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山大王 遵化署狐 张诚
关灯
小
中
大
尘毒雾之中,有一缕白气冲破烟雾,直冲云霄而去。
大家望着那缕白气,纷纷说道:“有一只狐狸逃走了!”不过,从那以后,官署里确实再没有狐狸出来作祟,变得平安了许多。
两年后,邱公派了一位得力的仆人,带着一笔数目可观的银子前往京城,打算为自己谋求晋升的机会。
由于事情还没有办妥,仆人就把银子暂时藏在了一位班役的家中。
突然有一天,一位老者来到朝堂上喊冤,声称自己的妻子儿女被人横加杀戮,死得凄惨。
他还指控邱公克扣军粮,为了升官发财,不惜贿赂权贵,那些藏起来的银子,现在就埋在某班役的家里,可以去查证。
皇帝得知后,下旨派人押着老者去查验。
众人来到班役家,里里外外搜了个遍,却什么也没找到。
这时,老者只是用脚在地上点了一下。
大家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顺着那个位置挖掘,果然挖到了银子,而且银子上还刻着“某郡解”的字样。
可等众人想要再找老者时,他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官府按照老者提供的乡里姓名去寻找他的下落,却发现根本没有这个人。
就这样,邱公因为这件事遭受了灾祸,被牵连治罪。
直到这时,大家才明白,那位告状的老者就是当初逃走的那只狐狸。
邱公一心想要为民除害,消灭那些作祟的狐狸,却没想到给自己留下了后患。
而异史氏对此评论道:“狐狸作祟害人,确实罪该万死。
但如果它们已经服软,选择饶恕它们,也是一种仁善之举。
邱公对狐狸的做法,可以说是太过于偏激了。
可要是像关西那样的英雄豪杰来处理此事,就算有一百只狐狸,又怎能对其造成伤害呢?”邱公与狐狸的这段恩怨,成了人们口中的奇谈,也让人们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因果循环。
3.张诚 兄弟情深,破镜重圆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
原本生活在齐地的张氏,在一场浩劫中失去了平静的生活。
他的妻子被北兵掳走,无奈之下,他只能背井离乡,四处漂泊。
后来,张氏来到了河南,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渐渐安定下来,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生下儿子张讷。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放过张氏一家。
不久后,妻子因病去世,张氏又娶了牛氏为继室。
牛氏性情凶悍,对张讷充满了厌恶,把他当作奴仆一般对待,不仅只给他吃粗劣的食物,还每日要求他去山上砍柴,规定必须砍够一担柴,否则就会棍棒相加,恶语咒骂,张讷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牛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张诚宠爱有加,不仅偷偷给他吃美味的食物,还送他去私塾读书。
张诚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长大,他生性善良孝顺,对兄长充满了友爱之情。
看到兄长每日辛苦劳作,还要遭受母亲的虐待,他心里十分不忍,便私下里劝母亲对兄长好一点,可牛氏根本不听。
有一天,张讷像往常一样进山砍柴。
刚砍了没多久,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场狂风暴雨倾盆而下。
张讷只好躲在山岩下避雨,等雨停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
他又饿又累,只能背着为数不多的柴艰难地回到家。
牛氏看到张讷砍的柴这么少,顿时火冒三丈,愤怒地拒绝给他食物。
张讷饥肠辘辘,满心委屈,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回到房间,躺在床上默默忍受饥饿的折磨。
张诚从私塾回来,看到兄长无精打采的样子,关切地问:“哥哥,你生病了吗?”张讷有气无力地回答:“我只是饿了。
”接着,他把今天的遭遇告诉了张诚。
张诚听后,心里十分难过,他没有多说什么,转身离开房间。
不一会儿,张诚怀里揣着几个饼回来了,递给兄长说:“哥哥,你快吃吧,这是我偷偷拿了面粉,请邻居家的大嫂帮忙做的,你吃的时候别声张。
”张讷接过饼,心里满是感动,但他还是叮嘱弟弟:“以后别再这样做了,要是被发现,会连累你的。
而且每天吃一点,也不至于饿死。
”张诚却心疼地说:“哥哥你身体本来就弱,怎么能砍那么多柴呢!”第二天吃过饭后,张诚趁家人不注意,偷偷跑到山里找哥哥。
张讷看到弟弟,又惊又急,问道:“你跑来干什么?”张诚回答:“我来帮你砍柴。
”张讷又问:“是谁让你来的?”张诚说:“是我自己想来的。
”张讷连忙劝阻:“先不说你会不会砍柴,就算你会,也不能来。
”说完,便催促张诚回家。
可张诚根本不听,他用手和脚折断树枝,帮哥哥砍柴,还说:“明天我带斧头来。
”张讷走近一看,发现弟弟的手指都破了,鞋子也磨穿了,心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哽咽着说:“你要是不赶紧回家,我就用斧头自杀!”张诚这才不情愿地回去了。
