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庙鬼 陆判 婴宁
关灯
小
中
大
尸体合葬在一起。
此后,朱尔旦三次参加礼部的会试,却都因违反场规而被逐出考场。
接连的打击让他心灰意冷,从此彻底打消了仕途的念头。
时光匆匆,三十年过去了。
一天夜里,陆判官前来告知朱尔旦:“您的寿命快要到头了。
”朱尔旦询问期限,陆判官回答说还有五天。
朱尔旦又问:“能救我吗?”陆判官说:“这是天命,人岂能私自更改?况且在豁达之人看来,生死本就无异,何必把生当作乐事,把死当作悲哀呢?”朱尔旦觉得陆判官说得在理,便开始准备自己的衣衾棺椁。
一切准备妥当后,他身着盛装,安然离世。
第二天,夫人正扶着灵柩痛哭,朱尔旦却突然缓缓从外面走进来。
夫人吓得惊慌失措。
朱尔旦说:“我确实是鬼,但与生前并无不同。
只是放心不下你这孤儿寡母,实在眷恋不舍。
”夫人悲痛欲绝,泪水沾满了衣襟,朱尔旦在一旁温柔地安慰着她。
夫人说:“古时有还魂的说法,你既然有灵,为何不再重生呢?”朱尔旦说:“天数不可违背。
”夫人又问:“你在阴司担任什么职务?”朱尔旦回答:“陆判官举荐我督办案务,我已经有了官爵,倒也没什么辛苦的。
”夫人还想再问,朱尔旦说:“陆判官和我一同前来,你可以准备些酒食。
”说完,便快步走了出去。
夫人依照他的话,赶忙准备酒菜。
只听屋里传来欢声笑语,声音洪亮,就如同朱尔旦生前一般。
半夜,夫人悄悄窥视,却发现朱尔旦已经悄然离去。
从那以后,朱尔旦每隔三五天便会回来一次,有时还会留宿,与夫人恩爱缠绵,顺便料理家中事务。
他的儿子朱玮当时才五岁,朱尔旦每次回来都会将他抱在怀里。
等到朱玮七八岁时,朱尔旦便在灯下教他读书。
朱玮也十分聪慧,九岁便能作文,十五岁便考中了秀才,他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早已去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尔旦回来的次数渐渐变少,起初是每月来一次,后来便数月才来一次。
又有一天夜里,朱尔旦回来对夫人说:“今日我要与你永别了。
”夫人问:“你要去哪里?”朱尔旦说:“承蒙天帝任命我为太华卿,我即将远赴任职,事务繁忙,路途遥远,所以不能再来了。
”母子俩拉着他的手,痛哭流涕。
朱尔旦说:“别这样!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家中生计也尚可维持,哪有百岁不分离的夫妻呢!”他看着儿子,又叮嘱道:“要好好做人,不要荒废了你父亲的家业。
十年后,我们再相见吧。
”说完,便径直出门离去,从此音信全无。
后来,朱玮二十五岁时考中进士,担任行人之职。
一次,他奉命前往西岳祭祀,途经华阴时,忽然有一队羽葆车骑疾驰而来,冲撞了他的仪仗队伍。
朱玮心中诧异,仔细一看,车中的人竟是自己的父亲朱尔旦。
他赶忙下车,趴在道路左边痛哭。
朱尔旦停下车子,说道:“你为官声誉良好,我可以瞑目了。
”朱玮趴在地上,久久不肯起身。
朱尔旦催促车子前行,疾驰而去,不再回头。
走了几步后,朱尔旦回望,解下佩刀,派人送给朱玮,并远远地喊道:“佩戴此刀,可保富贵。
”朱玮想要追上去,却只见车骑人马如疾风般飘忽,瞬间便消失不见了。
朱玮心中悲痛悔恨,久久不能释怀。
他抽出佩刀查看,只见刀的制作极为精巧,上面镌刻着一行字:“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朱玮后来官至司马,他生了五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朱沉、朱潜、朱沕、朱浑、朱深。
一天夜里,朱玮梦到父亲对他说:“佩刀应当赠给朱浑。
”朱玮听从了父亲的嘱托。
后来,朱浑官至总宪,政绩卓着,声名远扬。
异史氏说:“截断鹤的长腿去续接野鸭的短腿,这种矫揉造作的行为实在荒谬。
