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青纱帐迷案
关灯
小
中
大
钠和亚硝酸盐,浓度跟1997年案件完全一致。
”陈默一听这话,眉头皱得更紧了,这混合成分让他一下子想起父亲笔记里反复提到的“青纱帐恶魔”,那个在泛黄纸页间隐隐狞笑的凶手,仿佛一直潜伏在黑暗里,跟他们玩捉迷藏,就等着瞅准时机,再次伸出罪恶之手,祸害人间。
DNA实验室里,离心机“嗡嗡”地响着,跟个发了疯的陀螺似的,催促着真相赶紧现身。
技术员火急火燎地将报告拍在陈默面前,语气沉重得像铅块:“与1997年样本存在Y染色体STR分型关联。
”陈默眼睛死死地盯着报告上的“张”姓族谱,脑子里突然跟划过一道闪电似的,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恶魔藏在族谱里。
”这话就跟个神秘的咒语似的,一直在他耳边回响,这会儿终于派上用场了。
专案组临时设在村委会办公室,屋里的气氛凝重得跟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似的,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
墙上贴着两张案发地卫星图,相距不过八百米,那一个个标记就跟受害者无声的呐喊似的,瞅着就让人心疼。
陈默站在地图前,手里拿着激光笔,灯光在地图上一闪一闪的,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场的警员,眼神跟老鹰似的锐利,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户籍警老张身上,声音低沉而有力,就跟洪钟似的:“张叔,你负责排查1997年案发时年满18岁的男性,一个都不许漏!” 老张一听这话,手像被电了似的,突然抖得厉害,手里的茶杯都差点拿不稳,茶水“哗啦”一下溅湿了桌面,他的脸色变得煞白,跟张白纸似的。
“小陈啊,你……你还记得1997年那个村支书吗?他儿子张老二……上个月刚从监狱假释出来。
”陈默一听这话,后颈的汗毛“嗖”地一下全竖起来了,父亲笔记里的一段话跟幽灵似的浮现眼前:“凶手具有强烈的反侦察意识,可能从事与化学相关的职业。
”陈默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这个张老二就是他们苦苦追寻了这么多年的恶魔? 抓捕行动定在黎明前,那可是一天当中最黑暗的时刻,不过对于刑警们来说,这也是他们向罪恶宣战的最佳时机。
陈默带着特警队员们,跟神兵天降似的,冲进张老二家。
这时候,张老二正在院子里给母猪接生呢,昏暗的灯光下,他的身影佝偻而沧桑,看着就像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
陈默他们一冲进去,张老二明显吓了一跳,手里的接生工具“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陈默眼尖,一眼就瞅见张老二沾满血污的围裙下,露出半截黑色底裤,那布料纤维跟两起案件中的底裤纤维一比对,完全吻合,这一刻,陈默知道,他们终于把这个隐藏多年的恶魔给揪出来了。
审讯室里,监控录像忠实地记录着一切。
张老二坐在铁椅上,身体前后摇晃,跟个失控的不倒翁似的,眼神空洞,仿佛还沉浸在自己那个扭曲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她们都该去死。
”张老二突然抬起头,浑浊的眼球里映出陈默腰间的配枪,眼神里透着疯狂与偏执,就跟个走火入魔的邪教徒似的,“她们看我的眼神就像看臭虫,明明我才是救世主。
” 陈默手里的钢笔在笔录纸上轻轻一划,墨水洇开,形成一个墨点,他望着窗外金黄的玉米地,阳光洒在上面,泛起金色的波光,原本是个挺美的画面,可他的心情却沉重得像灌了铅。
他忽然想起父亲笔记里最后的话:“青纱帐里的恶魔,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阴影。
”这阴影,就跟一片乌云似的,不仅笼罩着这片土地,也笼罩着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人,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咱得把时间往回倒倒,瞧瞧张老二这扭曲灵魂到底是咋长成的。
1974年深秋,阜蒙县张家村的老支书张福贵正在自家院里打磨锄头,院子里尘土飞扬,弥漫着一股土腥味。
三岁的张老二蹲在墙角玩泥巴,他那小世界里,这会儿就只有手里那团软乎乎的泥巴,能捏出各种好玩的形状,给他带来短暂的快乐。
突然,张福贵跟个被点燃的炮仗似的,一脚踢翻张老二,怒吼道:“没出息的东西,只会玩娘们儿的玩意儿!”锄头尖跟着划过张老二的小腿,顿时鲜血直冒,留下一道触目惊心的血痕。
张老二疼得“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可他母亲在灶间添柴火,就跟个木头人似的,眼皮都没抬一下,对他的痛苦完全视而不见。
