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城隍庙
关灯
小
中
大
幽冥舟滑入一片泛着冷青色荧光的平原。
远处,城隍庙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与其说是宫殿,倒更像一座被岁月侵蚀的边陲小镇。
灰扑扑的城墙不过两丈来高,墙皮剥落处露出暗红砖石,像是干涸的血迹;城头零星插着几面褪色的玄色旌旗,被阴风吹得簌簌作响。
城门洞前,八名手持黑铁长枪的鬼差早已列队等候。
他们身披斑驳的锁子甲,面覆青铜鬼面,唯有眼洞处闪烁着幽绿的光芒。
为首的鬼差上前半步,抱拳行礼时,腰间悬挂的招魂铃发出清脆声响:“可是张道长?左青松左判官大人已让在下来接你。
” 穿过略显逼仄的城门,狭窄的街道上铺满暗紫色的石板,两侧低矮的建筑门窗紧闭,偶尔能听见屋内传来压抑的啜泣声。
街角的香烛铺飘出刺鼻的硫磺味。
远处城隍庙的飞檐上垂落串串白灯笼,微光摇曳间,隐约可见主殿朱红大门上斑驳的神纹——那是一只半睁半闭的眼睛,仿佛在无声注视着每一个踏入此地的魂魄。
踏入城隍庙内,地面铺就的青砖沁着寒意,泛着幽微的水光,似是常年被阴气浸染。
大堂正中高悬匾额,上书“幽冥明镜”四个暗金色大字,两侧立柱缠绕着褪色的朱红绸带,在穿堂风中猎猎作响。
堂内摆放着笔墨纸业与锁链刑具,墙壁上画满牛头马面勾魂索命的壁画,烛火摇曳间,那些鬼怪仿佛要从画中挣脱而出。
绕过大殿,左侧回廊弥漫着淡淡檀香。
廊下悬挂的灯笼内跳动着幽绿火焰,光影在青砖墙上投下扭曲的鬼影。
为首的鬼差在一间漆成玄色的房门前驻足,铜环叩门三声,发出沉闷的回响。
“吱呀——”厚重的木门缓缓开启,一股夹杂着文书墨香与陈年符咒气息的阴风扑面而来。
屋内烛火昏黄,案几上堆积着泛黄的卷宗,角落处立着刻满符文的青铜鼎,鼎中升起袅袅青烟。
鬼差侧身行礼,伸手虚引:“张道长,请进。
” 屋内烛火忽明忽暗,一位看着20多岁的男子,瓜子脸,皮肤白净,慵懒地倚坐在雕花檀木椅上,玄色广袖随风轻扬,腰间玉带悬着枚刻满符文的青铜令牌。
他一袭月白色锦袍绣着暗金流云纹,衣摆处用银线勾勒出判官笔的图腾,额间点着朱砂印记,眉眼锋利如刀,却又透着几分玩世不恭的散漫。
此刻他单手支颐,修长手指随意翻动着泛黄的生死簿,墨色长发半束半散,垂落在肩头。
见张启踏入,判官指尖微顿,目光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林凤娇?”他忽然轻笑一声,声音清朗如击玉磬,“你这副模样,倒让我想起林氏一族的人。
” 张启神色淡然,对着判官做了一个稽首“见过左判官,”接着不卑不亢的说道:“我从未听闻过林氏一族,不过是山中散修,出关后误入此地,更不知晓什么林氏一族。
” 判官闻言挑眉,指尖拂过生死簿上空白的页面,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是吗?”他突然倾身向前,周身腾起淡淡黑雾,“奇怪,这生死簿记录人间生灵命数,为何独独没有你的信息?”话音落下,屋内温度骤降,案上的烛火“噗”地熄灭,唯有生死簿泛着诡异的幽光。
张启瞳孔微缩,神色不变,沉声道:“在下亦不知缘由。
只是家师曾言,我生来便不在五行中,不入生死簿。
” 判官指尖摩挲着生死簿边缘,眼中闪过一抹锐利:“哦?那不知你师姓谁名谁?” 张启垂眸沉吟,玄色道袍下的手指悄然掐着隐身术的法印,如发觉不对劲便逃离。
片刻后,张启抬起头,神色带着几分怅然:“我师傅从未透露过真名,只说尘世虚名不过虚妄。
他教导我们修行五载,便在某夜留下一卷残经,化作流光消失在云雾中......” 左判官长期掌管生死簿,对世间生灵的信息有着绝对的掌控权,突然遇到一个生死簿上没有记录的人,必然会心生疑虑。
张启关于师父的回答过于模糊,没有具体姓名、来历等关键信息,也没有能证明其身份的相关证据,这很难让判官完全信