而移花接木,创造出如此奇事,开创者的想法可谓奇特。
更何况是对心肝进行凿削,在颈项上施展刀锥之术呢?陆公这个人,可谓是丑陋的外表下包裹着美好的内在。
从明朝末年到如今,时间并不久远,陵阳的陆公还存在吗?他是否还有神灵显应呢?若能为他执鞭驾车,那也是我所欣然向往的啊。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婴宁 在莒县的罗店,有个叫王子服的年轻人,他自幼丧父,却极为聪慧,年仅十四岁便考中了秀才。
王子服的母亲对他疼爱有加,平常都不让他去郊野游玩。
此前,王子服曾与萧氏定亲,可惜萧氏还未出嫁便夭折了,因此他至今尚未娶妻。
上元节那天,舅家的儿子吴生邀请王子服一同出去游玩。
刚到村外,舅家的仆人就来把吴生叫走了。
王子服看着眼前如云的游女,兴致勃勃地独自游览起来。
这时,他看到一位女郎带着婢女,手中拈着一枝梅花,那女郎容貌绝美,世间罕见,脸上还挂着迷人的笑容。
王子服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去,直勾勾地盯着女郎,全然忘了顾忌。
女郎走过几步后,回头看着婢女笑着说:“这个小伙子,眼睛直勾勾的,像个贼一样!”说完,便把梅花丢在地上,笑着离开了。
王子服捡起梅花,心中惆怅不已,仿佛丢了魂一般,无精打采地回到家中。
他把梅花藏在枕头底下,便垂头睡觉,既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母亲十分担忧,为他请人做法祈福,可他的病情却愈发严重,身体日益消瘦。
医师前来诊治,开了发汗的药剂,王子服却依旧神情恍惚,如同迷失了心智。
母亲心疼地询问他缘由,他却沉默不语。
恰好吴生前来探望,母亲便嘱托吴生悄悄问问情况。
吴生来到床前,王子服看到他,眼泪夺眶而出。
吴生坐在床边安慰他,慢慢询问事情的经过。
王子服便将上元节遇到女郎的事和盘托出,还请求吴生帮忙想办法。
吴生笑着说:“你也太痴情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实现的?我一定帮你找到她。
她在野外行走,肯定不是富贵人家的小姐。
如果她还未许配人家,事情自然能成;就算她已订婚,咱们花重金去求,想必也能答应。
只要你能痊愈,这事就包在我身上。
”王子服听了,不禁露出了笑容。
吴生出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子服的母亲,并着手打听女郎的住处。
然而,四处探访后,却毫无踪迹。
母亲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自从吴生来过之后,王子服的脸色逐渐好转,也开始吃东西了。
几天后,吴生再次前来,王子服急忙询问事情进展。
吴生骗他说:“已经找到了!我还以为是谁家的姑娘,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也就是你的姨妹,现在还未许配人家。
虽然表亲之间通婚有些忌讳,但只要如实相告,没有不成的。
”王子服听后,喜形于色,忙问:“她住在哪里?”吴生谎称:“在西南的山里,离这儿大概三十多里地。
”王子服再三叮嘱吴生,吴生拍着胸脯答应下来,然后离开了。
从那以后,王子服的饮食逐渐恢复正常,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
他时常翻看枕头底下的梅花,虽然花已枯萎,但还未凋零。
他凝视着梅花,把玩不已,仿佛又看到了那位女郎。
王子服奇怪吴生怎么还不来,便写了封信去邀请他,可吴生找借口推脱,不肯赴约。
王子服又气又恼,心情十分低落。
母亲担心他旧病复发,急忙为他商议婚事,可刚一提及,王子服便摇头拒绝,每天只盼着吴生来。
然而,吴生始终没有消息,王子服对他越发怨恨。