这事儿成了张老二记忆里最早的暴力场景,打那以后,黑暗就跟个种子似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了根。
此后每个月,张福贵都以“锻炼男子汉气概”为由,把张老二像捆粽子似的绑在院中的枣树上,让他观看杀猪。
猪血飞溅的瞬间,张福贵还在他耳边低语:“记住,软弱的东西就该被碾碎。
”那血腥的场景、冷酷的话语,就跟噩梦似的,一次次侵蚀着张老二的心灵,让他的内心世界慢慢变得扭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983年冬夜,寒风刺骨,跟刀子似的刮在脸上。
十二岁的张老二半夜起夜,无意间撞见父亲强暴隔壁寡妇。
他吓得浑身发抖,跟个筛子似的,赶紧蜷缩在草垛里,大气都不敢出,听着寡妇的惨叫和父亲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那声音仿佛来自地狱的诅咒,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他年幼脆弱的心灵。
每一声呼喊都像是一把锐利的钩子,把他心底的恐惧拽得越来越长,越来越深。
黑暗中,他紧紧捂住自己的嘴巴,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却不敢发出一点呜咽,只能任由滚烫的泪水淌过冰凉的脸颊。
第二天清晨,冬日的暖阳没有带来丝毫温暖,整个村子被一层阴霾笼罩。
张老二失魂落魄地走出草垛,就看见寡妇吊死在村口老槐树上,那随风晃动的尸体,宛如一面破碎的旗帜,无声地控诉着世间的不公与罪恶。
而父亲呢,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在村委会表彰会上滔滔不绝地宣讲“精神文明建设”,脸不红、心不跳地掩盖着自己的龌龊行径。
张老二站在台下,望着台上那个道貌岸然的父亲,心中对人性的认知轰然崩塌,只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荒诞、那么虚伪,仿佛置身于一个错乱颠倒的世界。
青春期的张老二,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在成长的压力下愈发摇摇欲坠。
他开始尿床,这本是许多孩子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小毛病,可在父亲眼中,却成了不可饶恕的耻辱。
每当夜里尿床被发现,父亲便会恶狠狠地拎起烧红的火钳,二话不说就朝他大腿烙去。
钻心的疼痛让张老二撕心裂肺地惨叫,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却没有一个人敢来阻拦。
母亲偶尔也会于心不忍,终于开口劝道:“孩子有病得治。
”可父亲却只是冷笑一声,那笑声冷得像冰碴:“治什么?这是他娘胎里带来的贱骨头!”从那以后,为了躲避毒打,张老二学会了在父亲回家前,战战兢兢地用尿液涂抹自己的裤裆,每一次这样做,他内心的自尊心就被狠狠地践踏一次,直至碎成无数片,再也拼凑不起来。
再把目光转到王建军这边,看看他和女儿王雨桐之间那条充满愧疚与牵挂的情感纽带。
王雨桐打小就习惯了父亲的忙碌,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总是缺席自己成长中的重要时刻。
无数个深夜,她抱着书包,孤零零地蹲在刑警队门口,校服裙摆沾满露水,活脱脱像一朵被遗忘在寒夜的小花,楚楚可怜。
值班室的老李每次瞧见,都会忍不住叹气:“丫头,你爸又去现场了。
”王雨桐总是低着头,看着书包里精心准备的生日贺卡,上面“爸爸”两个字被泪水晕染成蓝色的云,那是她对父爱的期盼一次次落空后留下的痕迹。
1997年8月7日,这本该是个温馨快乐的日子,是王雨桐第三次在生日当天满心期待地盼着父亲回家。
凌晨两点,王建军带着青纱帐那股刺鼻的腥气归来,警服第二颗纽扣不知去向,那是他陷入困境时的习惯性动作。
女儿赶忙递上绣着粉色樱花的枪套,眼中闪烁着渴望父爱的光芒,满心期待能换来父亲一个欣慰的笑容。
可王建军实在是太累了,身心俱疲的他一挨上沙发,便沉沉睡去,嘴里还呢喃着“李波”的名字。
那一刻,王雨桐心中的委屈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将她整个人淹没。
她望着父亲疲惫不堪的面容,想要埋怨,却又心疼不已,种种复杂的情绪在心底搅成一团,让她久久无法释怀。
初中时的王雨桐,长期缺乏父亲的陪伴,内心渐渐变得叛逆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游戏厅结识了几个染黄发的混混。
那些人递给她一支烟,脸上带着似有若无的嘲讽:“你爸是大英雄,你怎么像个小哭包?”烟头的火星在黑暗中明灭闪烁,王雨桐的目光却突然定在父亲锁骨处的伤疤上,那是父亲为救别人留下的英勇印记。
一瞬间,她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父亲长久缺席的埋怨,又有一丝因父亲英雄事迹而生出的骄傲。
