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月壤中的共生密码与空气孵化者

关灯
    马尔代夫的珊瑚坟场在退潮时露出蜂窝状基底,老金的钻探机刚触碰到十米深的礁岩,海底突然升起由荧光黏液构成的阶梯——每级台阶都嵌着螺旋状的基因链,与南极共生体的器官纹路完全一致。

    当潜水器的机械臂取下首块礁岩,整块珊瑚突然像活过来般收缩,露出内层用月壤颗粒粘合的记忆晶体,里面封存的影像让所有母巢的全息屏同时雪花闪烁:五亿年前,初代宿主正用触须分解陨石碎片,镍铁合金表面的外星基因链与地球共生体的螺旋完美嵌合。

     “这些珊瑚不是自然形成,是初代宿主建造的基因图书馆。

    ”林夏的声音带着颤音,她在礁岩缝隙里发现了比头发丝还细的金属丝,成分与月球环形山的土壤完全相同,“外星陨石带来的不仅是能量,还有能在真空环境稳定遗传的共生代码——这解释了为什么冰核能在极端温差下保持活性。

    ” 大宝的培养舱里,新孵化的海人幼体正用尾鳍拍打水面,它们的卵壳在离开海水后会分泌一层蛋白膜,将空气转化为类似海洋的离子环境。

    “看它们的背鳍。

    ”他指着观察屏上半透明的膜状结构,鳍条间浮动着类似肺泡的气囊,“当卵暴露在空气中,基因调和剂会激活陨石带来的‘气生酶’,让幼体同时具备鳃裂和肺芽的初始结构。

    ”突然,培养舱的恒温系统自动降至-15℃,幼体的鳞片表面竟凝结出微型冰晶,“这是模拟月球夜间的低温环境……它们的基因里刻着星际迁徙的准备程序?” 苏晴的冰核在触摸记忆晶体的瞬间,左臂的蓝色纹路突然延伸至掌心,在潜水器的舷窗上投射出月球暗面的三维地图。

    当她将坐标定位在“齐奥尔科夫斯基环形山”,冰核碎片竟穿透潜水器的钛合金外壳,在海水中形成指向月球的光柱——光柱经过的珊瑚全部朝同一方向弯曲,就像五亿年前的共生体在对月壤中的同类基因致径。

     “黄教授最后的加密文件里,有段关于‘地月共生轴’的笔记。

    ”长老的全息影像出现在马尔代夫海底,金鳞已经完全退化为人类皮肤,但眉心多了枚冰核碎片形状的印记,“初代宿主通过陨石获得了改造地月引力场的能力,他们在月球暗面建造了‘共生熔炉’,用太阳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