王子服转而一想,三十多里地并不远,何必依赖别人呢?他把梅花藏在袖子里,赌气独自前往西南山中寻找,家里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踪。
王子服孤独地在路上走着,无人可问路,只能朝着南山的方向前行。
大约走了三十多里,只见群山连绵,山间的翠色让人神清气爽,却寂静无人,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
远远望去,谷底花丛树木间,隐约有个小村落。
王子服下山走进村子,只见房舍不多,都是茅屋,但看上去十分雅致。
村子北面有一户人家,门前种满了垂柳,墙内的桃花、杏花格外繁茂,其间还夹杂着修长的竹子,野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
王子服觉得这像是一座园亭,不敢贸然进去。
他回头看到对面有一块光滑洁净的大石头,便坐下来稍作休息。
不一会儿,他听到墙内有女子高声呼喊:“小荣!”声音娇柔纤细。
王子服正专注地听着,只见一位女郎从东边走来,手中拿着一朵杏花,正低头往头上簪。
她抬起头看到王子服,便不再簪花,笑着拿着花走进了院子。
王子服仔细一看,正是上元节途中遇到的那位女郎,心中顿时欣喜万分。
可他又发愁不知如何进去。
他想喊姨母,可从未与这家有过往来,担心称呼有误。
门内又无人可问,他只好在门外徘徊,从早上一直等到太阳西斜,望眼欲穿,连饥渴都忘记了。
期间,他看到女郎多次露出半张脸来窥探,似乎对他一直不走感到惊讶。
忽然,一位老妇人拄着拐杖走了出来,看着王子服说:“你是哪里来的郎君?从辰时就来了,一直待到现在。
你想干什么呢?难道不饿吗?”王子服急忙起身行礼,回答说:“我是来探亲的。
”老妇人耳背,没听清。
王子服又大声说了一遍。
老妇人便问:“你的亲戚姓什么?”王子服答不上来。
老妇人笑着说:“奇怪啊!连姓名都不知道,还探什么亲?我看你也是个书呆子。
不如跟我来,吃点粗茶淡饭,我家有张小床可以给你睡。
等明天回去,问清楚姓名,再来探访。
”王子服此时正饿得慌,又想着能离女郎更近一些,十分高兴,便跟着老妇人进了院子。
一进门,只见白石铺成的小路,路边的红花一片片落在台阶上。
沿着小路向西走去,又打开一扇门,只见院子里满是豆棚和花架。
老妇人把王子服请进屋子,屋内粉壁光亮如镜,窗外的海棠花枝探进屋里,坐具、几案、床榻,没有一处不整洁干净。
王子服刚坐下,就有人在窗外隐隐约约地偷看。
老妇人喊道:“小荣!快去做饭。
”外面有婢女高声答应。
王子服坐下后,与老妇人聊起了家族门第。
老妇人问:“郎君的外祖,莫不是姓吴?”王子服说:“是的。
”老妇人惊讶地说:“你是我的外甥啊!你母亲是我妹妹。
这些年因为家里贫困,又没有儿子,以至于音信断绝。
外甥都长这么大了,我都不认识。
”王子服说:“我这次来就是找姨母的,匆忙间忘了问姓氏。
”老妇人说:“我姓秦,没有亲生子女,这个女儿也是庶出。
她母亲改嫁后,就把她留给我抚养。
这孩子还算不笨,就是缺少管教,整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发愁。
一会儿,让她来拜见你。
”没过多久,婢女准备好了饭菜,菜肴十分丰盛。
老妇人劝王子服吃饱后,婢女便来收拾餐具。
老妇人说:“叫宁姑来。
”婢女答应着去了。
过了很久,听到门外隐隐传来笑声。
老妇人又喊道:“婴宁,你姨兄在这里。
”门外传来嗤嗤的笑声,一直不停。
婢女把女郎推进来,女郎还捂着嘴,笑得停不下来。
老妇人瞪了她一眼说:“有客人在,还嘻嘻哈哈的,像什么样子?”女郎强忍着笑站定,王子服向她行礼。
老妇人说:“这是王郎,你的姨兄。
一家人都不认识,真让人笑话。
”王子服问:“妹子今年多大了?”老妇人没听懂,王子服又说了一遍。
女郎又笑起来,笑得都抬不起头。
老妇人对王子服说:“我就说她缺少管教,这下你看到了吧。
她已经十六岁了,还像个婴儿一样呆傻。
”王子服说:“比我小一岁。
”老妇人说:“外甥已经十七岁了,是庚午年属马的吧?
