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爱与坚守的长歌

关灯
    不成声:“卫东啊,是我拖累了你呀!你……你别管我了。

    ”贾卫东赶忙摇头,泪水簌簌落下:“曹阿姨,您别这么说,您安心养病吧,我绝不会抛弃你们母女不管的,就算要饭,我也会先让你们吃。

    ”说着,贾卫东“扑通”一声跪在曹庆明的病床前,放声大哭。

    病房里的病友们目睹这一幕,无不潸然泪下。

     在守护曹庆明的日子里,贾卫东自己也饱受病痛折磨。

    由于长期劳累、作息不规律,他患上了痔疮,又疼又痒。

    可他哪有时间顾及自己,每天天不亮,他就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抢着把病房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打来热水,轻柔地帮曹庆明擦洗伤口、手、脸和身子。

    夜晚,当曹庆明入睡后,他实在累得不行,才靠在借来的靠椅上打个盹。

    但只要曹庆明稍有动静,或是伤口出血,他便会瞬间惊醒,马上一点点地帮她擦拭干净,再把弄脏的尿布、被单拿到水池去冲洗。

     124个日日夜夜,在贾卫东的精心护理下,奇迹发生了。

    1996年11月17日,曹庆明基本痊愈出院。

    可此时的贾卫东,却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憔悴不堪。

    他原本70公斤的健壮身躯,如今瘦到了55公斤,眼眶深陷,眼神中透着无尽的疲惫。

     出院后的曹庆明,身体慢慢恢复,贾卫东依旧包揽了所有家务,不让她干一点重活。

    曹庆明的健康状况逐渐稳定,偶尔还能下床走几步,一家人都以为,这场噩梦总算过去了。

    然而,现实却远比想象中残酷。

    家中早已一贫如洗,经济危机如影随形。

    一次,家里只剩下5角钱,贾卫东心疼曹静,想让她买点早点吃,便把钱塞给她。

    曹静懂事地推了回来,说让贾卫东买个馒头。

    这5角钱在两人手中推来推去,最后落到了曹庆明手中。

    曹庆明手捧着这5角钱,泪水夺眶而出,她默默望着贾卫东和女儿出门,心中五味杂陈。

    最终,她狠了狠心,没舍得用这钱买早点,而是硬撑着身子走到菜场,用这点钱买回了四块豆腐,又在自家菜地里掐了一把青菜,煮了一锅青菜豆腐汤。

    晚上,一家三口围坐在桌前,望着那清汤寡水的晚餐,泪水再次无声地滑落,滴落在碗里。

     为了给曹庆明治病,贾卫东四处借钱,能借的地方他都借遍了。

    他向曹庆明原来的单位求助,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开口,前前后后欠下了好几万元的债务。

    可曹庆明术后恢复需要营养,这需要钱;曹静的学习费用,同样不能少,处处都要用钱。

    万般无奈之下,贾卫东只能硬着头皮向自己的父母求援。

    他深知,父母在农村供养自己上大学本就不易,如今还要为大哥筹备婚事,手头早已十分拮据,还欠下了3万余元的外债。

    但即便如此,父母还是心疼儿子,更被他的善良和坚持所打动,勒紧裤腰带,每月又给儿子增加了两百元生活费,贾卫东的生活费从三百元涨到了五百元。

    可即便如此,面对曹家那深不见底的贫困深渊,贾卫东依旧觉得力不从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春节临近,曹庆明的身体稍有起色,能下地做些简单的家务活了。

    为了给她买药,为曹静筹备学费,农历腊月二十八,贾卫东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牵着曹静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一路上,他满心忧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又能否借到足够的钱。

