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中 鲁公女 道士
关灯
小
中
大
,烦请前去相会。
”张于旦落泪道:“我已三十多岁,再过十五年,都快入土了,相会又有何用?”女子也哭泣着说:“我愿为奴婢来报答君恩。
”过了一会儿,女子又说:“君送我六七里路吧,此去多荆棘,我衣长难以通过。
”于是,她抱住张于旦的脖子,张于旦将她送到大道上。
只见路旁车马簇拥,有的马上坐一人,有的坐两人;车上有的坐三人、四人,甚至十数人不等。
唯独一辆钿车,绣缨朱幰,车上只有一位老媪。
老媪见女子到来,喊道:“来了吗?”女子应道:“来了。
”然后回头对张于旦说:“就送到这里,你且回去!勿忘所言。
”张于旦点头答应。
女子走近钿车,老媪伸手将她扶上车,车帘一展,车马便喧闹着离去了。
张于旦怅然若失,回到住处,将约定的时日记在墙壁上。
他想到诵经咒的神奇功效,持诵愈发虔诚。
一日,他梦到神人告知:“你志向甚佳,但须到南海去。
”他问:“南海有多远?”神人答:“近在方寸地。
”张于旦醒来,领悟了其中深意,一心向佛,修行愈发高洁。
三年后,他的次子张明、长子张政,相继在科举中高中高科。
张于旦虽骤然显贵,但依旧坚持善行。
一日夜里,他梦到青衣人邀他前去,只见宫殿中坐着一人,宛如菩萨模样。
那人迎上来对他说:“你为善令人欣喜,可惜寿命不长,幸而我已向上帝求情。
”张于旦伏地叩头致谢。
那人将他唤起,赐座,并奉上一杯茶,茶香芬芳如兰。
又让童子带他去池中沐浴。
池水清澈,游鱼清晰可见,入水便觉温暖,捧起水还有荷叶的清香。
过了一会儿,张于旦渐渐走入深处,不慎失足陷入水中,水没过头顶。
他惊醒过来,觉得此事十分奇异。
从此,他身体愈发强健,目光愈发明亮。
他捋自己的胡须,白的纷纷簌簌落下;又过了许久,黑的也掉落了。
脸上的皱纹也渐渐舒展。
数月后,他颔下光秃,面容如孩童般,宛如十五六岁时的模样。
他还变得喜好游戏之事,如同孩童一般。
有时过于注重修饰外表,两个儿子便会纠正他。
不久,夫人因年老多病去世,儿子们想为他在富贵人家求娶继室。
张于旦却说:“等我从河北回来后再娶。
”屈指一算,已到了与女子约定的期限,于是他带着仆人马匹前往河北。
到了河北,四处打听,果然有卢户部。
原来,卢公生了一个女儿,这女儿生下来便能说话,长大后愈发聪慧美丽,父母极为宠爱她。
许多富贵人家前来提亲,女儿都不愿意,父母奇怪询问,她便详细讲述了前世的约定。
父母算了算时间,大笑道:“傻丫头!张郎如今都快五十岁了,人事变迁,说不定他的骨头都已经腐朽了。
就算他还在世,也已经头发稀疏、牙齿脱落了。
”女儿却不听。
母亲见她心意坚定,便与卢公商量,告诫守门人不要让客人进来,过了约定的期限,好让女儿断了念想。
不久,张于旦来到卢家,守门人拒绝他入内,他只好退回旅舍,心中怅恨,不知如何是好。
他闲来在城郊游玩,顺便暗中打听卢家女儿的消息。
卢家女儿以为张于旦负约,整日哭泣,不吃不喝。
母亲劝慰道:“他不来,想必已经去世了。
就算他没死,背盟的罪过也不在你。
”女儿默不作声,只是终日卧床不起。
