐在屋角的小板凳上。
两个警察坐在炕沿上,中间的小炕桌上摆着询问笔录。
见邓伟进来,两个警察停止了询问,站了起来,屋角的农民也赶忙站了起来。
邓伟伸手拿起了笔录,翻了几页,对仍然紧张地站着的农民说:“把你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报案人一脸苦相地说:“我都说了好几遍了,领导,我还没吃饭呢。
再说,我的猪还在隔壁吴老二家,这抠门儿肯定不会给我喂猪。
” 邓伟只好先保证请他吃饭,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开了口:“我那个败家媳妇昨天下晚跟我干了一仗,回了娘家。
我在小卖店打了一下午扑克,下晚5点多钟热了一锅猪食。
喂猪的时候,我寻思省点电,就没开灯,可是我查来查去觉得不对,我家只有4头猪啊,圈里怎么有5头?我拿棍子捅捅它,也不动弹。
后来我拿手电一照,我的妈啊,那是个人啊!我就报警了。
” 方突然灵光一闪,转头面向邓伟,急切地说:“上起案件中,那具尸体听的那张CD呢?”邓伟很自然地回答:“在局里。
怎么了?”话音未落,方木已经抬脚往外走了:“回去,拿那张CD! 17、蔡家屯(2) 邓伟一路拉着警笛,风驰电掣般地赶回市局。
半小时后,那台CD机摆在了方木和邓伟面前。
方木打开CD机,戴好耳机,一声不吭地听音乐。
邓伟点燃一根烟,坐在方木面前静静地看着他。
方木一首一首地听,不时在纸上记录着什么。
终于,他在一首歌上停了很长时间,反复听了几遍后,他在纸上飞快地写了一行字,然后在那行字上重重地画了个圈。
邓伟忙凑过去:HelterSkelter。
“惊慌失措?什么意思?”邓伟不解地问。
方木慢慢地摘下耳机,邓伟注意到他的手在微微地颤抖。
“查理·梅森。
”方木的声音低哑。
这个名字邓伟似乎听过,而且隐约记得是个什么邪教组织的头领。
他与这起杀人案有什么关系呢? “查理·梅森是美国六十年代末著名的邪教组织‘梅森之家’的头子,他宣称自己受到一首披头士歌曲《HelterSkelter》的启发,发动了一场末日战争。
目的是杀死白人,然后引发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阶级战争。
第一批受害者就是犹太裔导演波兰斯基的家人,除了波兰斯基之外,他的老婆和另外4个人都被杀了。
这首歌,”方木指指那台CD机,“就是专辑《Revolution9》中的一首单曲《HelterSkelter》。
” 邓伟目瞪口呆地听着,好半天才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凶手在模仿查理·梅森的犯罪?” “是的。
”方木低声说,“因为历史上有很多连环杀手都曾经在杀死被害人后,采取某种方式来羞辱被害人,最典型的就是查理·梅森。
而且我隐约记得他的罪行缘于一首摇滚乐。
所以,我推测第四起案件中的CD里一定有这首歌。
”方木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果真没错。
” 邓伟沉吟了一下:“那前几起案件,会不会也是模仿其他人的作案手法呢?” “有这种可能。
不过我不能确定,需要查查资料。
”方木站了起来,“我得回去查查资料,你也赶快回现场,所有的异常特征都要记录下来,也许……”方木舔了舔早已干裂的嘴唇,“会有第六起案件的预示。
” 整整一夜,方木都在电脑前查找有关资料。
直到天亮前,他才疲惫不堪地和衣倒在床上。
这一睡,直到快中午十二点半的时候才被室友叫醒。
方木在食堂胡乱吃了点东西,就直奔图书馆。
午休时间的图书馆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看不到。
方木看看手表,还不到1点,距离开馆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
方木径直来到3楼的资料室,把书包放在水磨石地面上,然后背靠着墙坐在上面,打算在开馆前再打个盹。
方木闭着眼睛,半梦半醒地眯了十几分钟后,听到一阵脚步声从楼梯口传来,还夹杂着一个男子似乎在通电话的小声细语。
方木费劲地睁开眼睛,是图书馆的孙老师。
孙老师惊讶地俯下身子:“你怎么在这儿睡觉啊?也不怕着凉。
”方木不好意思地搔着头。
孙老师看看表:“呵呵,还没到开馆时间,不过你先进来吧。
”说完,他打开
方木猛地抬起头,四处环视,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东西。
邓伟知道他在找什么,又递过一个物证袋,里面是一块手表,同样污秽不堪,时间正好停在下午5时5分5秒上。
两个穿着雨靴的警察跳进猪圈,费力地把尸体抬出来,放在院子中央的一块塑料布上。
死者身高一米七左右,全身糊满烂泥。