张讷放心不下,一直把弟弟送到半路,才返回山里继续砍柴。
回到家后,张讷来到私塾,叮嘱老师说:“我弟弟年纪小,您一定要看好他,山里虎狼多,太危险了。
”老师皱着眉头说:“今天上午他不知道去哪儿了,我已经教训过他了。
”张讷回到家,对张诚说:“叫你别去,你不听,这下被老师惩罚了吧!”张诚却笑着说:“没有的事。
”可到了第二天,张诚还是带着斧头去了山里。
张讷看到他,又惊又气:“我不是让你别来吗,怎么又来了?”张诚没有回答,只是更加卖力地砍柴,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也不停下来休息。
等砍够了一担柴,张诚才扛起柴,一声不吭地回家了。
老师见他又逃课,再次责备他,张诚这才把实情告诉了老师。
老师听后,不禁感叹他的善良和友爱,便不再阻止他。
此后,无论张讷怎么劝阻,张诚都坚持要帮哥哥砍柴。
有一天,张讷和几个村民一起在山里砍柴。
突然,一只猛虎从山林中窜了出来,众人吓得纷纷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那只老虎径直朝着张诚扑去,一口咬住他,转身就跑。
张讷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地拿起斧头,拼命追赶老虎。
他用尽全身力气,朝着老虎砍去,斧头砍中了老虎的胯部。
老虎吃痛,丢下张诚,狂奔而去,很快就消失在了山林中。
张讷望着老虎消失的方向,悲痛欲绝,放声大哭。
他觉得弟弟是为了帮自己才遭遇不幸,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举起斧头,朝着自己的脖子砍去。
众人连忙冲过去,夺下他的斧头,但斧头已经砍进脖子一寸多深,鲜血如泉涌般流出来。
张讷顿时头晕目眩,昏死过去。
众人惊慌失措,赶忙撕下衣服为他包扎伤口,然后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回了家。
牛氏看到儿子受伤,悲痛欲绝,她不分青红皂白,对着张讷哭骂道:“你杀了我的儿子,还想用自杀来逃避责任吗!”张讷忍着剧痛,虚弱地说:“娘,您别难过,弟弟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众人把张讷放在床上,他的伤口疼得厉害,根本无法入睡,只能日夜靠着墙壁坐着哭泣。
父亲担心他也会死去,时不时地端来食物喂他,可每次都被牛氏恶语责骂,张讷心灰意冷,干脆不再进食,三天后便气绝身亡。
说来也怪,村里有个能“走无常”(传说中能在阳间和阴间穿梭的人)的巫师。
张讷死后,灵魂在阴间的路上遇到了他。
张讷把自己生前的种种遭遇,以及和弟弟的深厚情谊,都详细地告诉了巫师。
他还急切地询问弟弟的下落,巫师表示自己也没有听说过。
但巫师被张讷的真情所打动,便带着他一起寻找。
他们
大家望着那缕白气,纷纷说道:“有一只狐狸逃走了!”不过,从那以后,官署里确实再没有狐狸出来作祟,变得平安了许多。
两年后,邱公派了一位得力的仆人,带着一笔数目可观的银子前往京城,打算为自己谋求晋升的机会。
由于事情还没有办妥,仆人就把银子暂时藏在了一位班役的家中。
突然有一天,一位老者来到朝堂上喊冤,声称自己的妻子儿女被人横加杀戮,死得凄惨。
他还指控邱公克扣军粮,为了升官发财,不惜贿赂权贵,那些藏起来的银子,现在就埋在某班役的家里,可以去查证。
皇帝得知后,下旨派人押着老者去查验。
众人来到班役家,里里外外搜了个遍,却什么也没找到。
这时,老者只是用脚在地上点了一下。
大家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顺着那个位置挖掘,果然挖到了银子,而且银子上还刻着“某郡解”的字样。
可等众人想要再找老者时,他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官府按照老者提供的乡里姓名去寻找他的下落,却发现根本没有这个人。
就这样,邱公因为这件事遭受了灾祸,被牵连治罪。
直到这时,大家才明白,那位告状的老者就是当初逃走的那只狐狸。
邱公一心想要为民除害,消灭那些作祟的狐狸,却没想到给自己留下了后患。
而异史氏对此评论道:“狐狸作祟害人,确实罪该万死。
但如果它们已经服软,选择饶恕它们,也是一种仁善之举。
邱公对狐狸的做法,可以说是太过于偏激了。
可要是像关西那样的英雄豪杰来处理此事,就算有一百只狐狸,又怎能对其造成伤害呢?”邱公与狐狸的这段恩怨,成了人们口中的奇谈,也让人们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因果循环。
3.张诚 兄弟情深,破镜重圆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
原本生活在齐地的张氏,在一场浩劫中失去了平静的生活。
他的妻子被北兵掳走,无奈之下,他只能背井离乡,四处漂泊。
后来,张氏来到了河南,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渐渐安定下来,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生下儿子张讷。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放过张氏一家。
不久后,妻子因病去世,张氏又娶了牛氏为继室。