此后,朱尔旦三次参加礼部的会试,却都因违反场规而被逐出考场。
接连的打击让他心灰意冷,从此彻底打消了仕途的念头。
时光匆匆,三十年过去了。
一天夜里,陆判官前来告知朱尔旦:“您的寿命快要到头了。
”朱尔旦询问期限,陆判官回答说还有五天。
朱尔旦又问:“能救我吗?”陆判官说:“这是天命,人岂能私自更改?况且在豁达之人看来,生死本就无异,何必把生当作乐事,把死当作悲哀呢?”朱尔旦觉得陆判官说得在理,便开始准备自己的衣衾棺椁。
一切准备妥当后,他身着盛装,安然离世。
第二天,夫人正扶着灵柩痛哭,朱尔旦却突然缓缓从外面走进来。
夫人吓得惊慌失措。
朱尔旦说:“我确实是鬼,但与生前并无不同。
只是放心不下你这孤儿寡母,实在眷恋不舍。
”夫人悲痛欲绝,泪水沾满了衣襟,朱尔旦在一旁温柔地安慰着她。
夫人说:“古时有还魂的说法,你既然有灵,为何不再重生呢?”朱尔旦说:“天数不可违背。
”夫人又问:“你在阴司担任什么职务?”朱尔旦回答:“陆判官举荐我督办案务,我已经有了官爵,倒也没什么辛苦的。
”夫人还想再问,朱尔旦说:“陆判官和我一同前来,你可以准备些酒食。
”说完,便快步走了出去。
夫人依照他的话,赶忙准备酒菜。
只听屋里传来欢声笑语,声音洪亮,就如同朱尔旦生前一般。
半夜,夫人悄悄窥视,却发现朱尔旦已经悄然离去。
从那以后,朱尔旦每隔三五天便会回来一次,有时还会留宿,与夫人恩爱缠绵,顺便料理家中事务。
他的儿子朱玮当时才五岁,朱尔旦每次回来都会将他抱在怀里。
等到朱玮七八岁时,朱尔旦便在灯下教他读书。
朱玮也十分聪慧,九岁便能作文,十五岁便考中了秀才,他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早已去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尔旦回来的次数渐渐变少,起初是每月来一次,后来便数月才来一次。
又有一天夜里,朱尔旦回来对夫人说:“今日我要与你永别了。
”夫人问:“你要去哪里?”朱尔旦说:“承蒙天帝任命我为太华卿,我即将远赴任职,事务繁忙,路途遥远,所以不能再来了。
”母子俩拉着他的手,痛哭流涕。
朱尔旦说:“别这样!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家中生计也尚可维持,哪有百岁不分离的夫妻呢!”他看着儿子,又叮嘱道:“要好好做人,不要荒废了你父亲的家业。
十年后,我们再相见吧。
”说完,便径直出门离去,从此音信全无。
后来,朱玮二十五岁时考中进士,担任行人之职。
一次,他奉命前往西岳祭祀,途经华阴时,忽然有一队羽葆车骑疾驰而来,冲撞了他的仪仗队伍。
朱玮心中诧异,仔细一看,车中的人竟是自己的父亲朱尔旦。
他赶忙下车,趴在道路左边痛哭。
朱尔旦停下车子,说道:“你为官声誉良好,我可以瞑目了。
”朱玮趴在地上,久久不肯起身。
朱尔旦催促车子前行,疾驰而去,不再回头。
走了几步后,朱尔旦回望,解下佩刀,派人送给朱玮,并远远地喊道:“佩戴此刀,可保富贵。
”朱玮想要追上去,却只见车骑人马如疾风般飘忽,瞬间便消失不见了。
朱玮心中悲痛悔恨,久久不能释怀。
他抽出佩刀查看,只见刀的制作极为精巧,上面镌刻着一行字:“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朱玮后来官至司马,他生了五个儿子,分别取名为朱沉、朱潜、朱沕、朱浑、朱深。
一天夜里,朱玮梦到父亲对他说:“佩刀应当赠给朱浑。
”朱玮听从了父亲的嘱托。
后来,朱浑官至总宪,政绩卓着,声名远扬。
异史氏说:“截断鹤的长腿去续接野鸭的短腿,这种矫揉造作的行为实在荒谬。
而移花接木,创造出如此奇事,开创者的想法可谓奇特。
