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十八年的行李箱和那根会勒人的鞋带
关灯
小
中
大
2021年3月的麻城派出所飘着细雨,瓷砖地面映着报案人小英磨破的鞋跟。
她老公王大力攥着户口本,手指把封皮搓出毛边,像在搓揉十八年的光阴。
“同志,我们妹妹失踪十八年了。
”小英的围巾绞成麻花,“当年以为她赌气不回家,现在看你们重启积案……” 值班老民警老李推了推眼镜,镜片上的反光让小英打了个寒颤。
“失踪十八年才报案?”他翻着登记本,钢笔尖在“2003年”三个字上戳出墨点,“你们家是觉得她在外面修炼成仙女了?”王大力赔笑:“主要小梅脾气暴,当年跟家里吵架出去打工,我们想着年轻人嘛,总得撞南墙才回头……”话没说完就被老李打断:“2003年12月龟山那起行李箱女尸案记得吗?死者穿的衣服在麻城可没几个人敢穿——低胸小皮衣,裤脚还镶水钻,跟disco皇后似的。
” 小英突然抓住老李的手腕:“我妹在发廊上班!就爱穿亮闪闪的衣服!”老李的笔尖在“身高1.65米”“右耳后有颗痣”上画圈,这些特征像十八年前埋下的线头,此刻正慢慢扯开积灰的卷宗。
他记得那年冬天,行李箱卡在龟山的山沟里,箱子锁扣崩开半寸,露出半截染着指甲油的手指,指甲缝里卡着亮片,像把星星揉碎了嵌进去。
故事得从2000年的武汉说起。
小梅在航空路发廊给人烫卷发,电卷棒在头顶滋滋冒热气,朱某就是这时推门进来的。
他穿着皱巴巴的西装,皮鞋沾着工地的灰,却盯着小梅胸前的工牌说:“妹儿,给哥烫个最时髦的头,要让我老婆认不出那种。
”后来小梅才知道,他老婆不仅认得出,还能顺着烫头的香味摸到出租屋,把半瓶发胶砸在朱某脑门上。
“你个吃软饭的!”小梅的表姐回忆起2003年夏天,朱某跟着小梅回麻城老家,天天扛着锄头帮老丈人挖红薯,裤腿卷到膝盖,晒成古铜色的小腿比女人还光滑。
“那会儿谁不说小朱勤快?结果他老婆带着三个七大姑八大姨杀过来,跟电视剧似的——不对,比电视剧热闹,他老婆揪着他耳朵说‘家里母猪下崽都没你会装’,当场把人拖上中巴车,朱某的拖鞋都跑飞了一只。
” 谁也没想到,三个月后小梅又把朱某从浙江拽回武汉。
这次租住在
她老公王大力攥着户口本,手指把封皮搓出毛边,像在搓揉十八年的光阴。
“同志,我们妹妹失踪十八年了。
”小英的围巾绞成麻花,“当年以为她赌气不回家,现在看你们重启积案……” 值班老民警老李推了推眼镜,镜片上的反光让小英打了个寒颤。
“失踪十八年才报案?”他翻着登记本,钢笔尖在“2003年”三个字上戳出墨点,“你们家是觉得她在外面修炼成仙女了?”王大力赔笑:“主要小梅脾气暴,当年跟家里吵架出去打工,我们想着年轻人嘛,总得撞南墙才回头……”话没说完就被老李打断:“2003年12月龟山那起行李箱女尸案记得吗?死者穿的衣服在麻城可没几个人敢穿——低胸小皮衣,裤脚还镶水钻,跟disco皇后似的。
” 小英突然抓住老李的手腕:“我妹在发廊上班!就爱穿亮闪闪的衣服!”老李的笔尖在“身高1.65米”“右耳后有颗痣”上画圈,这些特征像十八年前埋下的线头,此刻正慢慢扯开积灰的卷宗。
他记得那年冬天,行李箱卡在龟山的山沟里,箱子锁扣崩开半寸,露出半截染着指甲油的手指,指甲缝里卡着亮片,像把星星揉碎了嵌进去。
故事得从2000年的武汉说起。
小梅在航空路发廊给人烫卷发,电卷棒在头顶滋滋冒热气,朱某就是这时推门进来的。
他穿着皱巴巴的西装,皮鞋沾着工地的灰,却盯着小梅胸前的工牌说:“妹儿,给哥烫个最时髦的头,要让我老婆认不出那种。
”后来小梅才知道,他老婆不仅认得出,还能顺着烫头的香味摸到出租屋,把半瓶发胶砸在朱某脑门上。
“你个吃软饭的!”小梅的表姐回忆起2003年夏天,朱某跟着小梅回麻城老家,天天扛着锄头帮老丈人挖红薯,裤腿卷到膝盖,晒成古铜色的小腿比女人还光滑。
“那会儿谁不说小朱勤快?结果他老婆带着三个七大姑八大姨杀过来,跟电视剧似的——不对,比电视剧热闹,他老婆揪着他耳朵说‘家里母猪下崽都没你会装’,当场把人拖上中巴车,朱某的拖鞋都跑飞了一只。
” 谁也没想到,三个月后小梅又把朱某从浙江拽回武汉。
这次租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