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关灯
    公检两家都查到小梅楼了。

    ” “查就查到了。

    这小梅楼再隐秘,毕竟在洸州存在这么多年了,差不多也该查到了。

    ”方兴奎瞪了李乃军一眼,嗔怪道,“别跟个小孩儿似的,一遇上点事儿就大惊小怪,就只知道找家长告状!” 身为洸州二把手,方兴奎似乎对长留街与小梅楼都不太在意,他关心的是九月即将举办的洸博会。

    洸博会全称“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会”,一年一度在洸州举行,迄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既能“走出去”,又能“引进来”,一直被誉为“为国创收的第一展会”。

    今年更是洸博会的50周年,其政治与经济意义不言而喻,他有些恼怒地对李乃军说,你赶紧想办法把你那些破事儿平息了,要是影响了洸博会,我把你脑袋卸下来当球踢! 李乃军混迹黑白两道,耳目自然灵通,他已经知道这事儿的开端是盛域请长留街的那场村宴。

    心里大骂廖晖“不地道”,再仔细思索一番对策,他对方兴奎说:“方市长,我觉得整件事情来得蹊跷,你说都十一年过去了,怎么这帮刁民早不闹、晚不闹,偏偏新书记刚刚上任就闹起来了?” 方兴奎微微皱眉:“你的意思是?” 李乃军低声道:“这不明摆着吗,这是新书记给您上眼药呢!” 方兴奎连连摇头:“不会,我看万良书记为人清澹且低调,不是爱好斗争的人。

    他是洸州的一把手,我配合他的工作一起把洸州搞好,没有这个刺刀见红的必要。

    ” “怎会没有必要?”李乃军继续挑拨,“我就跟您再说个事儿,《南城周刊》的主编丁韬,他与我们的新书记是北大的同门师兄弟,关系近着呢,您说,那篇什么《牛栏关猫、贪官福利》怎么也就好巧不巧地在同一时间登出来了呢?” “当初韩恕也是我一手提拔的,”事实摆在眼前,方兴奎不由叹了口气,“他犯了错误,我也难辞失察之咎,如今又有人拿他的事情大做文章,我这每天也是如坐针毡啊。

    ” “对啊,方市长,这个位置本来就应该是你的,可省里不知道为什么,偏要派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下来,这洸州的香他能烧好吗?”李乃军本是在方兴奎面前老实挨训的姿态,见市长面色松动,赶紧坐到了他身边的沙发上,凑近了说,“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现在是有人想把火烧到您的身上立他的威,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啊!” 方兴奎不再说话,微眯着眼睛望着厅里一株凤尾竹。

    凤尾竹寓意“节节高升、平安顺利”,这株更是长得十分漂亮,株丛紧密,竹干挺拔,碧油油的枝叶已有遮天蔽日之势,估摸再长一阵子,就该移到院子里去了。

     望了一会儿,他从茶几抽屉里取出一把剪刀,起身来到那株凤尾竹跟前,像忘了厅里还有李乃军这个人似的,开始认真修剪竹子。

    李乃军不解领导的意思,只得笔挺挺地坐着,眼看方兴奎手起剪刀落,一些生长缓慢、微现枯色的枝叶便窸窸窣窣地掉了一地。

    方家大宅他来过不止一次,也上赶着去过洪万良的家,他发现,两位领导,一个喜欢写写字、下下棋,一个喜欢种种花、弄弄草,都是特别高洁的爱好。

     差不多五分钟后,方兴奎才又开口。

     “我其实一直有个想法,黑猫白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经济建设才是硬道理。

    所以这些年洸州的发展有目共睹,就跟这株竹子一样,是日新月异,节节拔高。

    ”停顿一下,他突地笑了一声,指着这株竹子道,“可是乃军啊,你当这竹子好养吗?枝要修剪、叶也要修剪,冬天怕它生长过慢,要修剪;夏天又怕它有虫害,还要修剪,我这个剪竹人,是天天为它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