更何况是对心肝进行凿削,在颈项上施展刀锥之术呢?陆公这个人,可谓是丑陋的外表下包裹着美好的内在。
从明朝末年到如今,时间并不久远,陵阳的陆公还存在吗?他是否还有神灵显应呢?若能为他执鞭驾车,那也是我所欣然向往的啊。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婴宁 在莒县的罗店,有个叫王子服的年轻人,他自幼丧父,却极为聪慧,年仅十四岁便考中了秀才。
王子服的母亲对他疼爱有加,平常都不让他去郊野游玩。
此前,王子服曾与萧氏定亲,可惜萧氏还未出嫁便夭折了,因此他至今尚未娶妻。
上元节那天,舅家的儿子吴生邀请王子服一同出去游玩。
刚到村外,舅家的仆人就来把吴生叫走了。
王子服看着眼前如云的游女,兴致勃勃地独自游览起来。
这时,他看到一位女郎带着婢女,手中拈着一枝梅花,那女郎容貌绝美,世间罕见,脸上还挂着迷人的笑容。
王子服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去,直勾勾地盯着女郎,全然忘了顾忌。
女郎走过几步后,回头看着婢女笑着说:“这个小伙子,眼睛直勾勾的,像个贼一样!”说完,便把梅花丢在地上,笑着离开了。
王子服捡起梅花,心中惆怅不已,仿佛丢了魂一般,无精打采地回到家中。
他把梅花藏在枕头底下,便垂头睡觉,既不说话也不吃东西。
母亲十分担忧,为他请人做法祈福,可他的病情却愈发严重,身体日益消瘦。
医师前来诊治,开了发汗的药剂,王子服却依旧神情恍惚,如同迷失了心智。
母亲心疼地询问他缘由,他却沉默不语。
恰好吴生前来探望,母亲便嘱托吴生悄悄问问情况。
吴生来到床前,王子服看到他,眼泪夺眶而出。
吴生坐在床边安慰他,慢慢询问事情的经过。
王子服便将上元节遇到女郎的事和盘托出,还请求吴生帮忙想办法。
吴生笑着说:“你也太痴情了!这个愿望有什么难实现的?我一定帮你找到她。
她在野外行走,肯定不是富贵人家的小姐。
如果她还未许配人家,事情自然能成;就算她已订婚,咱们花重金去求,想必也能答应。
只要你能痊愈,这事就包在我身上。
”王子服听了,不禁露出了笑容。
吴生出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子服的母亲,并着手打听女郎的住处。
然而,四处探访后,却毫无踪迹。
母亲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不过,自从吴生来过之后,王子服的脸色逐渐好转,也开始吃东西了。
几天后,吴生再次前来,王子服急忙询问事情进展。
吴生骗他说:“已经找到了!我还以为是谁家的姑娘,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也就是你的姨妹,现在还未许配人家。
虽然表亲之间通婚有些忌讳,但只要如实相告,没有不成的。
”王子服听后,喜形于色,忙问:“她住在哪里?”吴生谎称:“在西南的山里,离这儿大概三十多里地。
”王子服再三叮嘱吴生,吴生拍着胸脯答应下来,然后离开了。
从那以后,王子服的饮食逐渐恢复正常,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
他时常翻看枕头底下的梅花,虽然花已枯萎,但还未凋零。
他凝视着梅花,把玩不已,仿佛又看到了那位女郎。
王子服奇怪吴生怎么还不来,便写了封信去邀请他,可吴生找借口推脱,不肯赴约。
王子服又气又恼,心情十分低落。
母亲担心他旧病复发,急忙为他商议婚事,可刚一提及,王子服便摇头拒绝,每天只盼着吴生来。
然而,吴生始终没有消息,王子服对他越发怨恨。
王子服转而一想,三十多里地并不远,何必依赖别人呢?他把梅花藏在袖子里,赌气独自前往西南山中寻找,家里人都不知道他的行踪。
王子服孤独地在路上走着,无人可问路,只能朝着南山的方向前行。
