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关灯
小
中
大
冷气开得很足,一觉醒来还差点感冒了。
他早早地就认识到,自己不是搞理论的料,并不想在不擅长的事物上花费太多精力。
但阮钺并不这么想。
周二早上7点,阮钺起床准备上早八,顺便去谈意惟的卧室把人提溜出来,擦了脸吸了药刷了牙,放在餐桌边醒困,自己去厨房煎鸡蛋,拍黄瓜,用牛奶冲了即食燕麦片,一件件端上桌,催谈意惟快点吃完一起去学校。
谈意惟还困着,却也知道要给做饭的人提供点情绪价值,他半闭着眼睛摸到筷子,夹了一块黄瓜放进嘴里,头一点一点,说: “好吃……谢谢阮钺。
” 阮钺低着头喝粥,没说什么,他其实心里还一直介意着房租的事儿,因为相当于是白住了谈意惟的房子,他觉得自己多承担点照顾人的工作也是应该的。
现在,刚刚开学一个月,他还需要时间适应目前的学习模式和节奏,没能分出心来考虑兼职的事。
高考后报志愿时,他选的是医学院5+3的培养模式,5年本科之后可以直接读研,但在绩点方面,他对自己的要求仍然非常严苛。
七点半,他把碗筷匆匆刷好,给谈意惟戴上帽子和口罩,带着人一起出门去学校。
阮钺把谈意惟送到上艺术概论的教室,因为离九点上课时间还早,里面并没有人,他轻车熟路地在第二排中间找了个座位,把谈意惟的包往桌肚里一塞,又把灌了热水的保温杯搁在桌面上,然后双手往桌子和椅背上一撑,对谈意惟说: “就坐这儿,好好听讲,不许睡觉。
” 语毕,又抬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数字时钟,7点50分,还有一个多小时才上课,他继续叮嘱道: “你前面的课都没怎么听,先看看课本,一会儿有同学来了记得问问有没有笔记可以借来抄一下。
” 谈意惟耷拉着眼睛听,很不高兴地用手抠着前面座位的椅背。
上一次见到阮钺摆出这种严阵以待的架势,还是在初中三年级。
那时候两人在一个班,以谈意惟当时的成绩,够呛能和阮钺上同一个高中,阮钺觉得谈意惟一个人读高中的话会被欺负得更惨,于是就开始给他做课外辅导。
当时的教育政策已经开始主张给学生“减负”,初中的三节晚自习变作两节,而作业只多不减,谈意惟每天晚上跟着阮钺回家,做完作业,接受完课外辅导才回去那个并不欢迎他的家。
阮钺辅导他的方式是掐点做题,作业也好,真题也好,必须限时完成。
谈意惟的思维其实是很跳脱的那一类,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做枯燥的事,有时候一页数学选择题,能边发呆边做上三个小时。
限制完成时间对容易走神的人来说是一种很严重的push
他早早地就认识到,自己不是搞理论的料,并不想在不擅长的事物上花费太多精力。
但阮钺并不这么想。
周二早上7点,阮钺起床准备上早八,顺便去谈意惟的卧室把人提溜出来,擦了脸吸了药刷了牙,放在餐桌边醒困,自己去厨房煎鸡蛋,拍黄瓜,用牛奶冲了即食燕麦片,一件件端上桌,催谈意惟快点吃完一起去学校。
谈意惟还困着,却也知道要给做饭的人提供点情绪价值,他半闭着眼睛摸到筷子,夹了一块黄瓜放进嘴里,头一点一点,说: “好吃……谢谢阮钺。
” 阮钺低着头喝粥,没说什么,他其实心里还一直介意着房租的事儿,因为相当于是白住了谈意惟的房子,他觉得自己多承担点照顾人的工作也是应该的。
现在,刚刚开学一个月,他还需要时间适应目前的学习模式和节奏,没能分出心来考虑兼职的事。
高考后报志愿时,他选的是医学院5+3的培养模式,5年本科之后可以直接读研,但在绩点方面,他对自己的要求仍然非常严苛。
七点半,他把碗筷匆匆刷好,给谈意惟戴上帽子和口罩,带着人一起出门去学校。
阮钺把谈意惟送到上艺术概论的教室,因为离九点上课时间还早,里面并没有人,他轻车熟路地在第二排中间找了个座位,把谈意惟的包往桌肚里一塞,又把灌了热水的保温杯搁在桌面上,然后双手往桌子和椅背上一撑,对谈意惟说: “就坐这儿,好好听讲,不许睡觉。
” 语毕,又抬头看了看墙上挂着的数字时钟,7点50分,还有一个多小时才上课,他继续叮嘱道: “你前面的课都没怎么听,先看看课本,一会儿有同学来了记得问问有没有笔记可以借来抄一下。
” 谈意惟耷拉着眼睛听,很不高兴地用手抠着前面座位的椅背。
上一次见到阮钺摆出这种严阵以待的架势,还是在初中三年级。
那时候两人在一个班,以谈意惟当时的成绩,够呛能和阮钺上同一个高中,阮钺觉得谈意惟一个人读高中的话会被欺负得更惨,于是就开始给他做课外辅导。
当时的教育政策已经开始主张给学生“减负”,初中的三节晚自习变作两节,而作业只多不减,谈意惟每天晚上跟着阮钺回家,做完作业,接受完课外辅导才回去那个并不欢迎他的家。
阮钺辅导他的方式是掐点做题,作业也好,真题也好,必须限时完成。
谈意惟的思维其实是很跳脱的那一类,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做枯燥的事,有时候一页数学选择题,能边发呆边做上三个小时。
限制完成时间对容易走神的人来说是一种很严重的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