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偷桃 种梨 劳山道士

关灯
    ,眉头紧皱,不耐烦地驱赶着道士,可道士却像没听见一般,站在原地纹丝不动。

    乡人愈发恼怒,口中骂骂咧咧起来。

    道士却不恼,轻声说道:“您这一车有数百颗梨子,贫道只求一个,对您来说并无大碍,何必如此生气呢?”周围看热闹的人也纷纷劝乡人,随便拿个不太好的梨子给道士,打发他走算了。

    然而,乡人却固执地不肯答应,紧紧护着自己的梨子。

    集市店铺里的伙计,实在看不下去这吵闹的场面,便自掏腰包,买了一个梨子递给道士。

    道士接过梨子,连忙拜谢,而后对众人说道:“我们出家人不懂吝啬,我有上好的梨子,拿出来请大家品尝。

    ”有人疑惑地问:“既然你有梨子,为何不自己吃呢?”道士笑着回答:“我要用这梨核做种子。

    ”说罢,他捧起梨子大口吃起来,不一会儿便将梨子吃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梨核在手中。

    道士解下肩头的小锄头,在地上挖了个几寸深的小坑,把梨核放进去,然后用土掩埋好。

    接着,他向围观的人索要热水浇灌。

    热心的人赶忙从路边的店铺要来滚烫的开水,道士接过,小心翼翼地浇在埋梨核的地方。

    众人都好奇地围拢过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

    只见土里慢慢冒出了嫩绿的芽尖,芽尖迅速生长,渐渐长成了一棵小树,枝叶也愈发繁茂。

    眨眼间,树上竟开出了洁白的花朵,随后花朵凋谢,一颗颗硕大的梨子挂满枝头,香气弥漫在整个集市。

    道士爬上树,将梨子一个个摘下,分给围观的人。

    大家纷纷品尝,赞不绝口,不一会儿,树上的梨子就被分光了。

    分完梨子后,道士拿起锄头开始砍树,只听“丁丁”的声音响了许久,树才被砍断。

    道士扛着带叶的梨树,迈着从容的步伐,慢悠悠地离开了。

    在道士施展法术的过程中,卖梨的乡人也挤在人群中,伸长脖子看得入神,早把自己卖梨的生意抛到了九霄云外。

    道士离开后,乡人这才回过神来,看向自己的车,顿时傻眼了,车上的梨子竟然一个都不剩。

    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道士分给众人的,都是自己车上的梨子。

    他又仔细查看车子,发现车把少了一截,而且是刚刚被砍断的痕迹。

    乡人又气又恼,急忙顺着道士离去的方向追去。

    转过墙角,他看到被砍断的车把扔在墙边,这才明白,道士刚才砍的那棵梨树,竟然就是自己的车把,而道士早已没了踪影。

    整个集市的人都被这神奇的一幕逗得哈哈大笑。

    异史氏说:“这乡人糊涂又愚蠢,那副憨态实在可笑,难怪会被集市上的人笑话。

    常常看到乡里那些自称家境殷实的人,好朋友来借米,他们就满脸不高兴,心里盘算着:‘这可是能维持好几天的粮食啊。

    ’有人劝他们救济一下危难之人,或者给孤独的人一顿饭吃,他们就会十分生气,心里又想:‘这够十个人五个人吃的了。

    ’甚至父子兄弟之间,也会为了一点钱财斤斤计较。

    可等到沉迷赌博时,却不惜倾家荡产;面临杀身之祸时,又不惜花重金赎命。

    诸如此类的事情,实在是数不胜数。

    这愚蠢的乡人,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劳山道士 王生求仙记在一座繁华的城镇里,有位排行第七的王生,出身于名门世家。

    他自幼便对道家的超凡之术心生向往,听闻崂山之上仙人众多,心中不禁燃起了强烈的求道之火。

    于是,他毅然背起行囊,踏上了前往崂山的漫漫征途。

    历经艰辛,王生终于登上了崂山的一座山峰。

    只见一座道观隐匿在幽深静谧之处,四周绿树环绕,清幽之极。

    走进道观,一位白发垂肩的道士正端坐在蒲团之上,其目光炯炯,神采奕奕。

    王生赶忙上前,恭敬地向道士行礼,并与之攀谈起来。

    道士所言之道,高深玄妙,令王生如痴如醉。

    王生当即恳请道士收他为徒,道士却微微一笑,说道:“只怕你娇生惯养,吃不了这修行的苦。

    ”王生坚定地回答:“我能行!”道观里的门人众多,傍晚时分,众人纷纷归来。

    王生一一与他们行礼,就此留在了观中。

    次日凌晨,道士便将王生唤至跟前,递给他一把斧头,让他跟随众人一同去山中砍柴。

    王生虽满心不情愿,但也只能谨遵师命。

    一个多月过去了,王生的手脚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苦不堪言,心中渐渐萌生出了回家的念头。

    一天傍晚,王生砍柴归来,只见两位客人正与师父一同饮酒。

    此时天色已晚,却还未点上灯烛。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