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暗流涌动:藩王联合风云与破局
关灯
小
中
大
大宁击退北元进犯后,在朱权的治理下,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和平繁荣时期。
但朱权深知,北疆局势复杂多变,大宁的安宁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清晨,阳光洒在王府庭院,朱权早早起身,在庭院中踱步沉思。
沈书瑶轻步走来,手中捧着一件披风,温柔说道:“王爷,清晨露水重,莫要着凉。
”朱权接过披风,微微颔首:“瑶儿,大宁虽暂得安宁,但北元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沈书瑶点头:“王爷所言极是,如今大宁百废待兴,军事与民生都需持续加强。
” 此时,王府长史匆匆赶来,行礼后禀报道:“王爷,朝廷公文已至,是关于大宁军屯事务的指示。
”朱权心中一紧,接过公文仔细研读。
原来,朝廷要求大宁按照新的军屯制度,增加士兵屯田亩数,提高上缴粮食定额,以充实边疆储备。
朱权暗自思索:“这军屯之事关系重大,既要保证士兵训练,又要兼顾农事,还不能引起士兵不满,实在棘手。
” 朱权对长史说道:“召集各营将领及屯田官员,半个时辰后在王府议事厅商议此事。
”长史领命而去。
朱权转头对沈书瑶说:“瑶儿,此次军屯改革,关乎大宁未来。
你也一同参与,帮本王出出主意。
”沈书瑶微微欠身:“能为王爷分忧,是妾身之幸。
” 半个时辰后,议事厅内,将领和官员们神色各异。
朱权将朝廷公文内容告知众人,一时间议论纷纷。
一位年轻将领起身道:“王爷,如今士兵训练任务繁重,若再增加屯田亩数,恐士兵体力不支,影响战斗力。
”朱权微微点头:“你所言不无道理,但朝廷命令不可违抗。
我们需想个两全之策。
” 屯田官员皱着眉头说:“王爷,大宁土地虽广,但肥沃之地有限,要增加屯田亩数,需开垦新田,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且短期内难有成效。
”朱权沉思片刻,说道:“本王认为,可将士兵分成两班,一班集中训练,一班专心屯田,轮流交替。
同时,招募一些当地百姓,给予报酬,协助开垦新田。
如此既能保证士兵战斗力,又能完成屯田任务。
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沈书瑶也补充道:“王爷此计甚妙。
另外,可从王府库中拿出一些钱粮,购置更好的农具,提高屯田效率。
而且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农事督导,负责检查田地耕种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朱权微笑着看向沈书瑶:“瑶儿所言极是,就依你说的办。
” 军屯之事商议妥当,朱权又想起了大宁的商业发展。
此时,大明宝钞在实际流通中存在贬值问题,严重影响大宁商业活动。
朱权对众人说:“如今大宁商业受宝钞贬值影响,交易混乱。
本王打算与周边地区协商,统一宝钞的使用规则和兑换比例,稳定大宁商业秩序,诸位可有异议?” 一位商户代表起身道:“王爷,此举甚好。
宝钞贬值,我们商户损失惨重。
若能稳定兑换比例,大宁商业定能恢复繁荣。
”其他官员和将领也纷纷表示支持。
朱权心中稍安,下令尽快落实此事。
处理完政务,朱权回到书房,心中仍惦记着与其他藩王的关系。
他深知,在这复杂的朝廷局势下,藩王之间相互支持至关重要。
朱权提笔给燕王朱棣写信,信中详细阐述了大宁的军屯改革和商业举措,希望能得到朱棣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他也询问了北平的防务情况,表达了共同应对朝廷猜忌的决心。
刚写到一半,朱权却停下了笔,神色警惕地看向四周,叫来心腹侍卫叮嘱道:“此信干系重大,务必秘密送出,莫要让朝廷眼线察觉。
” 就在朱权准备将信送出时,王府侍卫又来禀报:“王爷,周王派来的使者求见。
”朱权微微一怔,旋即低声吩咐:“先安排在偏厅等候,仔细检查他是否携带可疑物件,随行人员也盯紧了。
”待确认无误后,朱权才前往偏厅。
周王使者进入偏厅,恭敬行礼后说道:“宁王殿下,我家王爷听闻大宁在您的治理下日益繁荣,特命我前来道贺。
如今朝廷对藩王管控愈发严格,我家王爷想与您探讨应对之策。
” 朱权心中一动,他深知周王向来行事低调,此次派人前来,想必是事态严峻。
朱权请使者入座,不动声色地说道:“周王有心了。
如今朝廷旨意多变,我等藩王行事确实艰难。
大宁近日刚接到朝廷关于军屯改革的指示,本王正为此事发愁。