那支烟最终没有点燃,王雨桐攥着它,转身跑出了游戏厅,任由泪水肆意流淌,她知道,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渴望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守护正义,即便这份正义曾让她无比孤独。
2005年春,王雨桐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小高光时刻——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在收拾行李准备开启新生活时,她无意间在父亲的旧箱子底发现了一个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沧桑。
轻轻翻开,上面写着:“雨桐今天会走路了,摇摇晃晃像只小鸭子。
”看到这行字,王雨桐的泪水夺眶而出,滴落在“鸭子”两个字上,晕开一团墨迹。
那一刻,她仿佛透过这简单的文字,看到了父亲深沉而内敛的爱,那些被忙碌刑侦工作掩埋的父爱,原来一直都在,只是她从未细细体会。
回到2015年的破案现场,陈默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对父亲遗产的理解愈发深刻。
这年9月,陈默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铁皮盒,那盒子就像是一个时光的宝盒,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未解的谜团。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1997年李波案的现场照片,照片上那惨烈血腥的场景依旧触目惊心,仿佛能闻到当年的血腥味;还有一根沾血的高粱秸秆,那是罪恶的直接见证,静静躺在盒子里,诉说着往昔的悲剧;以及一本写满化学公式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是父亲探索真相的足迹。
某页边缘,父亲用红笔圈着:“苯甲酸钠+亚硝酸盐=完美腐蚀剂”,这行字犹如一道闪电,瞬间点亮了陈默脑海中的某些疑惑,难道这是父亲当年留下的关键线索,一直静静等待后人来解开谜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审讯张老二时,陈默突然目光如炬地问道:“你为什么选择高粱秸秆?”张老二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从混沌的思绪中唤醒,怔了怔,眼神中闪过一
”陈默一听这话,眉头皱得更紧了,这混合成分让他一下子想起父亲笔记里反复提到的“青纱帐恶魔”,那个在泛黄纸页间隐隐狞笑的凶手,仿佛一直潜伏在黑暗里,跟他们玩捉迷藏,就等着瞅准时机,再次伸出罪恶之手,祸害人间。
DNA实验室里,离心机“嗡嗡”地响着,跟个发了疯的陀螺似的,催促着真相赶紧现身。
技术员火急火燎地将报告拍在陈默面前,语气沉重得像铅块:“与1997年样本存在Y染色体STR分型关联。
”陈默眼睛死死地盯着报告上的“张”姓族谱,脑子里突然跟划过一道闪电似的,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恶魔藏在族谱里。
”这话就跟个神秘的咒语似的,一直在他耳边回响,这会儿终于派上用场了。
专案组临时设在村委会办公室,屋里的气氛凝重得跟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似的,压抑得让人透不过气。
墙上贴着两张案发地卫星图,相距不过八百米,那一个个标记就跟受害者无声的呐喊似的,瞅着就让人心疼。
陈默站在地图前,手里拿着激光笔,灯光在地图上一闪一闪的,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场的警员,眼神跟老鹰似的锐利,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户籍警老张身上,声音低沉而有力,就跟洪钟似的:“张叔,你负责排查1997年案发时年满18岁的男性,一个都不许漏!” 老张一听这话,手像被电了似的,突然抖得厉害,手里的茶杯都差点拿不稳,茶水“哗啦”一下溅湿了桌面,他的脸色变得煞白,跟张白纸似的。
“小陈啊,你……你还记得1997年那个村支书吗?他儿子张老二……上个月刚从监狱假释出来。
”陈默一听这话,后颈的汗毛“嗖”地一下全竖起来了,父亲笔记里的一段话跟幽灵似的浮现眼前:“凶手具有强烈的反侦察意识,可能从事与化学相关的职业。
”陈默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这个张老二就是他们苦苦追寻了这么多年的恶魔? 抓捕行动定在黎明前,那可是一天当中最黑暗的时刻,不过对于刑警们来说,这也是他们向罪恶宣战的最佳时机。
陈默带着特警队员们,跟神兵天降似的,冲进张老二家。