牛氏性情凶悍,对张讷充满了厌恶,把他当作奴仆一般对待,不仅只给他吃粗劣的食物,还每日要求他去山上砍柴,规定必须砍够一担柴,否则就会棍棒相加,恶语咒骂,张讷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牛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张诚宠爱有加,不仅偷偷给他吃美味的食物,还送他去私塾读书。
张诚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长大,他生性善良孝顺,对兄长充满了友爱之情。
看到兄长每日辛苦劳作,还要遭受母亲的虐待,他心里十分不忍,便私下里劝母亲对兄长好一点,可牛氏根本不听。
有一天,张讷像往常一样进山砍柴。
刚砍了没多久,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场狂风暴雨倾盆而下。
张讷只好躲在山岩下避雨,等雨停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
他又饿又累,只能背着为数不多的柴艰难地回到家。
牛氏看到张讷砍的柴这么少,顿时火冒三丈,愤怒地拒绝给他食物。
张讷饥肠辘辘,满心委屈,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回到房间,躺在床上默默忍受饥饿的折磨。
张诚从私塾回来,看到兄长无精打采的样子,关切地问:“哥哥,你生病了吗?”张讷有气无力地回答:“我只是饿了。
”接着,他把今天的遭遇告诉了张诚。
张诚听后,心里十分难过,他没有多说什么,转身离开房间。
不一会儿,张诚怀里揣着几个饼回来了,递给兄长说:“哥哥,你快吃吧,这是我偷偷拿了面粉,请邻居家的大嫂帮忙做的,你吃的时候别声张。
”张讷接过饼,心里满是感动,但他还是叮嘱弟弟:“以后别再这样做了,要是被发现,会连累你的。
而且每天吃一点,也不至于饿死。
”张诚却心疼地说:“哥哥你身体本来就弱,怎么能砍那么多柴呢!”第二天吃过饭后,张诚趁家人不注意,偷偷跑到山里找哥哥。
张讷看到弟弟,又惊又急,问道:“你跑来干什么?”张诚回答:“我来帮你砍柴。
”张讷又问:“是谁让你来的?”张诚说:“是我自己想来的。
”张讷连忙劝阻:“先不说你会不会砍柴,就算你会,也不能来。
”说完,便催促张诚回家。
可张诚根本不听,他用手和脚折断树枝,帮哥哥砍柴,还说:“明天我带斧头来。
”张讷走近一看,发现弟弟的手指都破了,鞋子也磨穿了,心疼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哽咽着说:“你要是不赶紧回家,我就用斧头自杀!”张诚这才不情愿地回去了。
张讷放心不下,一直把弟弟送到半路,才返回山里继续砍柴。
回到家后,张讷来到私塾,叮嘱老师说:“我弟弟年纪小,您一定要看好他,山里虎狼多,太危险了。
”老师皱着眉头说:“今天上午他不知道去哪儿了,我已经教训过他了。
”张讷回到家,对张诚说:“叫你别去,你不听,这下被老师惩罚了吧!”张诚却笑着说:“没有的事。
”可到了第二天,张诚还是带着斧头去了山里。
张讷看到他,又惊又气:“我不是让你别来吗,怎么又来了?”张诚没有回答,只是更加卖力地砍柴,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也不停下来休息。
等砍够了一担柴,张诚才扛起柴,一声不吭地回家了。
老师见他又逃课,再次责备他,张诚这才把实情告诉了老师。
老师听后,不禁感叹他的善良和友爱,便不再阻止他。
此后,无论张讷怎么劝阻,张诚都坚持要帮哥哥砍柴。
有一天,张讷和几个村民一起在山里砍柴。
突然,一只猛虎从山林中窜了出来,众人吓得纷纷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那只老虎径直朝着张诚扑去,一口咬住他,转身就跑。
张讷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地拿起斧头,拼命追赶老虎。
他用尽全身力气,朝着老虎砍去,斧头砍中了老虎的胯部。
老虎吃痛,丢下张诚,狂奔而去,很快就消失在了山林中。
张讷望着老虎消失的方向,悲痛欲绝,放声大哭。
他觉得弟弟是为了帮自己才遭遇不幸,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举起斧头,朝着自己的脖子砍去。
众人连忙冲过去,夺下他的斧头,但斧头已经砍进脖子一寸多深,鲜血如泉涌般流出来。
张讷顿时头晕目眩,昏死过去。
众人惊慌失措,赶忙撕下衣服为他包扎伤口,然后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回了家。
牛氏看到儿子受伤,悲痛欲绝,她不分青红皂白,对着张讷哭骂道:“你杀了我的儿子,还想用自杀来逃避责任吗!”张讷忍着剧痛,虚弱地说:“娘,您别难过,弟弟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众人把张讷放在床上,他的伤口疼得厉害,根本无法入睡,只能日夜靠着墙壁坐着哭泣。
父亲担心他也会死去,时不时地端来食物喂他,可每次都被牛氏恶语责骂,张讷心灰意冷,干脆不再进食,三天后便气绝身亡。
说来也怪,村里有个能“走无常”(传说中能在阳间和阴间穿梭的人)的巫师。
张讷死后,灵魂在阴间的路上遇到了他。
张讷把自己生前的种种遭遇,以及和弟弟的深厚情谊,都详细地告诉了巫师。
他还急切地询问弟弟的下落,巫师表示自己也没有听说过。
但巫师被张讷的真情所打动,便带着他一起寻找。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