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次战斗

关灯
    伤和阵亡的同伴,开始撤退。

    沈强紧绷的脸稍微放松了些,他转向黄承彦,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的无人机立了大功。

    ” 黄承彦颤抖着从帆布包掏出零件,3D打印的桨叶还带着江州大学实验楼的ABS树脂味,陀螺仪芯片上用油性笔写着“样品勿售”——这是他在华强北废品站论斤称的残次品。

    当这堆电子垃圾在三百米高空绽放火球时,沈强突然想起《匹夫的逆袭》里那句:“底层人的智慧,是拿命磨出来的砂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用电动牙刷做的,成本只要30元,有穿梭机的速度,就是续航差了点。

    ”遭遇战结束,黄承彦告诉沈强、齐木长,自己的无人机就是用一些日常用品拼凑而成的。

    沈强和齐木长听后,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小黄,你真是个天才。

    ”齐木长终于回过神来,拍了拍黄承彦的肩膀。

     三人一边躲避着零星的枪声,沈强审视战场,寻找第三突击小队的成员。

     “阵亡一人,我们小队还有九人。

    ”通过对讲机向王威报告了自己连队的情况,沈强的话音刚落,王威的声音便在对讲机中响起:“收到,立即向安东诺夫机场南部的废弃机库区域集结。

    ” 沈强迅速作出手势,示意队员们步行前进,因为他们乘坐的阿赫马特装甲车已经被无人机炸毁,现在只能依靠步行。

    此时,他们距离废弃机库区域还有一段距离,周围是被战火洗礼过的安东诺夫机场周边荒野,满地的弹坑和残骸,每走一步都要格外小心。

     队伍无声中谨慎行进,穿过一片被战火遗弃的农田,这里本应是一片生机盎然,如今却布满了尸体,齐木长和黄承彦都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涌起一股恶心。

     沈强紧握拳头,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低声对二人说:“这就是真正的战争,记住我们是雇佣兵,不受日默瓦公约保护的。

    ”黄承彦和齐木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决然。

    他们紧随沈强身后,踏过那片荒芜的战场,每一步都显得沉重。

     徒步一个小时以后,他们遇到一队瓦格纳雇佣兵,他们乘坐新式装甲车向安东诺夫机场南部前进,沈强示意队员停下,与对方进行短暂的交流,付出1000龙币。

    瓦格纳雇佣兵队长同意让他们搭顺风车。

     瓦格纳的BTR-82A装甲车碾过战地医院残垣时,沈强看见车体侧面用红漆写着西里尔字母的“为了顿涅茨克”。

    这群前罪犯组成的私兵正在车载音响播放《斯拉夫女人的告别》,旋律让齐木长想起九十年代国企下岗潮时,父亲在机床厂门口拉的手风琴。

     车厢内气氛紧张,但大家都保持着沉默,各自沉思着刚刚在安东诺夫机场附近经历的战斗。

     “瓦格纳的装备为什么这么好?”黄承彦忍不住低声询问,打破了沉默。

     “我们和索维亚帝国国防部签的合同,他们是和总统府签订的合同,我们是个体户,人家是公司,肯定是不一样的。

    另外,瓦格纳的老板是索维亚总统的厨子出身,是人家自己人当然好处要多点。

    ”齐木长这些日子恶补索维亚帝国语言和索维亚帝国政坛知识,分析下来,居然是索维亚帝国的国防部集体贪污。

     黄承彦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思。

     哒哒哒哒哒!机枪声不断,证明前方是战区,距离废弃机库区域越来越近,危险也在步步逼近。

     “废弃机库区域到了,我们要下车了。

    ”沈强告诉第三小队的众人,顺风车时间结束了,接下来是战斗的时候了。

     “第三小队保护无人机小组,第一、第二小队负责迂回包抄机场塔台附近的敌军据点,这是我们的作战任务,大家注意安全。

    ”王威见人马到齐,立刻下达了命令。

     沈强紧锣密鼓地安排战术布局,各小队成员迅速进入状态。

     “这是汉疆无人机?只是装了投弹装置而已。

    ”黄承彦感叹,无人机小组的操作手居然是黑人。

     “这是汉疆无人机,经过特殊改装,操作手的肤色并不影响它的性能。

    ”黑人操作手操着一口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说道,他叫阿库巴,原本是在广州滞留的黑人。

    在国内生活多年,却始终未能获得合法身份,最终成为了无国籍者。

    听闻索维亚帝国对于在战场上立功的人有给予国籍的政策,便抱着一丝希望来到这里,想混个国籍,开启新的人生。

    此刻,他熟练地调整着无人机上的镜头,专注的眼神透露出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战斗的重视,也满含着对未来的期待。