这时候,张老二正在院子里给母猪接生呢,昏暗的灯光下,他的身影佝偻而沧桑,看着就像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
陈默他们一冲进去,张老二明显吓了一跳,手里的接生工具“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陈默眼尖,一眼就瞅见张老二沾满血污的围裙下,露出半截黑色底裤,那布料纤维跟两起案件中的底裤纤维一比对,完全吻合,这一刻,陈默知道,他们终于把这个隐藏多年的恶魔给揪出来了。
审讯室里,监控录像忠实地记录着一切。
张老二坐在铁椅上,身体前后摇晃,跟个失控的不倒翁似的,眼神空洞,仿佛还沉浸在自己那个扭曲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她们都该去死。
”张老二突然抬起头,浑浊的眼球里映出陈默腰间的配枪,眼神里透着疯狂与偏执,就跟个走火入魔的邪教徒似的,“她们看我的眼神就像看臭虫,明明我才是救世主。
” 陈默手里的钢笔在笔录纸上轻轻一划,墨水洇开,形成一个墨点,他望着窗外金黄的玉米地,阳光洒在上面,泛起金色的波光,原本是个挺美的画面,可他的心情却沉重得像灌了铅。
他忽然想起父亲笔记里最后的话:“青纱帐里的恶魔,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阴影。
”这阴影,就跟一片乌云似的,不仅笼罩着这片土地,也笼罩着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人,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咱得把时间往回倒倒,瞧瞧张老二这扭曲灵魂到底是咋长成的。
1974年深秋,阜蒙县张家村的老支书张福贵正在自家院里打磨锄头,院子里尘土飞扬,弥漫着一股土腥味。
三岁的张老二蹲在墙角玩泥巴,他那小世界里,这会儿就只有手里那团软乎乎的泥巴,能捏出各种好玩的形状,给他带来短暂的快乐。
突然,张福贵跟个被点燃的炮仗似的,一脚踢翻张老二,怒吼道:“没出息的东西,只会玩娘们儿的玩意儿!”锄头尖跟着划过张老二的小腿,顿时鲜血直冒,留下一道触目惊心的血痕。
张老二疼得“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可他母亲在灶间添柴火,就跟个木头人似的,眼皮都没抬一下,对他的痛苦完全视而不见。
这事儿成了张老二记忆里最早的暴力场景,打那以后,黑暗就跟个种子似的,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扎了根。
此后每个月,张福贵都以“锻炼男子汉气概”为由,把张老二像捆粽子似的绑在院中的枣树上,让他观看杀猪。
猪血飞溅的瞬间,张福贵还在他耳边低语:“记住,软弱的东西就该被碾碎。
”那血腥的场景、冷酷的话语,就跟噩梦似的,一次次侵蚀着张老二的心灵,让他的内心世界慢慢变得扭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983年冬夜,寒风刺骨,跟刀子似的刮在脸上。
十二岁的张老二半夜起夜,无意间撞见父亲强暴隔壁寡妇。
他吓得浑身发抖,跟个筛子似的,赶紧蜷缩在草垛里,大气都不敢出,听着寡妇的惨叫和父亲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那声音仿佛来自地狱的诅咒,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他年幼脆弱的心灵。
每一声呼喊都像是一把锐利的钩子,把他心底的恐惧拽得越来越长,越来越深。
黑暗中,他紧紧捂住自己的嘴巴,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却不敢发出一点呜咽,只能任由滚烫的泪水淌过冰凉的脸颊。
第二天清晨,冬日的暖阳没有带来丝毫温暖,整个村子被一层阴霾笼罩。
张老二失魂落魄地走出草垛,就看见寡妇吊死在村口老槐树上,那随风晃动的尸体,宛如一面破碎的旗帜,无声地控诉着世间的不公与罪恶。
而父亲呢,却像个没事人一样,在村委会表彰会上滔滔不绝地宣讲“精神文明建设”,脸不红、心不跳地掩盖着自己的龌龊行径。
张老二站在台下,望着台上那个道貌岸然的父亲,心中对人性的认知轰然崩塌,只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荒诞、那么虚伪,仿佛置身于一个错乱颠倒的世界。
青春期的张老二,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在成长的压力下愈发摇摇欲坠。
他开始尿床,这本是许多孩子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小毛病,可在父亲眼中,却成了不可饶恕的耻辱。
每当夜里尿床被发现,父亲便会恶狠狠地拎起烧红的火钳,二话不说就朝他大腿烙去。
钻心的疼痛让张老二撕心裂肺地惨叫,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却没有一个人敢来阻拦。
母亲偶尔也会于心不忍,终于开口劝道:“孩子有病得治。
