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周克昌 嫦娥 鞠乐如

关灯
    1.周克昌 真假克昌?明万历年间,淮上贡生周天仪书房悬着“耕读传家”匾额,案头端砚却积着薄灰——十三岁的独子克昌又溜出塾馆,竹蜻蜓的影子掠过青石板巷,惊起檐下白鸽。

    ?“由他去吧。

    ”周天仪摩挲着儿子幼时描红的残卷,墨迹早被岁月洇成淡痕。

    夫人将冷透的莲子羹推远,绣帕绞得发皱:“邻舍王郎中家的哥儿,早中了童生。

    ”?戌时梆子响过,克昌的虎头靴还未沾家门槛。

    周天仪举着灯笼寻至城隍庙,香案下只剩半块糖糕,糖霜沾着草屑。

    夫人的哭声惊碎满院月光,供桌上的长命锁在风里晃出细碎声响。

    ?次年暮春,杏花纷落时克昌突然立在垂花门外。

    月白衫子染着山岚,袖中滚出半枚残破的桃木符。

    “被黄冠道人掳去终南山。

    ”少年指尖抚过门框裂痕,“趁他采药,偷了山道的野果充饥。

    ”?再入塾馆,克昌执笔如握玉,《论语》倒背如流。

    乡试放榜那日,报喜的锣声震得周家照壁上的“福”字都在抖。

    赵进士遣媒送来描金庚帖,绣着并蒂莲的婚书铺满八仙桌。

    ?洞房花烛夜,新妇倚着红绸帐子轻笑,克昌却抱着书匣蜷在明间竹榻。

    更漏三更,月光漫过他紧攥的《登科录》,纸页间夹着片风干的山茱萸。

    ?“昌儿,你媳妇晨起又干呕了。

    ”夫人将酸梅汤搁在窗台上,瞥见儿子正往砚台里倒朱砂——那是给魁星爷描金身的颜料。

    克昌猛地转身,额角朱砂痣在烛光里晃得人眼晕:“母亲莫再催,孩儿自有打算。

    ”?秋闱捷报传来时,周天仪摸着“文魁”匾额老泪纵横。

    可当他提及抱孙,儿子却望着梁间燕巢出神:“爹可知,南山的松子该落了。

    ”话音未落,锦袍委地如蜕,只剩双皂靴沾着山中苔藓。

    ?次日卯时,枣红马嘶鸣惊醒晨雾。

    真克昌蓬头垢面撞开宅门,腰间系着富商赐的银铃铛。

    “被卖去扬州盐商府,那老爷刚得了麟儿,便放我归。

    ”他盯着墙上“孝廉”匾额发怔,案头自己的笔迹竟陌生得像鬼画符。

    ?新妇从屏后转出,凤仙花染的指甲掐进克昌掌心:“郎君怎忘了,上月还说要画《百子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