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关灯
小
中
大
么……最早的高山人,为什么会想到用鲛人大量炼器?为什么有用鲛人油点灯的习惯?
当时清平司的一个博物官提出个猜测,认为高山人“天上白玉宫”的传说很可能是真的,这一支类人族很可能来自深海之上悬浮的“仙城”,像蜃气楼一样。
盛灵渊闲来无事,把他收集过的密宗文和鲛人语对照,试着根据密宗文的反应破译过地图上的一些关键词。
其中有不少“炼器祭神,赎罪”之类的话,这倒不稀奇,高山人一直把炼器这种近乎邪术的东西当做立族之本,民谚民谣里也常常把“有灵之器”比作“钥匙”和“路”,好像他们杀生锁灵倒成了一种自我修行。
除此之外,他还找到了密宗文写的“戒律”,奇怪的是,戒律中有一条好像是“不可伤害鲛人”。
众所周知,炼器的关键就是鲛血中的“鸩”,要得到鸩,不光得杀鲛人,还得虐杀。
又要炼器又不能伤害鲛人,这要怎么搞? 鲛人灭族,鲛人语失传许久,博学如丹离,也只会一些能在海上当咒语用的,很可能有误读误译,所以盛灵渊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理解错了。
他当时做好了埋骨赤渊的准备,心如死水,打发时间而已,也没深究,毕竟鲛人也好,高山人也好,都成了淹没在时光里的旧迹,最后一个炼器大师自尽,剑炉也封印多年,什么“天上”“地下”的白玉宫,更是没有意义了。
现在想起来,假如他的解读没问题,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后世高山人用鲛人血杀生炼器的野蛮手段并不是正统的炼器法。
真正的炼器法很可能根本没有那么残忍。
这也解释了高山文化中许多诡异不合理之处,比如器灵基本都是凶器,把虐杀鲛人、禁锢生灵炼制凶器当自我修行,未免有点太不要脸了;再比如“天耳”炼器大师往往必须是性情温和、心境平和,为什么炼器这么伤天害理的工种有这种要求? 而且假如高山人自古把鲛人当成杀来取材料的牲畜,他们神圣的古密宗文为什么又会和鲛人语呼应?至少人族是不会费心去解读猪马牛羊在“说”些什么的。
“微云在世,曾与我说,他在炼器一道上走得越远,越觉得炼器不该如此,总有一天,他想摸索出真正的炼器法,可惜。
” “假如世间真有‘天上白玉宫’……” 盛灵渊注视下,鸡尾酒变的“笔”只剩下短短一截,笔尖微微一顿。
“赤渊已重燃,诸多上古遗迹将现,海上仙城或许也有重现的一天。
” “通心草身三年一加固,每三年中秋前后,让宣玑将加固符咒寄于你处即可,如无意外,三五十年无碍。
” “朱雀族长虽不成器,毕竟神鸟真灵之后,不便动用炼器邪术,三五十年后,若寻不到海上仙城,你与通心草将老朽,要是初心无改,可在大限前来寻我,我再助你以残躯赋生刀灵。
” 盛灵渊伸手轻轻一弹,将水地图卷成一枚鱼鳞的形状,叫来服务员结了两桌的账,见宣
盛灵渊闲来无事,把他收集过的密宗文和鲛人语对照,试着根据密宗文的反应破译过地图上的一些关键词。
其中有不少“炼器祭神,赎罪”之类的话,这倒不稀奇,高山人一直把炼器这种近乎邪术的东西当做立族之本,民谚民谣里也常常把“有灵之器”比作“钥匙”和“路”,好像他们杀生锁灵倒成了一种自我修行。
除此之外,他还找到了密宗文写的“戒律”,奇怪的是,戒律中有一条好像是“不可伤害鲛人”。
众所周知,炼器的关键就是鲛血中的“鸩”,要得到鸩,不光得杀鲛人,还得虐杀。
又要炼器又不能伤害鲛人,这要怎么搞? 鲛人灭族,鲛人语失传许久,博学如丹离,也只会一些能在海上当咒语用的,很可能有误读误译,所以盛灵渊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理解错了。
他当时做好了埋骨赤渊的准备,心如死水,打发时间而已,也没深究,毕竟鲛人也好,高山人也好,都成了淹没在时光里的旧迹,最后一个炼器大师自尽,剑炉也封印多年,什么“天上”“地下”的白玉宫,更是没有意义了。
现在想起来,假如他的解读没问题,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后世高山人用鲛人血杀生炼器的野蛮手段并不是正统的炼器法。
真正的炼器法很可能根本没有那么残忍。
这也解释了高山文化中许多诡异不合理之处,比如器灵基本都是凶器,把虐杀鲛人、禁锢生灵炼制凶器当自我修行,未免有点太不要脸了;再比如“天耳”炼器大师往往必须是性情温和、心境平和,为什么炼器这么伤天害理的工种有这种要求? 而且假如高山人自古把鲛人当成杀来取材料的牲畜,他们神圣的古密宗文为什么又会和鲛人语呼应?至少人族是不会费心去解读猪马牛羊在“说”些什么的。
“微云在世,曾与我说,他在炼器一道上走得越远,越觉得炼器不该如此,总有一天,他想摸索出真正的炼器法,可惜。
” “假如世间真有‘天上白玉宫’……” 盛灵渊注视下,鸡尾酒变的“笔”只剩下短短一截,笔尖微微一顿。
“赤渊已重燃,诸多上古遗迹将现,海上仙城或许也有重现的一天。
” “通心草身三年一加固,每三年中秋前后,让宣玑将加固符咒寄于你处即可,如无意外,三五十年无碍。
” “朱雀族长虽不成器,毕竟神鸟真灵之后,不便动用炼器邪术,三五十年后,若寻不到海上仙城,你与通心草将老朽,要是初心无改,可在大限前来寻我,我再助你以残躯赋生刀灵。
” 盛灵渊伸手轻轻一弹,将水地图卷成一枚鱼鳞的形状,叫来服务员结了两桌的账,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