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关灯
    云起气息一窒,想也不想便脱口而出道:“离间。

    ” 朱允炆微震,朱元璋似是对此答案十分满意,缓缓点头:“若俱有不臣之心,当可挑拨其互斗……如此内忧可解,允炆,好歹是你的叔叔,不需走到刀兵相见那步。

    ” 朱允炆伏下身去,朱元璋又道:“黄子澄其人是个书呆子,只识空谈,书生误国。

    不可尽信其言。

    ” 听到此话,云起不由得生出莫大的荒谬感,朝中开国功臣被你杀了个清光,如今便只剩几个书呆子了,万一哪天朱棣真要造反,黄子澄还能带兵打仗不成? 朱元璋又道:“方孝孺此人颇有骨气,虽言行古板,其气节可嘉,你不妨多与他谈谈。

    ” 朱允炆称是,朱元璋又道:“回去罢,晚上早点睡,明日五更便须出城。

    ” 朱允炆磕了头,转身离去,云起唯一的愿望便是:朱元璋接着吩咐打开庆和殿门,而后召锦衣卫进来,一切恢复正常。

     然而朱元璋没有,朱允炆离去后,殿内便只剩三人。

     “徐云起。

    ” 朱元璋淡淡道。

     云起躬身,颤声答道:“臣在……” 朱元璋眉毛拧在一处,干枯的老脸上现出一抹杀机。

     “……” 拓拔锋眼中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云起竭力呼吸,那空气似是凝固般撑着他的肺部生痛,云起走到殿中,双膝跪下,道:“臣在。

    ” 那时间云起脑中思考已臻极速,要如何保住拓拔锋,阐述锦衣卫之事,表忠诚,誓死,脱罪……无数理由在脑中掠过。

     朱元璋道:“锦衣卫指挥副使,徐云起,你可知罪?!” 那一句,犹如晴天霹雳炸开,令云起脑海中一片空白。

     朱元璋抽出一张奏折,抛在地下,落于云起面前。

     云起看着那张奏折,恍若被照头浇了一盆冰水,刻骨铭心。

     奏折上是张勤的身世表,从小到大,事无巨细,一应俱全。

    御笔朱砂圈点,更亲自批注二字:“蓝沫。

    ” 云起脑中嗡的一声,完全无法接受,起初只以为朱元璋要治拓拔锋,自己是皇亲国戚,又是功臣徐达儿子,决计牵扯不到自己头上。

     然而他低估了朱元璋的智力。

     一时间,蓝玉案前因后果变得豁然开朗,一切都是朱元璋设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