法医一边戴上手套,一边皱着眉头说,“邓伟,你先忙你的,这个样子,”他指指尸体,“估计得验一阵子。
” 邓伟点点头,带着方木走进了屋子。
穿过乱七八糟的摆放着炊具和农具的堂屋,他们进了里屋。
里屋同样灯火通明。
一个干瘦的农民模样的人老老实实地坐在屋角的小板凳上。
两个警察坐在炕沿上,中间的小炕桌上摆着询问笔录。
见邓伟进来,两个警察停止了询问,站了起来,屋角的农民也赶忙站了起来。
邓伟伸手拿起了笔录,翻了几页,对仍然紧张地站着的农民说:“把你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报案人一脸苦相地说:“我都说了好几遍了,领导,我还没吃饭呢。
再说,我的猪还在隔壁吴老二家,这抠门儿肯定不会给我喂猪。
” 邓伟只好先保证请他吃饭,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开了口:“我那个败家媳妇昨天下晚跟我干了一仗,回了娘家。
我在小卖店打了一下午扑克,下晚5点多钟热了一锅猪食。
喂猪的时候,我寻思省点电,就没开灯,可是我查来查去觉得不对,我家只有4头猪啊,圈里怎么有5头?我拿棍子捅捅它,也不动弹。
后来我拿手电一照,我的妈啊,那是个人啊!我就报警了。
” 方突然灵光一闪,转头面向邓伟,急切地说:“上起案件中,那具尸体听的那张CD呢?”邓伟很自然地回答:“在局里。
怎么了?”话音未落,方木已经抬脚往外走了:“回去,拿那张CD! 17、蔡家屯(2) 邓伟一路拉着警笛,风驰电掣般地赶回市局。
半小时后,那台CD机摆在了方木和邓伟面前。
方木打开CD机,戴好耳机,一声不吭地听音乐。
邓伟点燃一根烟,坐在方木面前静静地看着他。
方木一首一首地听,不时在纸上记录着什么。
终于,他在一首歌上停了很长时间,反复听了几遍后,他在纸上飞快地写了一行字,然后在那行字上重重地画了个圈。
邓伟忙凑过去:HelterSkelter。
“惊慌失措?什么意思?”邓伟不解地问。
方木慢慢地摘下耳机,邓伟注意到他的手在微微地颤抖。
“查理·梅森。
”方木的声音低哑。
这个名字邓伟似乎听过,而且隐约记得是个什么邪教组织的头领。
他与这起杀人案有什么关系呢? “查理·梅森是美国六十年代末著名的邪教组织‘梅森之家’的头子,他宣称自己受到一首披头士歌曲《HelterSkelter》的启发,发动了一场末日战争。
目的是杀死白人,然后引发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阶级战争。
第一批受害者就是犹太裔导演波兰斯基的家人,除了波兰斯基之外,他的老婆和另外4个人都被杀了。
这首歌,”方木指指那台CD机,“就是专辑《Revolution9》中的一首单曲《HelterSkelter》。
” 邓伟目瞪口呆地听着,好半天才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凶手在模仿查理·梅森的犯罪?” “是的。
”方木低声说,“因为历史上有很多连环杀手都曾经在杀死被害人后,采取某种方式来羞辱被害人,最典型的就是查理·梅森。
而且我隐约记得他的罪行缘于一首摇滚乐。
所以,我推测第四起案件中的CD里一定有这首歌。
”方木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果真没错。
” 邓伟沉吟了一下:“那前几起案件,会不会也是模仿其他人的作案手法呢?” “有这种可能。
不过我不能确定,需要查查资料。
”方木站了起来,“我得回去查查资料,你也赶快回现场,所有的异常特征都要记录下来,也许……”方木舔了舔早已干裂的嘴唇,“会有第六起案件的预示。
” 整整一夜,方木都在电脑前查找有关资料。
直到天亮前,他才疲惫不堪地和衣倒在床上。
这一睡,直到快中午十二点半的时候才被室友叫醒。
方木在食堂胡乱吃了点东西,就直奔图书馆。
午休时间的图书馆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看不到。
方木看看手表,还不到1点,距离开馆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
方木径直来到3楼的资料室,把书包放在水磨石地面上,然后背靠着墙坐在上面,打算在开馆前再打个盹。
方木闭着眼睛,半梦半醒地眯了十几分钟后,听到一阵脚步声从楼梯口传来,还夹杂着一个男子似乎在通电话的小声细语。
方木费劲地睁开眼睛,是图书馆的孙老师。
孙老师惊讶地俯下身子:“你怎么在这儿睡觉啊?也不怕着凉。
”方木不好意思地搔着头。
孙老师看看表:“呵呵,还没到开馆时间,不过你先进来吧。
”说完,他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