卢公忧心忡忡,也想看看张于旦究竟是怎样的人,于是借口出游,在野外与张于旦相遇。
卢公见张于旦竟是个少年模样,十分惊讶。
二人席地而坐,略作交谈,张于旦言辞倜傥,卢公心中欢喜,便邀请他到家中。
卢公正准备询问他的情况,突然想起女儿,急忙起身,嘱咐张于旦暂且独坐,自己匆匆进入内室告诉女儿。
女儿听闻,欣喜万分,挣扎着起身,偷偷窥视张于旦,却发现他的容貌与记忆中不符,顿时落泪返回,埋怨父亲欺骗自己。
卢公极力解释,女儿却只是哭泣不止。
卢公无奈走出,心中懊恼,对张于旦也不再热情。
张于旦问:“贵府中有在户部任职的人吗?”卢公随意应了一声,目光看向别处,似乎并不在意张于旦。
张于旦察觉到他的怠慢,便告辞离去。
卢家女儿为此哭泣数日,最终香消玉殒。
夜里,张于旦梦到女子前来,女子悲伤地说:“前来探望的果然是君吗?只因年貌不同,我们当面错过。
我已忧愤而死。
烦请君速到土地祠招我魂魄,我或许还能活过来,迟了就来不及了。
”张于旦醒来,急忙赶到卢家,得知卢家女儿果然已经去世两日了。
他悲痛万分,进入卢家吊唁,随后将梦境告诉了卢公。
卢公听从他的话,到土地祠招魂。
回到家中,打开女儿的衾被,抚摸着她的尸体,呼唤祝祷。
不一会儿,便听到女子喉中咯咯有声。
忽然,女子朱唇微启,吐出一块如冰般的痰块,众人将她扶到榻上,她渐渐恢复了呻吟。
卢公大喜,恭敬地请张于旦出去,设酒摆宴。
席间,卢公细细询问张于旦的家世,得知他出身名门,愈发欢喜,便择良辰吉日,为二人举办了婚礼。
婚后半月,张于旦带着妻子回到家中,卢公送他们到家,半年后才离去。
张于旦夫妇相处,宛如年
”张于旦落泪道:“我已三十多岁,再过十五年,都快入土了,相会又有何用?”女子也哭泣着说:“我愿为奴婢来报答君恩。
”过了一会儿,女子又说:“君送我六七里路吧,此去多荆棘,我衣长难以通过。
”于是,她抱住张于旦的脖子,张于旦将她送到大道上。
只见路旁车马簇拥,有的马上坐一人,有的坐两人;车上有的坐三人、四人,甚至十数人不等。
唯独一辆钿车,绣缨朱幰,车上只有一位老媪。
老媪见女子到来,喊道:“来了吗?”女子应道:“来了。
”然后回头对张于旦说:“就送到这里,你且回去!勿忘所言。
”张于旦点头答应。
女子走近钿车,老媪伸手将她扶上车,车帘一展,车马便喧闹着离去了。
张于旦怅然若失,回到住处,将约定的时日记在墙壁上。
他想到诵经咒的神奇功效,持诵愈发虔诚。
一日,他梦到神人告知:“你志向甚佳,但须到南海去。
”他问:“南海有多远?”神人答:“近在方寸地。
”张于旦醒来,领悟了其中深意,一心向佛,修行愈发高洁。
三年后,他的次子张明、长子张政,相继在科举中高中高科。
张于旦虽骤然显贵,但依旧坚持善行。
一日夜里,他梦到青衣人邀他前去,只见宫殿中坐着一人,宛如菩萨模样。
那人迎上来对他说:“你为善令人欣喜,可惜寿命不长,幸而我已向上帝求情。
”张于旦伏地叩头致谢。
那人将他唤起,赐座,并奉上一杯茶,茶香芬芳如兰。
又让童子带他去池中沐浴。
池水清澈,游鱼清晰可见,入水便觉温暖,捧起水还有荷叶的清香。
过了一会儿,张于旦渐渐走入深处,不慎失足陷入水中,水没过头顶。