    五天后,贾卫东手牵着曹静,怀揣着从父母那里借来的两千元钱,回到了冷冷清清的曹家。

    开学了,贾卫东用这笔钱给曹静和自己交完学费后,口袋里还剩一千元。

    此时,他心里稍稍松了口气,想着这下短期内应该不会断炊了,便轻轻松松地上了开学后的第一节课。

     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屋漏偏逢连夜雨。

    病情刚刚有所好转的曹庆明,又因伤口发炎,于1997年二月十五日再次住进了医院。

    医生告知贾卫东,必须交七千两百元进行化疗。

    这天文数字般的费用,让贾卫东瞬间懵了。

    刚刚交完学费的他,掏空所有口袋,也仅有那准备维持今后生活的一千元,对于一个还在读大学的穷学生来说,这七千两百元简直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他根本不知道该去哪里筹集这笔巨款。

    两天前才刚放松下来的心情,此刻顿时像灌了铅水一般,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来。

    望着病床上痛苦呻吟的曹庆明,以及躲在角落里不知所措、啼哭不止的小曹静,贾卫东的心仿佛被千万根钢针同时刺入,痛得他几乎窒息。

    他咬了咬牙,满心无奈与愧疚,硬着头皮再次写信向父母伸手要钱。

     父母收到信后,尽管自身已是债务缠身,可为了儿子,更为了救曹庆明的命,他们想尽办法,东拼西凑,又给曹庆明寄来了3000元,解了燃眉之急。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98年,贾卫东即将面临毕业分配。

    校园里,到处都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为了进入知名企业而四处奔波参加面试,或是为了能继续深造而埋头苦学备考。

    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都渴望能在这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迈出坚实而华丽的一步。

    而贾卫东呢?他同样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的表哥心疼他,费尽周折在南京为他找到了一份待遇优厚、前景广阔的好工作。

    当表哥满心欢喜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他,并极力劝说他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时,贾卫东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的脑海中,像电影回放一般,浮现出与曹家母女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抱着发烧的曹静在雪地里狂奔;无数个日夜,他陪着曹庆明在医院的走廊里焦急等待检查结果;还有家中那一次次为了几毛钱而互相推让的温馨又心酸的场景……这一切,早已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让他无法割舍。

     许久之后,贾卫东抬起头,眼神坚定地对表哥说:“我已经同这对母女走过了4个风风雨雨的苦难历程,多年的患难与共,使我和她们之间有了一种生死与共的情谊。

    如果说当初帮助她们是出于良知,那么现在,我留下来,完全是出于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和爱。

    我不敢想象,假如我一走了之,曹庆明怎么办?曹静上学怎么办?我一定要留在武汉。

    ”表哥听了他的话,虽深感惋惜,却也被他的执着所打动,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贾卫东毅然放弃了这个旁人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再次将自己逼上了一条充满艰险与未知的道路。

    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言辞恳切地写道:“我现在已经放不下这对母女了。

    如果抛开她们,去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纵然以后过得再好,挣的钱再多,我的良心也会一辈子不安。

    所以,为了让曹阿姨多活一天,为了让曹静不失去妈妈,哪怕找不到工作,我去做临时工,也要留在武汉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在我心里,我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这个家的一员,我把曹静看成了我的亲妹妹,把曹庆明看成了我的又一个妈妈。

    ” 毕业后的武汉,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可贾卫东的内心却如坠冰窖。

    他四处投递简历,却屡屡碰壁。

    那些曾经在校园里意气风发、怀揣梦想的日子,仿佛已经远去,如今的他,为了生计,为了曹家母女,不得不放下身段,去从事一些最底层、最辛苦的工作。

     他去工地搬砖、扛水泥,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挡地直射在他身上,后背被烤得火辣辣地疼,汗水如雨水般不停地从额头、脸颊滑落,湿透了衣衫。

    粗糙的砖石一次次摩擦着他的双手,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血泡破了又起,疼得他钻心。

    可他从未喊过一声累,从未有过一丝退缩。

    晚上回到那狭小昏暗的出租屋,他还要强打起精神,帮曹静辅导功课。

    看着曹静日渐消瘦的小脸,他心疼不已,总是想尽办法,用那为数不多的钱,给她买些有营养的食物,把仅有的一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