远处,城隍庙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与其说是宫殿,倒更像一座被岁月侵蚀的边陲小镇。
灰扑扑的城墙不过两丈来高,墙皮剥落处露出暗红砖石,像是干涸的血迹;城头零星插着几面褪色的玄色旌旗,被阴风吹得簌簌作响。
城门洞前,八名手持黑铁长枪的鬼差早已列队等候。
他们身披斑驳的锁子甲,面覆青铜鬼面,唯有眼洞处闪烁着幽绿的光芒。
为首的鬼差上前半步,抱拳行礼时,腰间悬挂的招魂铃发出清脆声响:“可是张道长?左青松左判官大人已让在下来接你。
” 穿过略显逼仄的城门,狭窄的街道上铺满暗紫色的石板,两侧低矮的建筑门窗紧闭,偶尔能听见屋内传来压抑的啜泣声。
街角的香烛铺飘出刺鼻的硫磺味。
远处城隍庙的飞檐上垂落串串白灯笼,微光摇曳间,隐约可见主殿朱红大门上斑驳的神纹——那是一只半睁半闭的眼睛,仿佛在无声注视着每一个踏入此地的魂魄。
踏入城隍庙内,地面铺就的青砖沁着寒意,泛着幽微的水光,似是常年被阴气浸染。
大堂正中高悬匾额,上书“幽冥明镜”四个暗金色大字,两侧立柱缠绕着褪色的朱红绸带,在穿堂风中猎猎作响。
堂内摆放着笔墨纸业与锁链刑具,墙壁上画满牛头马面勾魂索命的壁画,烛火摇曳间,那些鬼怪仿佛要从画中挣脱而出。
绕过大殿,左侧回廊弥漫着淡淡檀香。
廊下悬挂的灯笼内跳动着幽绿火焰,光影在青砖墙上投下扭曲的鬼影。
为首的鬼差在一间漆成玄色的房门前驻足,铜环叩门三声,发出沉闷的回响。
“吱呀——”厚重的木门缓缓开启,一股夹杂着文书墨香与陈年符咒气息的阴风扑面而来。
屋内烛火昏黄,案几上堆积着泛黄的卷宗,角落处立着刻满符文的青铜鼎,鼎中升起袅袅青烟。
鬼差侧身行礼,伸手虚引:“张道长,请进。
” 屋内烛火忽明忽暗,一位看着20多岁的男子,瓜子脸,皮肤白净,慵懒地倚坐在雕花檀木椅上,玄色广袖随风轻扬,腰间玉带悬着枚刻满符文的青铜令牌。
他一袭月白色锦袍绣着暗金流云纹,衣摆处用银线勾勒出判官笔的图腾,额间点着朱砂印记,眉眼锋利如刀,却又透着几分玩世不恭的散漫。
此刻他单手支颐,修长手指随意翻动着泛黄的生死簿,墨色长发半束半散,垂落在肩头。
见张启踏入,判官指尖微顿,目光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林凤娇?”他忽然轻笑一声,声音清朗如击玉磬,“你这副模样,倒让我想起林氏一族的人。
” 张启神色淡然,对着判官做了一个稽首“见过左判官,”接着不卑不亢的说道:“我从未听闻过林氏一族,不过是山中散修,出关后误入此地,更不知晓什么林氏一族。
” 判官闻言挑眉,指尖拂过生死簿上空白的页面,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是吗?”他突然倾身向前,周身腾起淡淡黑雾,“奇怪,这生死簿记录人间生灵命数,为何独独没有你的信息?”话音落下,屋内温度骤降,案上的烛火“噗”地熄灭,唯有生死簿泛着诡异的幽光。
张启瞳孔微缩,神色不变,沉声道:“在下亦不知缘由。
只是家师曾言,我生来便不在五行中,不入生死簿。
” 判官指尖摩挲着生死簿边缘,眼中闪过一抹锐利:“哦?那不知你师姓谁名谁?” 张启垂眸沉吟,玄色道袍下的手指悄然掐着隐身术的法印,如发觉不对劲便逃离。
片刻后,张启抬起头,神色带着几分怅然:“我师傅从未透露过真名,只说尘世虚名不过虚妄。
他教导我们修行五载,便在某夜留下一卷残经,化作流光消失在云雾中......” 左判官长期掌管生死簿,对世间生灵的信息有着绝对的掌控权,突然遇到一个生死簿上没有记录的人,必然会心生疑虑。
张启关于师父的回答过于模糊,没有具体姓名、来历等关键信息,也没有能证明其身份的相关证据,这很难让判官完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