大约走了三十多里,只见群山连绵,山间的翠色让人神清气爽,却寂静无人,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
远远望去,谷底花丛树木间,隐约有个小村落。
王子服下山走进村子,只见房舍不多,都是茅屋,但看上去十分雅致。
村子北面有一户人家,门前种满了垂柳,墙内的桃花、杏花格外繁茂,其间还夹杂着修长的竹子,野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
王子服觉得这像是一座园亭,不敢贸然进去。
他回头看到对面有一块光滑洁净的大石头,便坐下来稍作休息。
不一会儿,他听到墙内有女子高声呼喊:“小荣!”声音娇柔纤细。
王子服正专注地听着,只见一位女郎从东边走来,手中拿着一朵杏花,正低头往头上簪。
她抬起头看到王子服,便不再簪花,笑着拿着花走进了院子。
王子服仔细一看,正是上元节途中遇到的那位女郎,心中顿时欣喜万分。
可他又发愁不知如何进去。
他想喊姨母,可从未与这家有过往来,担心称呼有误。
门内又无人可问,他只好在门外徘徊,从早上一直等到太阳西斜,望眼欲穿,连饥渴都忘记了。
期间,他看到女郎多次露出半张脸来窥探,似乎对他一直不走感到惊讶。
忽然,一位老妇人拄着拐杖走了出来,看着王子服说:“你是哪里来的郎君?从辰时就来了,一直待到现在。
你想干什么呢?难道不饿吗?”王子服急忙起身行礼,回答说:“我是来探亲的。
”老妇人耳背,没听清。
王子服又大声说了一遍。
老妇人便问:“你的亲戚姓什么?”王子服答不上来。
老妇人笑着说:“奇怪啊!连姓名都不知道,还探什么亲?我看你也是个书呆子。
不如跟我来,吃点粗茶淡饭,我家有张小床可以给你睡。
等明天回去,问清楚姓名,再来探访。
”王子服此时正饿得慌,又想着能离女郎更近一些,十分高兴,便跟着老妇人进了院子。
一进门,只见白石铺成的小路,路边的红花一片片落在台阶上。
沿着小路向西走去,又打开一扇门,只见院子里满是豆棚和花架。
老妇人把王子服请进屋子,屋内粉壁光亮如镜,窗外的海棠花枝探进屋里,坐具、几案、床榻,没有一处不整洁干净。
王子服刚坐下,就有人在窗外隐隐约约地偷看。
老妇人喊道:“小荣!快去做饭。
”外面有婢女高声答应。
王子服坐下后,与老妇人聊起了家族门第。
老妇人问:“郎君的外祖,莫不是姓吴?”王子服说:“是的。
”老妇人惊讶地说:“你是我的外甥啊!你母亲是我妹妹。
这些年因为家里贫困,又没有儿子,以至于音信断绝。
外甥都长这么大了,我都不认识。
”王子服说:“我这次来就是找姨母的,匆忙间忘了问姓氏。
”老妇人说:“我姓秦,没有亲生子女,这个女儿也是庶出。
她母亲改嫁后,就把她留给我抚养。
这孩子还算不笨,就是缺少管教,整天只知道玩,不知道发愁。
一会儿,让她来拜见你。
”没过多久,婢女准备好了饭菜,菜肴十分丰盛。
老妇人劝王子服吃饱后,婢女便来收拾餐具。
老妇人说:“叫宁姑来。
”婢女答应着去了。
过了很久,听到门外隐隐传来笑声。
老妇人又喊道:“婴宁,你姨兄在这里。
”门外传来嗤嗤的笑声,一直不停。
婢女把女郎推进来,女郎还捂着嘴,笑得停不下来。
老妇人瞪了她一眼说:“有客人在,还嘻嘻哈哈的,像什么样子?”女郎强忍着笑站定,王子服向她行礼。
老妇人说:“这是王郎,你的姨兄。
一家人都不认识,真让人笑话。
”王子服问:“妹子今年多大了?”老妇人没听懂,王子服又说了一遍。
女郎又笑起来,笑得都抬不起头。
老妇人对王子服说:“我就说她缺少管教,这下你看到了吧。
她已经十六岁了,还像个婴儿一样呆傻。
”王子服说:“比我小一岁。
”老妇人说:“外甥已经十七岁了,是庚午年属马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