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一藤结十瓜,瓜味个不同

关灯
    媒介,把这些优质的葡萄酒推广出去。

    凭什么那些国外的酒厂酒庄就能把葡萄酒买到世界各地,我们新疆有这么好的葡萄,这么悠久的种植葡萄的历史,甚至在《史记》中都有记载,是张骞出使西域才将葡萄和葡萄酒的酿酒技术引入中原,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的产品也卖到国外去。

    ” “听起来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但是这么好的项目,新疆的葡萄酒又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去做,或者说没有人做成功过呢?你有没有分析过这个原因?” 金胜男愣了一下,忍不住拍起手来:“说得对啊,我通过调研,大概分析了这么几点,我感觉你像是一个懂行的人,你听听靠不靠谱。

    ” 她工作狂的那一面一上来,也顾不上这是哪里了,把两个酒杯和酒瓶往旁边挪了挪,打开手机备忘录:“首先,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肯定是在市场开拓和品牌认知上面。

    新疆远离东部消费市场,运输成本高,且受进口葡萄酒冲击,本地中低端产品竞争压力大。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滞后,缺乏统一宣传,导致消费者对新疆葡萄酒的认知度较低。

    ” “嗯,是这样。

    ”说到正事,白书彦也有了很大的兴趣,认真地听着金胜男的分析。

     “第二点就要用到我的老本行了。

    我在旅游的时候,去了专门去了好几个葡萄园。

    我发现新疆到目前为止,葡萄的种植与生产标准化程度都比较低,酿酒葡萄品种单一,同质化严重。

    同时葡萄种植技术推广缓慢,机械化水平低,这样就导致葡萄酒采摘成本高企。

    部分产区缺乏统一技术规范,产品品质也参差不齐。

    这样很影响葡萄酒产业的精耕细作和良性发展。

    ” “还有第三点,新疆这边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尤其在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营销等领域尤其严重。

    本地产业链不完善,橡木桶、酒瓶等配套依赖外地或进口,又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

    ” “这么说来,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你想要改变现在的状况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吗?”白书彦皱起眉。

     “有的,这就要针对以上这几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了。

    首先要强化品牌营销与市场拓展,加大公共品牌宣传,通过国际赛事,提升产区知名度。

    比如我知道昌吉地区办有如“一带一路”葡萄酒大赛。

    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我认为还需要创新“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在网上通过各地文旅的官方账号加大力度的同时,还可以在援疆省市设立形象店,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你知道夺命大乌苏这个梗吗?因为这个乌苏啤酒一下子在全国市场都打开了知名度,销量不知道上涨了多少。

    葡萄酒比乌苏啤酒更有新疆特色,应该可以借着自媒体的造梗能力,趁着新疆旅游的火爆好好宣传一番才对。

    ”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深化文旅融合与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了。

    可以开发葡萄酒主题旅游线路,结合民俗文化、生态观光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

    培育“葡萄酒+康养”“葡萄酒+研学”等新业态,延长产业链。

    我认为这些都是很好的选择。

    ” “至于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品质方面,那就得推动标准化与科技赋能建立统一的种植、酿造技术标准,推广机械化种植和滴灌技术,降低成本。

    还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入冷浸渍、控温发酵等先进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

    这些我虽然很久不接触,但毕竟是我的大学专业,资源还是有一些的,可以联系一下我的大学同学和老师,看看能不能促成这几方面的合作。

    这样也能解决一部分人才的问题。

    当然了,人才问题仅凭我这样的人或者企业解决肯定是不行的,最好能够有政府牵头,这样可以设置专项基金,提供贴息贷款和税收优惠等等,吸引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来投资。

    ” 喜欢忽如一夜春风来请大家收藏:()忽如一夜春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