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家居服系列筹备

关灯
    深秋的暮色裹挟着凉意漫进办公室,沈念站在二十层的落地窗前,玻璃倒映着她紧锁的眉峰。

    远处CBD的霓虹次第亮起,如同她脑海中不断闪烁的灵感碎片——"念·时光"家居服系列的企划案正静静躺在办公桌上,烫金LOGO在台灯下泛着微光,那不仅是品牌的标识,更是她即将展开的商业版图的起点。

    中央空调的冷气拂过脖颈,她却浑然不觉,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玻璃窗上的冷凝水,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三个月前的董事会现场。

     红木会议桌前,股东们交头接耳的低语声像细密的银针。

    "服装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家居服能做出什么新意?现在的消费者只认快时尚,谁会为家居服花大价钱?"质疑声此起彼伏,董事长敲击桌面的声音都没能完全盖过这些议论。

    沈念攥紧手中的企划书,指节泛白,却在起身汇报时扬起自信的微笑。

    她调出精心准备的PPT,用数据展示消费趋势:"2023年中国家居服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90后、00后群体对家居服的时尚化、品质化需求年增长率达37%......"会议室的气氛逐渐凝重,当她展示出"让家居服成为生活仪式感载体"的设计理念时,角落里传来一声冷笑:"说得好听,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 这句嘲讽如同一把利刃,却反而点燃了沈念眼中的斗志。

    此刻站在办公室里,她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让"念·时光"成为行业标杆。

     一、面料的寻踪之旅 清晨六点,杭州四季青面料市场已经苏醒。

    沈念裹紧羊绒大衣,踩着薄雾走进这片亚洲最大的面料集散地。

    上万间商铺鳞次栉比,空气中混合着棉麻的自然气息与化纤的工业味道,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中,她推开一家老牌面料商的玻璃门。

    货架上整齐排列的面料样本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老板热情地迎上来:"沈总又来挑料子了?这批新到的新疆长绒棉,您看看?" 沈念接过布料,动作轻柔却带着专业的力度。

    指尖划过表面,触感确实柔软,但当她对着自然光举起布料时,眉头微皱:"纱支数不够,织法也太松散,做家居服会透风。

    "说着从手提包掏出随身携带的微型放大镜,仔细观察面料的经纬结构,"您看,这里的线头处理得不够精细,消费者穿两次就容易起球。

    "老板讪笑着挠头:"沈总还是这么严格,要不您看看这批埃及棉?" 这样的对话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重复了无数次。

    沈念的足迹遍布江浙沪的纺织基地,高铁票根塞满了钱包,行李箱里永远装着面料样本、检测仪器和速食泡面。

    在广东虎门的面料展销会上,她连续三天只睡了五个小时,穿梭于上百个展位之间。

    在东莞一家面料工厂的实验室里,她戴着白手套,将不同批次的纯棉面料浸入水中测试吸水速度,又用专业仪器检测面料的透气性和色牢度。

    当她发现一种采用精梳工艺的60支纯棉面料时,眼睛终于亮了起来——这种面料经过丝光处理,既保留了棉质的天然亲肤性,又拥有丝绸般的光泽,而且经过20次水洗测试后,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