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关灯
    令后,却下了一道相反的命令,凡是抓到陈友谅军的俘虏,一律好好对待,然后放走。

     这两道命令的发布彻底断送了陈友谅的军心。

    士兵们对陈友谅极其不满,纷纷逃亡。

     陈友谅在西岸等待了很久,与朱元璋大战三十余天,也没有等到任何机会,相反,他的士兵却是不断的减少,将领们也不再为他效忠。

     八月二十六日,他终于做出了决定:逃跑!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宽阔的湖面,一统天下的梦想和雄心壮志就这样破灭,来时的庞大舰队和六十万军队,如今只剩下败卒残兵,这对于枭雄陈友谅而言,其实并不算什么。

    兵没有可以再招,舰船可以再造,让他不理解的是,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我不缺乏驾驭手下的谋略,没有妇人之仁,我敢于杀掉所有阻挡我前进的人,而不畏惧人言,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我比所有的人都心黑手狠,为什么会失败?我已经拥有了最强的军队和战争机器,我的部下为什么会背叛我? 陈友谅是永远找不到答案的,因为答案就在他的行为模式中,从他杀害自己的兄弟和首领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将领们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准则,那就是谁有力量,谁更狠毒,谁就能控制一切! 仁义、道德、诚信都是不存在的。

    当这些行为被他的将领们当成人生的信条后,他的军队就成为了千万个狠毒的陈友谅的集合体。

    这样的集合体就类似金庸小说里的星宿派,一旦陈友谅倒霉,每个人都不会继续效忠于他,而是上去狠狠地踩上一脚,落井下石。

     当然,失败后的陈友谅对他们而言也不是毫无价值,至少他的脑袋还是很值钱的。

     陈友谅阴险毒辣,他的将领们比他还要阴险毒辣。

    陈友谅迷信暴力统治一切,他的将领们比他更迷信暴力。

     当他的生存基础暴力,被人掀翻后,他也就没有任何底牌了,等待他的只有灭亡。

     饱经风霜的张学良曾经用他一生的经历对日本的年轻人说:不要相信暴力,历史已经证明,暴力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