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谋定大宁:藩王、锦衣卫与朝堂的角力

关灯
    朱权与萧烬羽离开大牢,快步朝着王府议事厅走去。

    一路上,朱权面色凝重,脑海中反复琢磨着从俘虏那里获取的情报。

    大宁虽说暂时击退了北元的进犯,但危机远没有解除,后续的应对策略极为关键。

    此刻,他心里明白,自己虽怀有报国的志向与出众的谋略,可在明朝严密的军事制度下,行事必须更加小心谨慎。

     刚走进议事厅,幕僚们早已在厅内等候多时。

    朱权大步迈向主位,正要坐下,却又想起自己尽管有军事指挥的经验,然而最终的决策还得由朝廷来定夺,神色不禁略显凝重。

    出发勘察前,他特意修书一封加急送往京城,详细说明此次行动的目的、路线以及预计时间,言辞恳切,表达对朝廷的敬重与服从,反复强调一切行动以朝廷命令为准则,只求能得到朝廷首肯,待收到许可指令后才敢行动。

    他缓缓开口说道:“诸位,如今北元虽说遭受重创,可残余势力仍旧妄图反扑,大宁的局势依旧严峻。

    本王刚从俘虏口中得知,后续还有数千北元兵马会在七八日后抵达,他们在周边设有隐秘的补给点,并且内部矛盾重重,各个部落心怀鬼胎。

    但大家都清楚,我们行事得依照朝廷的规矩,不能擅自做主。

    今日先梳理情况,待我写成密折,快马送往京城,听候陛下指示再议应对之策。

    ” 一位年长的幕僚微微皱眉,拱手说道:“王爷,如此确实稳妥。

    只是北元补给点一事,关乎后续战局,若能提前拟定一些应对方向,即便暂不行动,心中也有底。

    ” 朱权沉思片刻,点头道:“你所言有理,但切不可形成既定方案,只是初步探讨思路,一切等陛下旨意。

    ” 幕僚甲赶忙起身,神色郑重地说:“王爷,听闻北元的察哈尔部与科尔沁部向来因牧场划分存在嫌隙,我们是否可以派人暗中联络,许以利益,让他们自乱阵脚?如此一来,北元内部必然纷争不断,我们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 朱权目光深邃,思索后回应:“此计虽好,但需谨慎行事。

    这两个部落内部盘根错节,政治上各有其权力架构,经济上依赖贸易、畜牧等多种产业紧密相连,文化上也有诸多交融,绝非简单的牧场纠纷。

    而且他们与北元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贸然派人联络,一旦被识破,不仅难以分化,还可能促使他们更加团结对抗我们。

    我们需先深入了解他们内部的权力争斗、经济利益诉求以及与北元政权的实际关系,再做打算。

    切不可贸然行动,以免坏了大事。

    ” 张泽站出来,主动请缨:“王爷,卑职愿率骑兵勘察周边,若有机会,愿为朝廷分忧,只是不敢擅自行动。

    ” 朱权看着张泽,眼神中满是信任:“张将军忠心可鉴,若有机会,本王定会向陛下举荐,只是万事以朝廷命令为准。

    ” 萧烬羽接着说道:“王爷,锦衣卫会在城内及周边收集情报,只是权限有限,还需与地方紧密配合。

    ” 朱权看向萧烬羽,神色缓和了些:“萧指挥使尽力而为,与地方协同之时,务必遵循规矩,不可逾越。

    如今局势复杂,地方上各方利益牵扯众多,你与知府合作时,不仅要遵循既定程序,更要妥善处理利益冲突,遇到分歧及时上报。

    你即刻派人留意那些可能与北元勾结的部落动向,收集情报,但不要擅自行动,汇总后呈给本王,再一同上报朝廷。

    ” 萧烬羽抱拳回应道:“是,王爷,卑职定当谨慎行事。

    ” 随后众人初步交流了对局势的看法,但都清楚,一切要等朝廷旨意。

    朱权整理思绪,将大宁的详细情况,包括北元兵力动向、内部矛盾、补给点线索等,写成密折。

     为防止情报被北元截获,朱权精心安排了三条路线、三批信使,每批信使携带部分情报。

    出发前,他将负责情报传递的亲信召集到跟前,神色凝重地叮嘱道:“此次情报至关重要,关乎大宁乃至整个大明边境的安危,务必确保安全送达京城。

    每批之间保持一日路程间隔,若遇到危险,以保全情报为首要任务,暗号切不可泄露。

    抵达京城后,务必亲手将密折呈交陛下。

    ”亲信领命而去,朱权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仍隐隐担忧。

     议事结束后,朱权虽心系大宁战事,却也知晓不可逾越藩王与地方行政权力的界限。

    在处理藩地事务时,他更多以监督者的姿态参与。

    核查藩地税收账目,他只是听取地方官员汇报,依据朝廷既定的赋税标准,提出参考意见,确保账目清晰透明,既保障朝廷收入,又不加重百姓负担;处理商户纠纷,朱权则是在地方官府调解遇到阻碍时,以威望居中协调,召集双方当事人、当地商会代表以及地方官员,依据大明律例和商业惯例进行调解。

    遇到复杂的商业契约纠纷,他会建议地方官员参考以往类似案例,力求公正裁决,维护商业秩序,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发展。

     同时,他还会与负责礼仪的官员探讨近期朝廷可能要求藩王参与的礼仪活动细节,未雨绸缪,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他修书给周边藩王,以询问近况之名,探听各方消息,维系藩王间的关系。

    没过多久,燕王朱棣率先回了信,信中虽措辞亲切,但朱权敏锐地察觉到,朱棣对于大宁的战事颇为关注,言语间似有试探之意,想了解朱权手中兵力的实际部署以及朝廷的态度。

    朱权反复思量,明白朱棣向来野心勃勃,大宁的局势或许会影响到燕王的下一步动作,自己的回复必须谨慎,既不能暴露军事机密,又要维持表面的和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王府管家匆匆走进来,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