”他边说边观察使者的表情和动作,留意是否有异常。
使者点头道:“我家王爷也遇到类似困扰。
不仅如此,朝廷对藩王府邸的开销审查也越发细致,稍有不慎,便会被问责。
” 朱权与使者交谈许久,交换了彼此在应对朝廷管控时的经验与困境。
使者临走时,朱权托他给周王带话:“请周王放心,我等藩王同气连枝,若有需要,大宁定当全力相助。
”同时,朱权又暗中让自己的心腹给周王带去一封密信,叮嘱路上小心,避开朝廷耳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日后,建州女真部落再次派使者前来,不仅带来了愿意合作的答复,还表达了希望派人到大宁学习农耕技术与城市管理经验,以及社会组织和军事制度的想法。
朱权欣然应允,安排屯田官员传授农耕技术,让负责城市管理的幕僚讲解户籍、税收管理办法。
在军事方面,朱权特意让女真使者观看大宁士兵操练,演示明军常用的鸳鸯阵、三才阵,讲解兵器的使用规范,从长枪、长刀到火器的操作要点。
在交流中,建州女真使者也向大宁的官员们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渔猎技巧。
他们演示如何制作精巧的渔具,在河流中巧妙捕鱼;还分享了在山林中追踪猎物的方法,以及如何驯养鹰隼用于捕猎。
大宁的屯田官员则向他们传授先进的养殖技术,从饲料的调配到牲畜疫病的防治,建州女真使者们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提问,双方都收获颇丰。
然而私下里,朱权从密探处得知,建州女真内部不同部落对于与大宁合作态度不一,部分部落因畏惧北元施压而有所动摇,部落首领阿哈出正努力平衡各方势力。
朱权意识到,与建州女真的合作充满变数,遂暗中加强对边境的布防,同时准备了多套应对方案,以防合作生变。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宁的军屯改革和商业整顿逐步推进。
士兵们虽然辛苦,但在朱权的激励下,士气高昂。
新田开垦工作进展顺利,商业活动也逐渐恢复生机。
朱权发现大宁地区蕴藏铁矿,便着手发展冶铁手工业。
他派人四处招募工匠,许以优厚待遇,很快召集了上百名技艺精湛的工匠。
在城外划定专门区域建设冶铁工坊,工坊内设置多座炼铁炉,日夜开工。
生产出的铁制品一部分打造为农具,分发到屯田士兵和百姓手中,极大提高了耕种效率;另一部分则制成兵器,装备大宁军队,提升了
但朱权深知,北疆局势复杂多变,大宁的安宁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清晨,阳光洒在王府庭院,朱权早早起身,在庭院中踱步沉思。
沈书瑶轻步走来,手中捧着一件披风,温柔说道:“王爷,清晨露水重,莫要着凉。
”朱权接过披风,微微颔首:“瑶儿,大宁虽暂得安宁,但北元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沈书瑶点头:“王爷所言极是,如今大宁百废待兴,军事与民生都需持续加强。
” 此时,王府长史匆匆赶来,行礼后禀报道:“王爷,朝廷公文已至,是关于大宁军屯事务的指示。
”朱权心中一紧,接过公文仔细研读。
原来,朝廷要求大宁按照新的军屯制度,增加士兵屯田亩数,提高上缴粮食定额,以充实边疆储备。
朱权暗自思索:“这军屯之事关系重大,既要保证士兵训练,又要兼顾农事,还不能引起士兵不满,实在棘手。
” 朱权对长史说道:“召集各营将领及屯田官员,半个时辰后在王府议事厅商议此事。
”长史领命而去。
朱权转头对沈书瑶说:“瑶儿,此次军屯改革,关乎大宁未来。
你也一同参与,帮本王出出主意。
”沈书瑶微微欠身:“能为王爷分忧,是妾身之幸。
” 半个时辰后,议事厅内,将领和官员们神色各异。
朱权将朝廷公文内容告知众人,一时间议论纷纷。
一位年轻将领起身道:“王爷,如今士兵训练任务繁重,若再增加屯田亩数,恐士兵体力不支,影响战斗力。
”朱权微微点头:“你所言不无道理,但朝廷命令不可违抗。
我们需想个两全之策。
” 屯田官员皱着眉头说:“王爷,大宁土地虽广,但肥沃之地有限,要增加屯田亩数,需开垦新田,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且短期内难有成效。
”朱权沉思片刻,说道:“本王认为,可将士兵分成两班,一班集中训练,一班专心屯田,轮流交替。
同时,招募一些当地百姓,给予报酬,协助开垦新田。
如此既能保证士兵战斗力,又能完成屯田任务。
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沈书瑶也补充道:“王爷此计甚妙。
另外,可从王府库中拿出一些钱粮,购置更好的农具,提高屯田效率。
