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夜奔县城总督府 千年漕运振淮扬

关灯
    徐老爷连忙叫道:“快靠边,快让!” 轿夫们一听赶紧向右边靠,说时迟那时快,白马从身边一擦而过,那马尾打在一个轿夫的脸上,他痛苦地叫唤着:“你这个畜牲,给你让路你还给我一下。

    ” 另一个轿夫过来一看同伴脸上明显一道道血印,马上安慰道:“你不要跟畜牲一般见识,赶路要紧。

    ” “没打你脸上自然不晓得疼。

    ”被马尾甩到的轿夫心里很不痛快,可不能让徐老爷等着,于是他忍痛抬起了轿子…… 话说沈少爷出了沈府向东,来到了白天特别热闹的东西走向的估衣街上,这里是卖衣服的,平时最热闹了。

    大晚上不少生意人早已关门歇业,只有少数住在店里的做着晚饭开着门。

     踏上小桥,过了南北方向的护城河,远远的就看到各家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街道上明显亮堂了,酒馆、客栈的小二正在路上招揽客人。

     而此刻沈府里沈老爷和夫人正在凉棚下乘凉,夫人笑着谈起了未来儿媳妇:“他爹,徐家小姐真不错,我们家祖坟冒青烟了。

    ” “是啊,我们就准备端午节办喜事吧。

    ”沈老爷白天到底累了,他洗过手脸睡了。

     沈少爷此时此刻正和小龙逛着螺丝街,闻着周边的店铺里散发出来的香味,小龙嘴里流着哈喇着。

     忽然游兴大发的沈少爷说:“走,索性去漕运府署那边逛逛去。

    ” “少爷,那么远?”小龙一听诧异了。

     “怕远啊,你回头,我一人去。

    ”沈炜少爷头也不回直向前去。

     “少爷你等等我。

    ”小龙大惊失色,撂起蹶子撵了上去。

     主仆二人趁着夜色从河下竹巷街出发,穿过了半个县城终于来到了县城中心所在。

     “小龙你知道吗?南有苏杭,北有淮扬。

    我们淮安府很有名,山阳县更有名。

    ” 走累了的沈少爷坐在总督府对面的条石上,他如数家珍讲起了历史,明朝时淮安兴盛因运而来,因漕运而来。

     隋朝开通大运河后,历朝皆有利用大运河实施南粮北运,至永乐帝迁都北京,大量人口被裹扶至北方贫瘠之地,造成的巨大粮食缺口,只得依量南方各省粮食主产区供应。

     由此,漕粮运输制度被确立,并设官治漕,勋贵平江陈煊任漕运总兵官,成为首任治漕官,而担负漕运重任的大运河成为了明王朝的生命线。

     山阳城南北中轴线上,镇淮楼的北面,一路之隔的是总督漕运部院遗址。

    漕起始,淮安并不是治漕官衙门所在地,直至明景泰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