”可父亲却只是冷笑一声,那笑声冷得像冰碴:“治什么?这是他娘胎里带来的贱骨头!”从那以后,为了躲避毒打,张老二学会了在父亲回家前,战战兢兢地用尿液涂抹自己的裤裆,每一次这样做,他内心的自尊心就被狠狠地践踏一次,直至碎成无数片,再也拼凑不起来。
再把目光转到王建军这边,看看他和女儿王雨桐之间那条充满愧疚与牵挂的情感纽带。
王雨桐打小就习惯了父亲的忙碌,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总是缺席自己成长中的重要时刻。
无数个深夜,她抱着书包,孤零零地蹲在刑警队门口,校服裙摆沾满露水,活脱脱像一朵被遗忘在寒夜的小花,楚楚可怜。
值班室的老李每次瞧见,都会忍不住叹气:“丫头,你爸又去现场了。
”王雨桐总是低着头,看着书包里精心准备的生日贺卡,上面“爸爸”两个字被泪水晕染成蓝色的云,那是她对父爱的期盼一次次落空后留下的痕迹。
1997年8月7日,这本该是个温馨快乐的日子,是王雨桐第三次在生日当天满心期待地盼着父亲回家。
凌晨两点,王建军带着青纱帐那股刺鼻的腥气归来,警服第二颗纽扣不知去向,那是他陷入困境时的习惯性动作。
女儿赶忙递上绣着粉色樱花的枪套,眼中闪烁着渴望父爱的光芒,满心期待能换来父亲一个欣慰的笑容。
可王建军实在是太累了,身心俱疲的他一挨上沙发,便沉沉睡去,嘴里还呢喃着“李波”的名字。
那一刻,王雨桐心中的委屈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将她整个人淹没。
她望着父亲疲惫不堪的面容,想要埋怨,却又心疼不已,种种复杂的情绪在心底搅成一团,让她久久无法释怀。
初中时的王雨桐,长期缺乏父亲的陪伴,内心渐渐变得叛逆起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游戏厅结识了几个染黄发的混混。
那些人递给她一支烟,脸上带着似有若无的嘲讽:“你爸是大英雄,你怎么像个小哭包?”烟头的火星在黑暗中明灭闪烁,王雨桐的目光却突然定在父亲锁骨处的伤疤上,那是父亲为救别人留下的英勇印记。
一瞬间,她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父亲长久缺席的埋怨,又有一丝因父亲英雄事迹而生出的骄傲。
那支烟最终没有点燃,王雨桐攥着它,转身跑出了游戏厅,任由泪水肆意流淌,她知道,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渴望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守护正义,即便这份正义曾让她无比孤独。
2005年春,王雨桐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小高光时刻——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在收拾行李准备开启新生活时,她无意间在父亲的旧箱子底发现了一个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沧桑。
轻轻翻开,上面写着:“雨桐今天会走路了,摇摇晃晃像只小鸭子。
”看到这行字,王雨桐的泪水夺眶而出,滴落在“鸭子”两个字上,晕开一团墨迹。
那一刻,她仿佛透过这简单的文字,看到了父亲深沉而内敛的爱,那些被忙碌刑侦工作掩埋的父爱,原来一直都在,只是她从未细细体会。
回到2015年的破案现场,陈默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对父亲遗产的理解愈发深刻。
这年9月,陈默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个神秘的铁皮盒,那盒子就像是一个时光的宝盒,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未解的谜团。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1997年李波案的现场照片,照片上那惨烈血腥的场景依旧触目惊心,仿佛能闻到当年的血腥味;还有一根沾血的高粱秸秆,那是罪恶的直接见证,静静躺在盒子里,诉说着往昔的悲剧;以及一本写满化学公式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是父亲探索真相的足迹。
某页边缘,父亲用红笔圈着:“苯甲酸钠+亚硝酸盐=完美腐蚀剂”,这行字犹如一道闪电,瞬间点亮了陈默脑海中的某些疑惑,难道这是父亲当年留下的关键线索,一直静静等待后人来解开谜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审讯张老二时,陈默突然目光如炬地问道:“你为什么选择高粱秸秆?”张老二像是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从混沌的思绪中唤醒,怔了怔,眼神中闪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