而且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农事督导,负责检查田地耕种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朱权微笑着看向沈书瑶:“瑶儿所言极是,就依你说的办。
” 军屯之事商议妥当,朱权又想起了大宁的商业发展。
此时,大明宝钞在实际流通中存在贬值问题,严重影响大宁商业活动。
朱权对众人说:“如今大宁商业受宝钞贬值影响,交易混乱。
本王打算与周边地区协商,统一宝钞的使用规则和兑换比例,稳定大宁商业秩序,诸位可有异议?” 一位商户代表起身道:“王爷,此举甚好。
宝钞贬值,我们商户损失惨重。
若能稳定兑换比例,大宁商业定能恢复繁荣。
”其他官员和将领也纷纷表示支持。
朱权心中稍安,下令尽快落实此事。
处理完政务,朱权回到书房,心中仍惦记着与其他藩王的关系。
他深知,在这复杂的朝廷局势下,藩王之间相互支持至关重要。
朱权提笔给燕王朱棣写信,信中详细阐述了大宁的军屯改革和商业举措,希望能得到朱棣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他也询问了北平的防务情况,表达了共同应对朝廷猜忌的决心。
刚写到一半,朱权却停下了笔,神色警惕地看向四周,叫来心腹侍卫叮嘱道:“此信干系重大,务必秘密送出,莫要让朝廷眼线察觉。
” 就在朱权准备将信送出时,王府侍卫又来禀报:“王爷,周王派来的使者求见。
”朱权微微一怔,旋即低声吩咐:“先安排在偏厅等候,仔细检查他是否携带可疑物件,随行人员也盯紧了。
”待确认无误后,朱权才前往偏厅。
周王使者进入偏厅,恭敬行礼后说道:“宁王殿下,我家王爷听闻大宁在您的治理下日益繁荣,特命我前来道贺。
如今朝廷对藩王管控愈发严格,我家王爷想与您探讨应对之策。
” 朱权心中一动,他深知周王向来行事低调,此次派人前来,想必是事态严峻。
朱权请使者入座,不动声色地说道:“周王有心了。
如今朝廷旨意多变,我等藩王行事确实艰难。
大宁近日刚接到朝廷关于军屯改革的指示,本王正为此事发愁。
”他边说边观察使者的表情和动作,留意是否有异常。
使者点头道:“我家王爷也遇到类似困扰。
不仅如此,朝廷对藩王府邸的开销审查也越发细致,稍有不慎,便会被问责。
” 朱权与使者交谈许久,交换了彼此在应对朝廷管控时的经验与困境。
使者临走时,朱权托他给周王带话:“请周王放心,我等藩王同气连枝,若有需要,大宁定当全力相助。
”同时,朱权又暗中让自己的心腹给周王带去一封密信,叮嘱路上小心,避开朝廷耳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日后,建州女真部落再次派使者前来,不仅带来了愿意合作的答复,还表达了希望派人到大宁学习农耕技术与城市管理经验,以及社会组织和军事制度的想法。
朱权欣然应允,安排屯田官员传授农耕技术,让负责城市管理的幕僚讲解户籍、税收管理办法。
在军事方面,朱权特意让女真使者观看大宁士兵操练,演示明军常用的鸳鸯阵、三才阵,讲解兵器的使用规范,从长枪、长刀到火器的操作要点。
在交流中,建州女真使者也向大宁的官员们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渔猎技巧。
他们演示如何制作精巧的渔具,在河流中巧妙捕鱼;还分享了在山林中追踪猎物的方法,以及如何驯养鹰隼用于捕猎。
大宁的屯田官员则向他们传授先进的养殖技术,从饲料的调配到牲畜疫病的防治,建州女真使者们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提问,双方都收获颇丰。
然而私下里,朱权从密探处得知,建州女真内部不同部落对于与大宁合作态度不一,部分部落因畏惧北元施压而有所动摇,部落首领阿哈出正努力平衡各方势力。
朱权意识到,与建州女真的合作充满变数,遂暗中加强对边境的布防,同时准备了多套应对方案,以防合作生变。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宁的军屯改革和商业整顿逐步推进。
士兵们虽然辛苦,但在朱权的激励下,士气高昂。
新田开垦工作进展顺利,商业活动也逐渐恢复生机。
朱权发现大宁地区蕴藏铁矿,便着手发展冶铁手工业。
他派人四处招募工匠,许以优厚待遇,很快召集了上百名技艺精湛的工匠。
在城外划定专门区域建设冶铁工坊,工坊内设置多座炼铁炉,日夜开工。
生产出的铁制品一部分打造为农具,分发到屯田士兵和百姓手中,极大提高了耕种效率;另一部分则制成兵器,装备大宁军队,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