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耿十八 珠儿 小官人
关灯
小
中
大
1.耿十八
耿十八还魂记在新成,有个叫耿十八的人,突然身患重病,病情日益恶化,他自己心里清楚,恐怕时日无多了。
一天,他把妻子叫到床前,虚弱地说:“我和你恐怕旦夕之间就要永别了。
我死后,你是守寡还是改嫁,全凭你自己做主,你就实话告诉我你的想法吧。
”妻子听了,只是默默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耿十八坚持追问,又说道:“守寡固然值得称赞,改嫁也是人之常情。
你直言无妨,我只是想在临走前知道你的打算。
你若选择守寡,我走得也安心;你要是想改嫁,我也能断了念想。
”妻子这才一脸悲伤地说:“咱们家穷得叮当响,你在的时候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你走了我怎么守得住呢?”耿十八一听,心中一阵刺痛,猛地伸手抓住妻子的胳膊,悲愤地喊道:“你好狠心啊!”话刚说完,便气绝身亡,可他的手却紧紧握着,怎么也掰不开。
妻子见状,放声大哭。
家人听到哭声赶来,两个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耿十八的手指掰开。
耿十八死后,却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离世。
他走出家门,看到路边停着十几辆小车,每辆车上都坐着九个人,车夫们正拿着一张张写了名字的方幅贴纸,往车上贴。
一个车夫看到耿十八,便催促他上车。
耿十八上车后,发现加上自己,车上正好十个人,再看看粘单上,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后。
车子启动了,车轮滚动发出“咋咋”的声音,震得人耳朵生疼,他也不知道这车子要把自己带到哪里去。
不知走了多久,车子停了下来。
耿十八听到有人说:“这里是思乡地。
”他听到这个名字,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
接着,他又听到车夫们小声交谈:“今天要送三个人。
”耿十八心里一惊。
再仔细一听他们的谈话,发现说的全是阴间的事情,这才恍然大悟:“难道我已经变成鬼了?”想到这里,他心中一阵悲凉,家里也没什么可牵挂的了,只是老母亲年事已高,妻子要是改嫁,谁来照顾母亲呢?想到这儿,他忍不住流下泪来。
又过了一会儿,耿十八看到前面有一座高台,有好几仞高,上面有很多人。
一些人被蒙着头、戴着枷锁,哭哭啼啼地在高台上上下下。
他听旁人说,这就是“望乡台”。
车上的人到了这里,都纷纷跳下车子,争着往台上爬。
车夫们有的打骂阻止,有的则放任不管,可轮到耿十八时,车夫却催促他赶紧上去。
耿十八费了好大的劲,爬了几十级台阶,才登上台顶。
他满怀期待地翘首远望,自家的门闾庭院仿佛就在眼前。
可屋内却隐隐约约,像是被烟雾笼罩着,看不真切。
他心中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悲伤。
耿十八正沉浸在悲痛之中,一回头,发现一个穿着短衣的人站在自己身旁。
那人询问耿十八的姓名,耿十八如实相告。
那人也自我介绍说是东海的匠人。
匠人看到耿十八泪流满面,便问他有什么心事。
耿十八便把担心母亲无人奉养的事说了出来。
匠人听后,打算和耿十八一起越过望乡台逃走。
耿十八害怕被阴间的差役追捕,匠人却信誓旦旦地说没关系;耿十八又担心高台太高,跳下去会摔死,匠人只是让他跟着自己就行。
说完,匠人先纵身一跃,耿十八一咬牙,也跟着跳了下去。
落地后,两人竟然都安然无恙,而且似乎也没有人发现他们逃跑了。
耿十八看到他们乘坐的车子还在台下,刚松了一口气,突然想到自己的名字还粘在车子上,担心会被按名字追捕,于是又急忙跑回去,用手指把自己的名字涂掉,这才又和匠人拼命逃跑。
两人气喘吁吁,一刻也不敢停歇。
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了耿十八家所在的村子。
匠人一直把耿十八送到家门口,便和他告别了。
耿十八走进屋子,突然看到自己的尸体躺在床上,顿时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等他再次醒来,发现自己竟然活了过来!他只觉得浑身乏力,又躁又渴,大声呼喊着要喝水。
家人看到他突然“复活”,都吓得不轻,但还是赶紧端来水。
耿十八一口气喝了一石多水,这才缓过劲来。
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对着空气又是作揖又是拜伏,好像在和什么人告别。
之后他走出家门,对着门外拱手道谢,才回到屋里,然后又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家人看到耿十八的行为如此怪异,都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活过来了,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发现他除了行为有些奇怪,也没什么其他异常。
家人们壮着胆子慢慢靠近他,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耿十八这才把自己死后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家人好奇地问:“你出门是在做什么?”耿十八回答:“我在和匠人告别。
”又问:“你为什么喝那么多水?”他说:“一开始是我喝的,后来是匠人喝的。
”从那以后,耿十八喝了几天的汤羹,身体渐渐恢复了健康。
但经过这件事,他对妻子彻底寒了心,再也不愿意和她同床共枕了。
2.珠儿 珠儿还魂,阴阳奇事常州有个叫李化的人,家境殷实,拥有不少田产。
可惜他年过半百,却一直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小惠。
小惠容貌秀丽,乖巧懂事,夫妻二人对她疼爱有加。
然而,命运弄人,小惠十四岁那年,突然染上重病,不治身亡。
女儿的离世让这个家变得冷冷清清,李化和妻子整日沉浸在悲痛之中,生活也失去了往日的乐趣。
为了延续香火,李化纳了一房妾室。
