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妆 第477节

关灯
    “阿娘,你见过太子,也见过萧七少和临潼公主吗?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 阿娘一边纳鞋底一边笑着说道:“见过,阿娘见过他们,他们都是像天上神仙一样的人。

    ” 阿娘说,如果没有他们,冯园也早就没有了,那他也不会在冯园里出生长大。

     冯烨八岁那年,他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锦袍玉冠,骑着高头大马,在他身边还有一个少年,娃娃脸,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酒窝,他们是如此年轻,沐浴在京城的阳光下,意义风发,挥斥方遒。

     一转眼,他站在陋室之中,在他身边是几个面容模糊的人,其中一个在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接着,他从其中一个人手里接过一杯酒,一饮而尽。

     他听到耳边响起一个浑厚的声音:“杨公子,走好!” 冯烨从梦中惊醒,身上的小衣全都被汗水湿透了。

     他大声喊着阿娘,睡在隔壁的阿娘闻声跑过来,把他抱在怀里:“阿烨不怕,有阿娘在,阿烨什么都不要怕!” 小小的冯烨窝在阿娘温暖的怀里,心渐渐平静下来。

     他忽然抬起头来,黑夜中,他目若寒星。

     “阿娘,那首歌我会唱。

    ” “什么歌?”阿娘不解,随即她想起白天时她哼的那首采莲小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稚嫩的童声唱着深沉的歌,没有悲壮,只有无限的向往。

     冯烨唱完,问道:“阿娘,你看,我会唱。

    ” “这是什么歌啊,怎么都是剑啊马啊的,谁教给你的?”阿娘识字,可是也只读过列女传和女则,虽然觉得这歌好听,却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阿娘,这是辛弃疾的破阵子,是战场上的将士们唱的歌。

    ”冯烨说到这里,他的眼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而他便站在军队的最前面。

     阿娘欣慰地笑了,她道:“我的阿烨可真聪明,明天阿娘就把那坛子咸鸭蛋给许先生送过去,谢谢他把我们阿烨教得这么好。

    ” 许先生是学堂里的先生,冯烨已经在学堂里念书了。

     次日,阿娘给许先生送去了咸鸭蛋,还有自家晒的荷叶茶。

     许先生只有二十多岁,是位秀才。

     放学的时候,所有的孩子全都走了,只有冯烨还留在学堂里。

     许先生看着装在青花瓷坛里的咸鸭蛋,想起冯烨娘用青花布包起来的青丝,不由得叹了口气,孤儿寡母太不容易了。

     “冯烨,你为何还不回家,不怕你阿娘着急吗?”许先生问道。

     “先生,我听许德华说,您去过京城,是真的吗?”冯烨问道。

     交阳城距离京城有几千里,从交阳到京城,要坐船还要坐车,走上一两个月才能到。

    除了衙门里的官老爷,交阳城里去过京城的人并不多。

     许德华就是许先生的侄儿,他和冯烨同龄,两人从小一起长大。

     许先生点点头,道:“我父亲曾在京城的书院里读过书,我也跟着在京城住过几年,到了能下场的年龄才回来的。

    ” “真的呀,那许先生您听说过杨家吗?”冯烨问道。

     第844章番外:醉里挑灯看剑(二) “杨家?哪个杨家?”许先生一怔。

     “就是以前的护国公府,太皇太后的娘家。

    ”冯烨眨巴着眼睛,一脸的期待。

     许先生恍然大悟,笑道:“你这孩子,一定是听了临潼公主的故事了,对不对?” “嗯。

    ”冯烨点头,其实临潼公主的故事里可没有提到杨家,但是许先生这样问了,那他也不想否认,他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而已。

     “杨家早就灭门了,后来杨家有个叫杨锦程的,劫了法场,救走了自己的弟弟,伙同反贼韩广起兵造反,天子派了大将军蒋双流平乱,听说杨锦程自尽了。

    ”这件事过去也只有十几年,许先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可也听说过,何况,他的父兄也都是有功名的,年少时他时常听父兄们谈论时政。

     “那杨家就没有其他人了吗,全都死了?”冯烨又问。

     “那肯定是全都死了啊,杨锦程是自尽的,好歹还算是死的体面,杨家其他人都是被砍头的,就连杨皇后也是死在乞丐群里,唉,这就不说了,说出来也是辱了先帝的脸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