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宁风云起:王府危机与隐秘情长

关灯
    宁王朱权盯着手中的税收账目和军情急报,心中满是忧虑。

    自洪武二十四年就藩大宁,他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在这片土地迅速站稳脚跟。

    他自幼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熏陶,痴迷兵书战策,对历史、文学、戏曲也兴致浓厚,常与文人雅士谈诗论道,钻研戏曲创作,闲暇时便在王府组织戏曲演出,为大宁的文化氛围添上了独特的色彩。

     “王爷,喝口热茶,歇息片刻。

    ”沈书瑶莲步轻移,手持热茶,恭敬地走到朱权身旁,微微欠身呈上,尽显名门闺秀的礼仪风范。

    她出身名门,父亲沈敬之是应天府通判,兄长沈书禹任职刑部。

    因政治联姻,她与朱权携手,踏入这复杂的局势。

     朱权接过茶浅尝一口,苦涩蔓延,忧虑道:“书瑶,税收调整关乎大宁民生与军队补给,可朝廷至今未批复,实在令人担忧。

    此次我计划下调农业税和部分商税,刺激农耕与商贸,稳定物价。

    税收调整要兼顾大宁百姓承受力和朝廷财政需求,幕僚核算过,长远看或能增加税收总额,只是不知如何向陛下阐明。

    自从陛下推行禁钱用钞,大宁商贸往来得紧跟政策,可百姓和商户习惯用铜钱,推行起来困难重重。

    加之武官子弟要响应陛下学习骑射的严令,大宁武官子弟的骑射训练丝毫不能懈怠。

    ”此刻的他,满心都是政务。

     沈书瑶秀眉轻皱,福身行礼后,缓缓说道:“王爷,或许可设立官仓,丰年储粮,灾年或物价上涨时平价出售,稳定粮价。

    对于其他民生商品,组织商会共同调控价格。

    向朝廷奏明时,详细附上大宁经济发展规划,阐述税收调整对边防稳固和国家利益的长远意义。

    我兄长在刑部,能帮我们留意朝廷动向;父亲在应天府任职,也能从地方政务角度提供见解。

    如今《书传会选》《寰宇通衢》编成,此乃文化盛事,王爷不妨在奏明时提及大宁如何借文化繁荣之势促进地方发展,或许能让陛下看到大宁的长远价值,对税收调整方案更易接纳。

    ”她眼神坚定而充满智慧,可内心却在为自己在这男性主导的政治舞台上的处境而暗暗担忧,每一次发言、每一个建议,都要权衡再三,生怕因自己的女性身份而被轻视。

    在与朱权交流这些政务时,沈书瑶只是基于责任和对局势的判断,心里毫无爱情的波澜,在她看来,这些交流不过是工作层面的往来,与男女之情毫无关联。

     朱权微微点头,认可道:“所言极是,只是文书措辞要万分谨慎,不可引起朝廷猜忌。

    自胡惟庸案、李善长案后,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重新平衡,藩王处境微妙,我们的税收和军备问题极易卷入政治漩涡。

    如今傅友德、王弼已逝,朝中武将格局生变,我们行事更要小心。

    ”在朱权心中,沈书瑶的聪慧见解对解决当下难题至关重要,这种欣赏纯粹基于政务能力,还未上升到爱情层面。

     此时,幕僚林公匆忙赶来,神色焦急,在距离朱权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恭敬地拱手行礼:“王爷,大事不好!朝廷有人借税收之事,向陛下进谗言,质疑大宁扩充军备意图不轨。

    ”朱权心中猛地一紧,脸色瞬间变得阴沉。

    他在庭院中急速踱步,脚步声在寂静的庭院中格外沉重。

    他深知此次危机四伏,若处理不当,不仅大宁的安稳和自己的政治前途成谜,还可能连累身边之人。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过往在北疆的种种经历,那些在战场上的厮杀、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的日子,难道就要毁于这些无端的谗言?他不禁想到自己肩负的家族使命,宁王一脉的荣耀,若因这场莫须有的罪名而蒙尘,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若失去了大宁的封地,自己又将何去何从? 片刻后,他猛地停下,负手而立,沉声道:“林公,切勿慌乱。

    你即刻暗中查探,是哪些势力在背后捣鬼,务必隐秘行事,不能让朝廷抓到把柄。

    ”说罢,他的目光望向远方,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待林公离开,朱权独自踱步,满脸焦虑。

    沈书瑶见状,上前轻声安慰:“王爷,莫要过于忧心。

    我信你一心为国,此事定会水落石出。

    无论如何,我都会在你身边。

    ”她清楚在这复杂局势下,此时离开并非明智之举,她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朱权感动地看着她,回想起这段时间沈书瑶在政务上给他的诸多帮助,她的每一个建议都切中要害,让他在困境中多了几分底气。

    他轻轻握住她的手,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说道:“书瑶,得你相伴是我之幸。

    只是朝堂局势复杂,我担心会牵连到你。

    ”沈书瑶微微摇头,面上平静,内心却五味杂陈:“夫妻一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王爷心怀天下,我自当全力支持。

    ”实际上,她与朱权一直保持着距离,从没有真正将这里当作归宿。

    朱权的这番感动,更多源于沈书瑶在艰难时刻的支持,而非男女之爱,沈书瑶心里也只是将此当作一种必要的应对之策,而非出于爱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公领命而去,朱权对沈书瑶说:“书瑶,局势愈发复杂,我们必须低调行事。

    大宁卫所众多,军民杂处,土地和军饷问题要妥善处理,丝毫马虎不得。

    朵颜三卫的合作关系也需用心维护,他们的贸易需求要重视,文化交流也要加强。

    如今岷王朱楩在岷州忙于建造宫殿,朝廷对藩王动向关注更甚,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放大审视。

    ”沈书瑶默默点头,将这些事务牢记于心,同时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处境和未来。

    在朱权的认知里,婚姻是政治和家族延续的工具,不过他也清楚,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