过了一年多,妾室生下一个儿子,李化视如珍宝,取名珠儿。
随着珠儿渐渐长大,模样长得魁梧可爱,可智力却发育迟缓,五六岁了还分不清豆子和麦子,说话也结结巴巴的。
但李化满心欢喜,并不觉
一天,他把妻子叫到床前,虚弱地说:“我和你恐怕旦夕之间就要永别了。
我死后,你是守寡还是改嫁,全凭你自己做主,你就实话告诉我你的想法吧。
”妻子听了,只是默默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耿十八坚持追问,又说道:“守寡固然值得称赞,改嫁也是人之常情。
你直言无妨,我只是想在临走前知道你的打算。
你若选择守寡,我走得也安心;你要是想改嫁,我也能断了念想。
”妻子这才一脸悲伤地说:“咱们家穷得叮当响,你在的时候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你走了我怎么守得住呢?”耿十八一听,心中一阵刺痛,猛地伸手抓住妻子的胳膊,悲愤地喊道:“你好狠心啊!”话刚说完,便气绝身亡,可他的手却紧紧握着,怎么也掰不开。
妻子见状,放声大哭。
家人听到哭声赶来,两个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耿十八的手指掰开。
耿十八死后,却并不知道自己已经离世。
他走出家门,看到路边停着十几辆小车,每辆车上都坐着九个人,车夫们正拿着一张张写了名字的方幅贴纸,往车上贴。
一个车夫看到耿十八,便催促他上车。
耿十八上车后,发现加上自己,车上正好十个人,再看看粘单上,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后。
车子启动了,车轮滚动发出“咋咋”的声音,震得人耳朵生疼,他也不知道这车子要把自己带到哪里去。
不知走了多久,车子停了下来。
耿十八听到有人说:“这里是思乡地。
”他听到这个名字,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
接着,他又听到车夫们小声交谈:“今天要送三个人。
”耿十八心里一惊。
再仔细一听他们的谈话,发现说的全是阴间的事情,这才恍然大悟:“难道我已经变成鬼了?”想到这里,他心中一阵悲凉,家里也没什么可牵挂的了,只是老母亲年事已高,妻子要是改嫁,谁来照顾母亲呢?想到这儿,他忍不住流下泪来。
又过了一会儿,耿十八看到前面有一座高台,有好几仞高,上面有很多人。
一些人被蒙着头、戴着枷锁,哭哭啼啼地在高台上上下下。
他听旁人说,这就是“望乡台”。
车上的人到了这里,都纷纷跳下车子,争着往台上爬。
车夫们有的打骂阻止,有的则放任不管,可轮到耿十八时,车夫却催促他赶紧上去。
耿十八费了好大的劲,爬了几十级台阶,才登上台顶。
他满怀期待地翘首远望,自家的门闾庭院仿佛就在眼前。
可屋内却隐隐约约,像是被烟雾笼罩着,看不真切。
他心中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悲伤。
耿十八正沉浸在悲痛之中,一回头,发现一个穿着短衣的人站在自己身旁。
那人询问耿十八的姓名,耿十八如实相告。
那人也自我介绍说是东海的匠人。
匠人看到耿十八泪流满面,便问他有什么心事。
耿十八便把担心母亲无人奉养的事说了出来。
匠人听后,打算和耿十八一起越过望乡台逃走。
耿十八害怕被阴间的差役追捕,匠人却信誓旦旦地说没关系;耿十八又担心高台太高,跳下去会摔死,匠人只是让他跟着自己就行。
说完,匠人先纵身一跃,耿十八一咬牙,也跟着跳了下去。
落地后,两人竟然都安然无恙,而且似乎也没有人发现他们逃跑了。
耿十八看到他们乘坐的车子还在台下,刚松了一口气,突然想到自己的名字还粘在车子上,担心会被按名字追捕,于是又急忙跑回去,用手指把自己的名字涂掉,这才又和匠人拼命逃跑。
两人气喘吁吁,一刻也不敢停歇。
没过多久,他们就来到了耿十八家所在的村子。
匠人一直把耿十八送到家门口,便和他告别了。
耿十八走进屋子,突然看到自己的尸体躺在床上,顿时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等他再次醒来,发现自己竟然活了过来!他只觉得浑身乏力,又躁又渴,大声呼喊着要喝水。
家人看到他突然“复活”,都吓得不轻,但还是赶紧端来水。
耿十八一口气喝了一石多水,这才缓过劲来。
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对着空气又是作揖又是拜伏,好像在和什么人告别。
之后他走出家门,对着门外拱手道谢,才回到屋里,然后又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家人看到耿十八的行为如此怪异,都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活过来了,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发现他除了行为有些奇怪,也没什么其他异常。
家人们壮着胆子慢慢靠近他,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耿十八这才把自己死后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家人好奇地问:“你出门是在做什么?”耿十八回答:“我在和匠人告别。
”又问:“你为什么喝那么多水?”他说:“一开始是我喝的,后来是匠人喝的。
”从那以后,耿十八喝了几天的汤羹,身体渐渐恢复了健康。
但经过这件事,他对妻子彻底寒了心,再也不愿意和她同床共枕了。
2.珠儿 珠儿还魂,阴阳奇事常州有个叫李化的人,家境殷实,拥有不少田产。
可惜他年过半百,却一直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小惠。
小惠容貌秀丽,乖巧懂事,夫妻二人对她疼爱有加。
然而,命运弄人,小惠十四岁那年,突然染上重病,不治身亡。
女儿的离世让这个家变得冷冷清清,李化和妻子整日沉浸在悲痛之中,生活也失去了往日的乐趣。
为了延续香火,李化纳了一房妾室。
过了一年多,妾室生下一个儿子,李化视如珍宝,取名珠儿。
随着珠儿渐渐长大,模样长得魁梧可爱,可智力却发育迟缓,五六岁了还分不清豆子和麦子,说话也结结巴巴的。
但李化满心欢喜,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