他惊醒过来,觉得此事十分奇异。
从此,他身体愈发强健,目光愈发明亮。
他捋自己的胡须,白的纷纷簌簌落下;又过了许久,黑的也掉落了。
脸上的皱纹也渐渐舒展。
数月后,他颔下光秃,面容如孩童般,宛如十五六岁时的模样。
他还变得喜好游戏之事,如同孩童一般。
有时过于注重修饰外表,两个儿子便会纠正他。
不久,夫人因年老多病去世,儿子们想为他在富贵人家求娶继室。
张于旦却说:“等我从河北回来后再娶。
”屈指一算,已到了与女子约定的期限,于是他带着仆人马匹前往河北。
到了河北,四处打听,果然有卢户部。
原来,卢公生了一个女儿,这女儿生下来便能说话,长大后愈发聪慧美丽,父母极为宠爱她。
许多富贵人家前来提亲,女儿都不愿意,父母奇怪询问,她便详细讲述了前世的约定。
父母算了算时间,大笑道:“傻丫头!张郎如今都快五十岁了,人事变迁,说不定他的骨头都已经腐朽了。
就算他还在世,也已经头发稀疏、牙齿脱落了。
”女儿却不听。
母亲见她心意坚定,便与卢公商量,告诫守门人不要让客人进来,过了约定的期限,好让女儿断了念想。
不久,张于旦来到卢家,守门人拒绝他入内,他只好退回旅舍,心中怅恨,不知如何是好。
他闲来在城郊游玩,顺便暗中打听卢家女儿的消息。
卢家女儿以为张于旦负约,整日哭泣,不吃不喝。
母亲劝慰道:“他不来,想必已经去世了。
就算他没死,背盟的罪过也不在你。
”女儿默不作声,只是终日卧床不起。
卢公忧心忡忡,也想看看张于旦究竟是怎样的人,于是借口出游,在野外与张于旦相遇。
卢公见张于旦竟是个少年模样,十分惊讶。
二人席地而坐,略作交谈,张于旦言辞倜傥,卢公心中欢喜,便邀请他到家中。
卢公正准备询问他的情况,突然想起女儿,急忙起身,嘱咐张于旦暂且独坐,自己匆匆进入内室告诉女儿。
女儿听闻,欣喜万分,挣扎着起身,偷偷窥视张于旦,却发现他的容貌与记忆中不符,顿时落泪返回,埋怨父亲欺骗自己。
卢公极力解释,女儿却只是哭泣不止。
卢公无奈走出,心中懊恼,对张于旦也不再热情。
张于旦问:“贵府中有在户部任职的人吗?”卢公随意应了一声,目光看向别处,似乎并不在意张于旦。
张于旦察觉到他的怠慢,便告辞离去。
卢家女儿为此哭泣数日,最终香消玉殒。
夜里,张于旦梦到女子前来,女子悲伤地说:“前来探望的果然是君吗?只因年貌不同,我们当面错过。
我已忧愤而死。
烦请君速到土地祠招我魂魄,我或许还能活过来,迟了就来不及了。
”张于旦醒来,急忙赶到卢家,得知卢家女儿果然已经去世两日了。
他悲痛万分,进入卢家吊唁,随后将梦境告诉了卢公。
卢公听从他的话,到土地祠招魂。
回到家中,打开女儿的衾被,抚摸着她的尸体,呼唤祝祷。
不一会儿,便听到女子喉中咯咯有声。
忽然,女子朱唇微启,吐出一块如冰般的痰块,众人将她扶到榻上,她渐渐恢复了呻吟。
卢公大喜,恭敬地请张于旦出去,设酒摆宴。
席间,卢公细细询问张于旦的家世,得知他出身名门,愈发欢喜,便择良辰吉日,为二人举办了婚礼。
婚后半月,张于旦带着妻子回到家中,卢公送他们到家,半年后才离去。
张于旦夫妇相处,宛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